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的设计
2024-12-09李玲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主题学习情境的设计;能够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出适切的学习支架,并能够通过结构化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的基本经验,引领学生由篇及类阅读,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活动;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对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非常重视,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或者是对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解读不深,经常会出现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徒有形式缺乏实际效果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学习任务群的优势,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呢?教师要注重主题情境的设计,并能够依据学生实际需要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注重对学生的结构化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系统认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设置主题情境,奠定学习基础
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群是2022年版对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基本要求。主题情境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任务群目标在课堂的落实。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主题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能够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设计。
1.基于生活设计真实情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设计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情境中的主人去思考与解决问题,在学生全心全意感受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价值。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几篇课文,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历程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由于本单元课文编排在国庆节前,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以设计“欢度国庆,我为祖国献礼”主题学习任务群。任务一:奏响片头曲。带领学生初读文章,穿越百年岁月,感悟红军心声,讲述红色故事等。任务二:留住历史的瞬间。镜头聚焦,走进马宝玉等,感受人物精神。任务三:我是小编剧,单元中的课文改写成剧本。任务四: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演讲比赛。这些学习任务群既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在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达成中实现了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深度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基于目标设计虚拟情境
每节语文课都有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有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真实情境的创设,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虚拟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化身为文本中特定的角色,赋予学生特定角色下的使命任务,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或者主题意义的建构。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诸葛亮在和周瑜商议军事的时候,主动接受了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完成任务以后他还要写一份奏折向刘备汇报情况,假如你是诸葛亮,这奏折该怎么写?在这个虚拟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化身“诸葛亮”给刘备汇报军情,写奏折,这个写奏折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过程,通过角色置换,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身份进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与建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搭建学习支架,助力阅读表达
围绕生活或者语文课程特点设计真实的情境可以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要想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需要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1.搭建语用支架
语用支架可以从内容、形式及语言等方面进行设置。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基于学生阅读需要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语用支架,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交融共生,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时,课文主要讲了不同花儿开放的时间及原因,其中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对花儿的描写特别形象生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有着哪些共同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表达规律以后,就可以设计“花儿比美”的语用情境,并为学生搭建“时间+花儿怎样开”这样的语用支架,鼓励学生把不同花的美竞相表达出来。在教师语用支架的搭建下,学生们百仙过海,各显其能,纷纷用拟人化的语言形式表达着自己喜欢的花儿的特点,这种语用支架的搭建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拟人化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搭建素材支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支架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些支架搭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身,也可以说是素材支架,它可以使学生完成任务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为学生的任务群学习提供策略性和技术性支撑。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课文主要讲了朱德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以“为朱德展厅布展”为学习任务,设计以下环环相扣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读懂故事,分展区;学习布展,选展品,作解说;自选展区,合作布展,设计解说词。展馆工作人员可以相机为学生提供“斗笠、草鞋、扁担”等素材展品,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展区的展品写好标题,练习解说。这种学习任务的设计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暗示,悄无声息地把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建构结构模型,形成结构化认知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背景下,从结构化视角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化认知,帮助学生由习得知识的结构向迁移运用的结构迈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略读课文。基于本单元课文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学讲生活故事”的学习任务,下面主要就本单元结构化学习任务的设计进行具体阐述。
1.在整体比照中生成结构
部编教材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承载的价值与功能需要教师在对其进行清晰判断的基础上以结构化任务群的形式来扎实推进,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内化与提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可以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倾听别人的故事;任务二,讲讲生活中的故事;任务三,讲故事经验交流。这些学习任务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由文本中的故事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在学生故事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帮助学生形成了讲述故事的结构化认知,比起教师常规的教学方式来说效果要好上许多,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2.在实践转化中运用结构
转化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学习方法。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中,教师以“故事会”的形式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让学生在邂逅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建构起故事创作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的知识链,提升学生的素养。本单元的表达要素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经过听故事、讲故事、交流故事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对如何把一件事说清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描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故事构思会”,破译了故事表达的言语密码,帮助学生实现了由一篇到一类故事的建构,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要重视学习任务群在课堂的落实情况,并能够依据学生阅读学习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由“知识—文本”本位向“素养—任务”的语文活动任务转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支架的助力作用下真正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芳.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16).
[2]梁烽.聚焦学习任务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J].教育界,2024(17).
[3]高颖.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析[J].教育,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