阅读教学中需要把握的几组关系
2024-12-09黄文钦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多元与核心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正向与反向的关系、分析与品读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等等,这样才能契合与语文课程特点以及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避免阅读教学偏离主题或者航向等教学现象的产生,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部编教材;阅读教学;关系
阅读教学在育人功能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谓综合性指的是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并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明,教学随意,课堂教学生硬,不能把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把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课堂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一、把握好多元与核心的关系
多元性指的是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核心指的是文本的内涵本质。阅读教学中把握好多元与核心的关系指的就是阅读教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引导学生在多元理解的基础上向文本的核心中心聚焦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多元能动性的发挥。
如三年级上册《鹿角和鹿腿》一课,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①动物各有自己的所长所短,不能只看到它的长处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它的短处而看不到它的长处。②不要只喜欢美丽的外表,更要讲究实用。③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这些都是这一课寓言寓意的价值所在,那么这些道理是不是同样重要呢?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从多元视角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看法,获取多元中的每一元,再通过对这些多元内涵的比较与分析,找到每一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真正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多元理解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倡导聚焦核心理解,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立意主旨等把握的更加准确,教师要把握好多元与核心的认知关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把握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阅读教学既需要感性阅读,又需要理性阅读,只有感性与理性兼顾,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显得更加自然,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课文表现出来的感性与理性色彩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处理好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思维惯性,教学时能够有所侧重,这样可以凸显出不同课文的教学价值,让学生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
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这是一篇感情色彩比较浓郁的状物散文,画面感很强。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领学生读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四年级下册《琥珀》是一篇理性色彩比较浓烈的科普说明文,教学时,必须抓住“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这样的问题一环扣一环,逻辑性非常强。这样的阅读,把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接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依据课文的特点,把握好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思维关系,然后以此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可以凸显出不同课文的教学价值。
三、把握好正向与反向的关系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描写的是关于领袖、伟人、英雄和模范人物等形象的,这些人物表现出来的大都是崇高的,伟大的一面,他们往往有着超乎凡人的精神、思想和意志力,是具有正能量的一面。反向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根据课文特点,处理好正向与反向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有教师教学时问学生:“王戎得出道边李子是苦李的时候是几岁?”“七岁”学生回答。“你们今年是几岁?”教师追问。“八岁,九岁”学生回答。“你们已经八、九岁了,假如是你,遇到文中出现的情况时你会是什么想法?你会怎样做?你们会有王戎这样睿智的判断吗?”学生们低下头,小声回答“没有”。“你们看,王戎才七岁,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他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这就是反向引导,不断打压学生,让学生在王戎面前感到不足,这样的引导完全消解了课文应有的积极意义,带给学生不少消极的因素成分。这种反向引导带给学生的不是力量与自信,而是自身的不足及引起的自卑。结合课文内容,教师不妨这样引导:“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聪明智慧的体现,愿你们能够向王戎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成为一个具有聪明智慧的人。”这就是正向引导,可以给学生以力量和自信。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特点,有时候需要正向引导,有时候需要反向引导,教师要把握好正向与反向的引导关系,以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四、把握好分析与品读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都是以分析为主,品读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的热词,它和分析都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手段,只是路径不同,分析往往是把课文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来说明,品读则是通过多次朗读来帮助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形式等方面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单纯地分析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单纯地品读又会让课堂缺乏了一些味道。教师只有处理好分析与品读的关系,需要分析时分析,需要品读时带领学生品读,因需而用,才可以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全面提升。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分析为主的课堂教学是这样的:“小兴安岭春天是什么样的?”“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小兴安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小兴安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这种教学属于填鸭式分析式的教学,学生们需要被动地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相关的答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也是无趣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课文以后,以整体感知的形式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兴安岭的,然后再带领学生就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语言或者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品读,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更加透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分析,并把学生带入到品读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握好分析与品读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理性与感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出他们各自的功能与价值,鼓励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路,是语文教学所提倡的。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时,有教师把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说说在哪个危机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并说说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其实,要想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还必须让学生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到桅杆的横木上,孩子走上横木与水手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船长为什么会做出开枪命令孩子向水里跳的关系,当时的天时以及水手都在甲板上可以为营救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种学习情况,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思考,然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和研究,逐步认识到:“这是一位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安全的救出。”
在阅读教学中,为什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因为教师往往会比学生站得更高,理解得更深,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会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只有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调控有度,让学生有潜心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真正获得对课文的深刻解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学习的时候,处理好以上几组关系,充分尊重了语文课程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阅读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唐仁,刘德华.辩证处理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12).
[2]刘铁梅.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几组共生关系[J].语文教学通讯,2016(28).
[3]瞿卫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应理顺的几组关系[J].教学与管理,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