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2024-12-09黄雪峰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摘要】文章探讨如何在“双减”框架下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学习方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校内和课外的学习压力,小学数学教育面临重大挑战和改革机遇。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作业设计不仅响应政策需求,还提供了创新的教学策略框架,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深度。此外,通过家长的参与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展教育的影响力和效果,使学生在轻松和富有成效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双减”;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因此,数学教学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需求。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将学习共同体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中,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协作能力的发展。通过建立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知识的深层次建构。该种教学策略的引入,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而且更加符合当前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现存问题

1.单元作业内容重复单一

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较为狭隘,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此,倾向于布置大量的基础练习题,以确保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作业中反复出现同一种题型,如同样的加减法、乘除法题目,这种重复性练习虽然能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但长期如此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1]。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往往采用相对简单的重复练习题,虽然这种方式节省了设计复杂题目的时间,也减少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但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有学生都完成同样的作业,难度水平没有区别。

2.缺乏个性化的作业设计

一部分教师在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无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出适合的作业内容。作业设计通常为统一标准,缺乏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考虑,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觉得作业太简单,缺乏挑战性,无法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能觉得作业过于困难,难以完成,导致失去信心。在布置统一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差异也较大,如一些学生可以快速完成并且准确率高,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却仍然无法完成或错误百出,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发现难以进行统一的评估和反馈。

3.作业的实践应用性不足

现有的数学课程设计中,实践应用内容较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参考,导致作业内容主要集中在书面练习上,缺乏多样化的形式,如项目实践、实验操作、调查研究等,使得学生无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作业体验单一。

4.教师反馈与评估不到位

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需要批改的作业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无法及时、详细地进行反馈和指导,例如无法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作业,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长时间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对,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而错误和误解在后续学习中会不断积累和重复[2]。教师反馈往往仅限于对与错的标注,缺乏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学生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以及如何改正,从而无法从中获得学习和提高。

二、“双减”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意义

1.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作业设计强调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仅能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思维碰撞,激发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的作业设计也会注重题型和内容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解决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会通过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习变得更加吸引人[3]。如将数学问题置于有趣和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从而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作业时,可以包括购物优惠计算、家庭预算编制、简单的建筑设计等,让学生在解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时使用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动画和其他视觉辅助工具解释复杂的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3.促进学生合作以激发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同伴那里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授别人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这种相互教学的环境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小组内,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强项分配任务,例如,计算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解决计算问题,而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构建解题策略,共同努力完成目标,共享成功的喜悦。团队工作需要有效地沟通,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4.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

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风格存在差异,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的作业设计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满意度。教师会在作业设计中引入分层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或者提供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作业题目,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选择最合适的任务。

三、“双减”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1.立足学生具体学情,合理划分作业小组

“双减”政策旨在优化教育环境,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该政策导向下,学校教育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和作业策略,以促进学生在校内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体验,从而减少对校外辅导的依赖。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作业设计,通过合理分组,可以在减负的同时增效[4]。通过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包括学习能力、兴趣,以及社交特性,教师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小组分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和需求的小组中学习,从而获得个性化的支持和挑战。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参与度和互动情况,注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热情、持续关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的测验和考试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具体表现,包括强项和弱项。小组成员的能力层次应有适当的搭配,既可以将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也可以进行异质性分组,即每个小组内部包含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便于高能力学生帮助低能力学生,促进共同进步。在分组时考虑学生的性格和社交喜好,还要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能够和谐合作,没有人被孤立。分组时也可以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偏好,将对数学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分到一起,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设计合作实践作业,拓展学生作业思维

合作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有助于培养其社交技能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中,学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和领导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会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和实用,进而增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并给予学生在选题和解题方法上的选择空间,锻炼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在合作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同伴的即时反馈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从而优化学习效果。

针对小学数学中的“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作业任务,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统计图的用途和方法,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小组进行校园内的调查活动,例如,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或最常吃的午餐食物。学生需要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然后用条形统计图来呈现调查结果,期间学生要学习如何设计问卷,收集并整理数据,这是数据科学的基本技能。通过亲自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不仅能理解数据的视觉表达方式,还能增强对统计数据解读的能力。在最后呈现调查结果时,学生将练习如何有效沟通和展示数据信息,提升公共表达能力。

3.教师及时关注反馈,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在错误发生时快速获得纠正,防止错误观念的固化,有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5]。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反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有效应对学生间能力的差异。除此之外还能及时关注并回应学生的作业表现,建立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愿意在学习中开放自我,积极表达。

在学习“乘与除”这一单元后,教师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简单的预算编制,要求学生小组使用乘除法解决,学生在小组内分配角色,例如数据收集者、计算者、结果呈现者等,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小组制作视频,向其他同学讲解乘除法的应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技能水平差异大,高能力学生主导整个过程,低能力学生学习机会减少等问题。教师应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口头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数字工具(如教育APP或平台)收集学生作业,快速批改并提供具体反馈。

4.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丰富学生作业内容

信息技术的利用,特别是教学视频的引入,可以帮助学校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有效扩展和深化学习内容。通过结合视觉和听觉元素,提供比传统教科书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讲解完“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登陆智慧中小学平台,观看优秀教师的录播视频课堂,然后完成与相遇问题有关的作业,例如计算两列火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相遇时间,或者两人从相反方向向一个目的地移动的相遇点。学生需要根据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用方程表示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程求解方法,解出方程,找到问题的答案。视频中教师可能会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方程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观看不同教师的解题过程,学生也可以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批判性地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通过观看视频和完成实际问题的作业,学生对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5.构建家校共育合力,延伸作业覆盖范围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和校外培训依赖,这需要学校和家庭更紧密地合作,以确保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学校环境。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激活这一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全面的学习支持。

“百分数”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合格率、营养含量、消费支出等,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期间,家长可以为学生拓展其他的与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既能高效完成作业,同时也能从家长的分享中掌握更多知识。如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本月的家庭预算,记录家庭的总收入,并计算不同开支(如食品、娱乐、教育等)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或者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计算在购物时遇到的各种折扣,例如,一件衣服原价10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家长也可以分享一些工作中使用百分数的经验,如业绩统计、市场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真实世界的实际应用,这种互动方式还能增强家庭成员间的联系,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并且注重学生反馈,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本文也强调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不仅使家庭成为学习的延伸,还增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深入思考,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索[J].智力,2023(34).

[2]蔡春雨.学习共同体:助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共同发展[J].小学生(中旬刊),2023(11).

[3]丁雅蓉.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J].学周刊,2023(26).

[4]李智昌.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与实践—以综合与实践活动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

[5]胡媛媛,张祥丹.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5).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双减”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项目编号:JSZJ23135;(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