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2024-12-09陈彩梅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摘要】随着教学体系的优化,“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得到认可,成为教学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模式。教师应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设立一致性目标、调整一致性计划、组织一致性活动、深入一致性评价的教学实践途径,使“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科学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

“教学评”一致性指保持教学、学习、评价三个方面的一致性,教师必须严格遵循教学新课标,将各个教学环节都聚焦于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体验,教学过程更加富有创意与互动性,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设立一致性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为顺利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需要设立一致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只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排列,而是要深入挖掘学生当下及未来的学习需求。教师设立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困难点、能力薄弱点等,基于具体学情,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相匹配,使教学、学习、评价三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朝着教学目标前进,以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最终目标。

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教学目标产生认知,知道自身的学习方向。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先设立教学目标,目标一为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目标二为独立完成两级混合运算;目标三为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将该知识迁移到除加与除减的混合运算之中,找到所有两级两部混合运算的解答方法。这三个目标分别为课时的基础核心目标、学生的能力与技能目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在正式开始授课前,对本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讲解,学生带着这些目标开展课堂预习。教师逐步开展讲授,先带领学生理解理论性知识,再让学生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运算,根据学生的试运算结果,判断继续推进混合运算知识的迁移教学,或是继续针对初步混合运算进行练习。经过实践,发现学生并未掌握初步混合运算,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练习,检验学生的成果,完成第一、二目标后,引入第三目标,让学生展开除加与除减的试运算。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向学生说明学习进度与目标达成情况,为学生提出课后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学生练习混合运算,巩固本课时的知识。

教师明确设立一致性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挂钩,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推进教学环节,促进三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相应的评价,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学生跟随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对自身的学习目标产生清晰的理解,使其及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情况,努力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保证数学教学效率。

二、调整一致性计划,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会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对于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也很难进行预测。因此,当教学过程与教学计划的预期产生偏差,教师就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灵活调整,维持教学计划的内容与学生学习过程的一致性,还能防止其与教学评价标准脱节,保证教学效果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教学计划应具有弹性,为教学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偏差预留空间,回归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敏锐,观察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使学生适应教学计划内容。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准备了长方形的纸巾盒,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对其进行观察,画出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平面图形。教师发现,学生能够想象出规整物体各个角度的平面,但是对于不规则的物体,则难以想象其平面,这可能是因为不规则物体的结构较为复杂,无法直观地想象。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各类不规则物体的动态演示过程,以7c4e89dd13af060611a484b1fa9f9aa2及不规则物体的各个剖面,让学生直观化地感受到物体的结构特征。但这样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在实践中依然存在偏差,教师指定了教室中的多个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通过多次的观察,学生逐渐总结出经验,能够将知识从现实的物体中迁移到假想的物体中,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技巧,并产生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师原本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践产生了偏差,学生没有如期掌握计划内的知识与技能,使教学计划发生了调整与改变。教师启用多媒体技术深入理论教学,再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不断地练习,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完成教学计划的最终目标。

三、组织一致性活动,完善教学过程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要求教与学的一致性,教师要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幼稚,其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更倾向于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将教学方法、学习体验与评价相结合,分别组织以达成教学目标为主的教学活动、以加强学习体验为主的学习活动,给予相应的过程性评价,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发挥“教学评”一致性的育人价值。

根据教学活动评价标准的不同,教学活动的性质也有所不同。“认识小数”这一课时属于教学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授基础概念与理论后,带领学生开展体验型活动,学生需要在文具店的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店员,另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顾客,店员用小纸条写上商品的价格,顾客随意挑选商品,到店员处利用玩具钞票进行“结账”,这考验了双方的小数运算能力,学生也对角色扮演十分有兴趣,表现较为活跃。待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继续开展训练型活动,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小明存了多少零用钱、计算手机支付软件里的月支出、计算淘宝购物车的总价等。学生在多元化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更愿意认真地进行计算,这直接训练了学生的运算技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待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发放了小奖品,顺利完成了教学活动。

教师重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体验,组织学生依次参与体验型、训练型活动,先通过体验型活动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引入训练型活动,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颠覆了传统的重复式训练,让学生产生愉快的训练体验。

四、深入一致性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使评价更为公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时,应与教学与学习过程紧密相连,采取一致的评价标准,使“教学评”三者达到一致,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反馈,使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确定接下来的学习成长目标。教师要深入“教学评”一致性评价,构建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增强教学评价的效果,教师还能实施分层评价,不断迎合学生的需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应涉及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不能简单地进行总结性评价,而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乘法”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了教学评价标准,根据等级进行层次划分,“合格”等级需要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良好”等级需要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3610967d5ec6c4b77a9ed4b0b8abc294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乘法;“优秀”等级需要学生基于前两个等级,利用乘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养成仔细审题、细致验算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不断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的练习,从审题、列竖式、运算顺序、正确率、验算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当学生达到了某一等级的要求,教师就为其提出更高的等级要求,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教师采取分层教学评价模式,为学生划定不同的层次,保证所有学生在掌握最低限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激励学生为获得更高的评价而努力,也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不再以最后的结果进行极端评价,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信心,认可自身的数学潜力,保证了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准确性,达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预期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都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贯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过程比较漫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更高效的实践手段,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左明旭,王彦伟.“教—学—评”一致性视野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讲评[J].福建教育,2024(23).

[2]肖祖坤.“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4(23).

[3]陈瑜,陈华忠.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路径[J].辽宁教育,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