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收残保金,一举托两家

2024-12-08张倩瑞

人力资源 2024年10期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其征收宗旨在于推动残疾人融入职场,提升其生活品质与社会地位。残保金是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专项资金,必须由用人单位承担。残疾人虽然身有残障,但不缺梦想、意志和才华。他们期望得到关心,更想实现自立;除了改善生活,更想融入社会。与此同时,就业不仅是帮助残疾人自立自强、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民营企业扶残助残的重要切入点。企业应该充分发掘残疾人的优势,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这不仅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也能让残疾人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残保金扶残助残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缴纳的政府性基金。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在职职工总数1.5%的企、事业单位,无须缴纳残保金。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则要缴纳残保金,由残疾人联合会专款专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关注度的提升及投入力度的加大,残保金的征收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残保金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促进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康复服务等方面。目前,我国残保金的管理主要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残联、财政等组织和部门负责使用和监管。在征收环节,税务部门通过电子化平台提高了征收效率;在使用环节,残联、财政等组织和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为帮助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各地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全面摸清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需求的基础上,依托“税收大数据”,精确分析摸底企业安置残疾人、缴纳就业保障金、减征个人所得税等情况。

53岁的孙磊(化名)左脚残疾,行动不便。据孙磊介绍,十年前因一场意外导致左脚肌肉萎缩,被诊断为三级肢体残疾,后来在税务、残联等的支持下,于2016年开起了东北菜馆。相较身体健全的人,残疾人会在就业创业中遇到更多的阻碍,幸运的是,为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相关部门在办证、申报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帮助这部分群体解决了后顾之忧。作为创业成功的一员,孙磊感触颇深。在谈及自己的创业成就时,孙磊眼中充满了自豪:“我现在一年的收入能有50多万,还聘请了8个员工,不仅没有给国家添麻烦,还给国家创造了经济价值。”

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部门之间协作越紧密,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越便利。在一次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中,青岛一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HR表示,我们公司生产饭团、三明治、面包、蛋糕、便当、粥等食品,现在需要招聘10位流水线操作工,残疾人和非残疾人都招聘,工资大多数都是3000元/月以上,有五险,一个月休4天班,周末双倍工资,劳动节、国庆节等3倍工资。如果招到工作效率不高的残疾人,工资发放是普通岗位的80%。公司共有8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有17位残疾人。公司从1994年建厂就开始招聘残疾人,有一位从建厂就在这里工作,工作时长达30年。HR说:“此次有两个比较有意向的求职者。一位是00后的男生,他的胳膊有残疾,推荐给他的是看监控的工作。还有一位是1995年出生,曾经当过设计师的女生,她的专业能力很强,还带来了一份作品集,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月薪在5000元到6000元之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区企、事业单位都应充分利用“税惠红利”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由“被助者”成长为“自助者”,不断增强残疾人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用好残保金相关政策

《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23年第8号)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5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国家继续推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旨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轻用人单位负担,并积极推动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

案例一: A企业——小微企业优势显现

基本情况:A企业为小微企业,成立于2012年,现有员工29人,年平均工资9万元,尚未雇佣残疾人。根据政策规定,职工人数少于30人的企业免缴残保金。因此,A企业无须承担残保金费用,但需确保按时进行零申报,以维护良好的税务记录。这一案例展示了小微企业如何通过精准把握政策细节,实现税费减免。

案例二: B企业——合规申报,避免高额费用

基本情况:B企业有职工48人,年平均工资10万元,未安置残疾人。B企业虽未能享受免征优惠,但可通过详细了解政策,明确自身需按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保金,计算得出具体金额(67500元)。同时,建议B企业未来考虑引入残疾人就业,以提升企业形象并享受更多政策优惠。

案例三: C企业——智慧安置,享受减免红利

基本情况:成立于2022年,现有在职职工103人,年平均工资9万元,2022年雇用了1名残疾人。C企业展示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收获了政策红利。通过雇佣1名残疾人,企业达到了1%的安置比例,成功将残保金缴纳比例降至50%,节省了资金(实际缴纳22500元残保金)。此案例鼓励企业采取灵活用工策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提升。

由此可见,企业安置残疾人,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更是降低企业残保金的有效途径。企业应用好残保金的相关制度,高效安置残疾员工,降低残保金支出,同时享受各项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实现合规与降本双赢。

统筹管理残保金

征收残保金是为了保障残疾人权益,但是在实际征收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残保资金“曝光度”不高,欠缴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统筹征收、使用、管理残保金,是保障残疾人和企业权益的重要屏障。

●征收方面

第一,统一并动态调整征收标准。为确保征收标准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国家层面需统一征收标准。此标准应基于经济发展状况和残疾人就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应赋予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的权力,以确保征收标准既能符合国家要求,又能贴近地方实际。

第二,加大征收监管和处罚力度。为了保障税收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征收,相关部门可建立健全征收监管机制,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对逃避缴纳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还可以通过建立举报奖励机制的方式,鼓励广大民众积极举报逃税行为,共同维护税收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使用方面

第一,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和资金分配机制。为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可以引入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同时,紧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就业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避免盲目投入和资源浪费。

第二,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实施定期审计,保持公开透明,相关部门应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维护资金使用的正当性与公正性。

●管理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手段,相关部分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注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互通有无。税务部门可以建立“欠缴台账”,财政部门出具的整改通知、残联催缴的工作进度等信息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共享,三家单位对此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残联催缴无效后,在一定期限内,税务部门可以对欠缴的用人单位采取暂缓办理其他税费事项的措施。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