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2024-12-09陈毓青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双减”政策框架下,如何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介绍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随后详细分析在“双减”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评估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最后,总结这些策略的实施成效,并提出未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双减”;学习共同体;策略研究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这一政策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学习共同体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之一,学习共同体通过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支持性强、互动性高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积极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学习共同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1.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以及其核心特征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强调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协作和共享的学习经验提升每个成员的学习和发展。该种模式认为学习是社会性的过程,不仅涉及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培养,还包括价值观的塑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1]。

特征一: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工作,通过讨论、探究和解决问题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特征二:共同目标和共享价值。成员共同维护和追求集体的学习目标和教育理念,这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帮助团队维持一致的教学方向,确保每个成员都朝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努力。

2.学习共同体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实施有助于转变教学风格,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扮演的是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该种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同伴教学等活动进行深入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新知识。学习共同体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教师通过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可以持续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共同体提供了支持性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其中分享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从同事那里获取反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随着校外补习班和课外辅导的限制,小学数学教学在校内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教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校内部掌握必要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技巧。教师开始寻求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

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促进者和学习者,需要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该种反思应该是系统的和批判性的,以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的持续改进[2]。

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要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包括提问、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学习共同体依赖于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学生需要发展团队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决策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学习,也是个人社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现状

1.学校现有资源和支持的不足

在许多小学,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如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材料和足够的教学空间,使得教师难以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学习共同体的效果,但一些学校仍面临适当技术的缺乏,如计算机、互联网连接和学习管理系统,技术的不足会阻碍教师和学生使用在线资源和交流平台,进而限制学习的可达性和多样性[3]。

2.教师角色和方法的转变困难

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这种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师群体中根深蒂固,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需要时间和心理上的调整。因此,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突然要求其转变为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使得一些教师感到困惑和不适应,如不确定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引导而非直接传授知识。虽然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但许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这些方法时遇到困难。

3.学生参与度和动机差异较大

在课堂和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而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出消极态度或缺乏参与,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共同体内部的不平衡,影响整体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或动机,特别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会影响学习态度和成绩,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小组的进度和氛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也会对学习共同体的效果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缺乏信心,从而不愿意在小组中发表意见或承担任务。

4.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完善

教师由于缺乏进行多样化评估和有效反馈的资源和培训,例如不熟悉如何设计和实施观察记录、同伴评价或自我评价工具,因此仍主要依赖传统的书面考试和标准化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方法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1.积极构建合作学习环境,建立良好师生互动关系

第一,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看法。倾听学生的看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识别学生的需求和困惑[4]。如在讨论不同的解题策略时,教师不仅展示自己的方法,还特别邀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不仅丰富了解题方法,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促进更有效地学习。如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圆桌讨论”的方式,每个学生轮流发言,分享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疑问,每位同学发言时其他人需要保持安静并认真听,学生不仅学会倾听,还学会从他人的观点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反馈的问题并引导。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课堂上,学生在操作具体的加减问题时表现出一些共同的错误,教师捕捉到这一点后,即刻在黑板上总结这些常见错误,并通过示例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纠正错误,帮助学生立即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第四,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关键。如在探索面积和周长关系的课堂上,教师不直接给出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公式,讨论和归纳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信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

2.教师更新自身教学理念,重视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1)借助问题鼓励小组合作。通过将数学问题设置为小组解决的挑战,学生需要共同讨论、思考和试验不同的解决方案,该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而且通过集体讨论的过程,学生能够学习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可以用于哪些场合?目前常用的统计方式除了运用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方式?”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讨论问题,找出条形统计图可以应用的具体场合,每个组成员需要共同思考并列举出其他常用的统计方式,如饼图、线图等。教师则提供各种资源,如书籍、网络链接或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答复问题。小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这些资源,并整合信息以回答问题。在小组内部讨论后,教师安排小组之间的交叉互动,比如让不同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发现和结论,进行批判性评价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学习。通过比较和讨论,小组成员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统计方法的优势和局限,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2)借助问题鼓励全班合作。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全班合作的问题,教师可以创建包容性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无论能力高低都有参与的机会,这种环境鼓励学生互帮互助,高能力的学生可以帮助低能力的学生,而低能力的学生也能在合作中找到参与和贡献的空间,从而提高自尊和自信。

在教学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和厘米时,学生经常会有各种疑问,特别是在单位换算的理解上。如“我不明白为什么0.1米是1分米。”“100厘米和1米是一样的吗?”“为什么需要有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单位?”“怎么快速把米转换成厘米?”教师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1:因为1米等于10分米,所以如果你有0.1米,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0分米的十分之一,所以0.1米就是1分米。

学生2:1米里面有100厘米,所以100厘米就是1米。

教师:有没有同学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单位?

学生3:因为有些东西很大,用米来测量更方便,像房间的长宽;有些东西很小,用厘米或者毫米来测量更精确,比如铅笔的长度。

学生4:要把米转换成厘米,我们只需要把米数乘以100,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比如2米就是200厘米。

这种互动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增强了学习的社交性和合作性。

3.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支持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成为支持教育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突破传统教室的限制,创造更加丰富多彩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且信息技术支持能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能力进行更精确的追踪和分析,允许教师为每个学生定制教学内容和进度,该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满足学生的特定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以动画视频或互动演示的形式展示不同城市的温度计读数,包括零度以上和零度以下的温度,让学生猜测不同温度对应的城市。然后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平板电脑或电脑访问在线模拟工具,操作虚拟的温度计,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读数。小组成员还需讨论观察到的温度变化,并思考这些温度如何与日常生活相关联。通过将负数与温度联系起来,学生能够更自然地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和作用,该种联系有助于学生在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中应用这一概念。

4.优化现有评估反馈机制,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双减”政策背景下,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方式需要向更加注重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估转变。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过程,评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引入口头报告、项目作业、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笔试评价,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建立个性化评估计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设计个性化的评估计划。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制定,即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增加对评价过程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可以通过开展评价方法的讨论会和反馈会实现。重视强化正向反馈,教师在评价中加强正向激励和鼓励,减少负面批评,确保每次评价都能给学生成就感和对进步的认识,即使是在指出学生错误时,也要强调其改进的潜力和方法。通过这些措施,评价机制不仅成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工具,更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评估反馈机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可以显著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实施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志卫.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2020(01).

[2]卢文婷.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生电脑,2021(01).

[3]姚海燕.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及其建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8).

[4]周云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设计策略探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04).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双减”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项目编号:JSZJ23135;(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