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下的中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计探讨
2024-12-09毛晔
【摘要】中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体系、策略、评价等模块进行针对性调整,密切关注旅游新兴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综合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策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市场导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类专业;课程设计
2021年至2024年的旅游市场发生变化,如传统旅游社业务的萎缩,线上旅游直播综合营销、房车旅行、露营、研学等旅游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都深刻地影响着目前的旅游职业教学。在“市场导向”下,中职旅游类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进行优化更新调整,以贴近市场需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对接未来实际工作,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以下是对中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计的一些探讨。
一、基本原则
1.以综合就业能力为导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基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但中职教育有其特殊性,每年的国家相关教育统计年鉴均显示,中职毕业后直接走入社会的占比并不高,充分证明了其教育阶段的特点。因此中职旅游类课程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综合就业能力为导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基,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能与高职衔接,继而与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2.尊重学生的发展诉求
在现有信息外溢的社会环境下,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表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发展诉求。注重学生的职业匹配度和社会生存能力,不断调整授课内容,用适用的课程匹配和调整学生的职业认知,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培养学生符合“市场导向”的职业技能,同时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挫能力等。
3.增加针对性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有获得感
旅游类专业强调实操操作和技能培养。不论是旅游大类下面何种二级学科,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设计都应突出实践环节。通过实习、实训、模拟导游、模拟接待运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实操内容亟待更新,如导游导赏需要结合目前信息化市场需求,互联网宣传、带货进行实操训练,实训过程中涉及到不同专业的融通。融通过程中应该把握主次,以我为主,打牢基础,拓宽视野。
二、课程体系设计
1.中职旅游类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语数外、计算机、艺术、历史、体育、心理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基础,建立文化自信,做新时代背景下的多融共通旅游人才。传统课程内容已融入旅游行业相关的元素,如旅游英语、旅游电子商务等,但相关公共基础课中的旅游教学要素提炼还不够。针对旅游专业特点,相关旅游教学班的公共基础内容应该更加注重本学科的旅游元素提炼,不论是语文课中的壮美山河、文化熏陶;还是艺术鉴赏中的诗画字曲;以及历史中的典故常识;乃至体育中的定向徒步都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2.中职旅游类专业核心课程
目前的旅游类专业核心课程基本涵盖旅游学概论、饭店服务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课程内容需根据市场导向,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及时更新,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在传统的核心理论课程中及时更新业态板块,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动态,继而与学生自己吸收的相关职业信息进行对应比照,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判断。这需要积极引进满足市场导向,符合教育部门要求的新教材。
3.中职旅游类专业实训课程
目前的旅游类专业实训课程基本上以旅游礼仪实训、导游实务实训、模拟导游实训、酒店前厅与客房实训、酒店服务实训等课程为主,通过情景设置,场景设置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模块化教学,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冲击下的中职学生对传统的专业实训缺乏兴趣;二是实训指引与真实的职业场景存在明显差异,不适应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应该是针对性加强校企合作,传统的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都是选择旅行社、饭店、景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也应该设置多模块、内容交叉实训教学,多维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训练的机会。
三、课程设计策略
传统课程设计策略的方向与路径经过多年的提炼总结,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在不同板块中需要有侧重地进行调整,更加把握时代特点、学生特点。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1.市场调研和模块化设计
专业课教师需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不断拓宽市场调研路径,不局限于传统旅游企业,要关注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旅游媒介,了解旅游行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为课程设计和调整提供依据。开展中高职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座谈,重视和关注学习主体的认知与体验,综合调研,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传统的模块化课程设计理念,是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或技能点。但目前旅游行业新业态揭示的技能要求,是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对应之前的不同课程模块。因此可尝试将课程内容模块更新为单个技能模块,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项目化教学和信息化手段
旅游类专业中职教学引入项目化教学方法的传统做法,一般是通过真实的旅游项目或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适配性。传统的景区、酒店实习实训项目,以企业需求为主,并不会真正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与可成长性。所以在旅游类专业项目化教学中,建议专业实训老师驻场与项目方进行实时沟通,在不影响项目正常推进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各有侧重,各取所需。
信息化手段在目前的旅游类专业教学中,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化手段教学工具化,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以AI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充实完善目前的教学情境,如导游导赏课堂中使用贴近真实情境。前者已经在专业课教学中逐步使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从真正的学生成长角度出发,我们要更加关注的是第二类信息化手段之于行业企业的服务变革。需要与其他专业深度融合,交叉学习。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
课程设计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多元的评价进行检验。传统的课程设计评价关注到了主体多元、维度多元,但中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计应该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自我感知评价、职业认知评价。市场反馈部分除了传统旅游企业评价以外需要纳入新业态相关企业评价。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学生感知、职业认知、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我感知评价,在教师系统性地教育引导下,学生综合多方面的信息,会对所学课程进行感知评价,我们要了解学生群体的总体性感知,并高度重视。职业认知评价在中职阶段更多地需要关注中职学生的职业信心变化。
2.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前职教领域在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专业课教师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一线,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课程设计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市场导向”下的中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计需要紧密关注旅游新兴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综合就业能力为导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策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左书凡.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2]胡海霞.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5).
[3]常献贞,李泽琴,李红利.中职旅游专业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