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化育人:新时代共青团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体系建构

2024-12-07朱红蕊

中国德育 2024年21期

摘 要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青年思想和行为的新特点,政治引领工作在育人效能、育人组织体系、育人内容供给以及育人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共青团应通过进一步强化育人价值和功能、不断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丰富工作资源体系等有效举措,构建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重要主体的“上下贯通、纵横交织、充满活力”的组织化育人工作体系,形成组织化、青年化、数智化、协同化的大育人格局,切实提升青年政治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化育人;政治引领;体系建构

作者简介

朱红蕊,上海市团校讲师

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是推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是共青团发挥教育引领作用,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的重要工作。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共青团要把加强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的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1]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政治组织和政治学校的职能及组织优势,坚持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不断强化其组织化育人功能和价值,着力构建形成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重要主体的“上下贯通、纵横交织、充满活力”的组织化育人工作体系。

一、新时代共青团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

价值意蕴及时代内涵

新征程上,共青团不断增强青年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群团改革以来共青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强三性、去四化”改革,更加彻底回归主责主业,持续深化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共青团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价值意蕴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组织开展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重要主体,作为执政党联系服务青年群众的群团组织,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是党赋予新时代共青团的首要职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1.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的内在要求。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其血脉有序传承及自身发展问题都是核心问题。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后备组织,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党团关系决定了共青团天然承担着源源不断为党输送优秀新鲜血液的职责和使命。共青团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新时代共青团加强政治引领工作就是要在党领导下,有效推进共青团组织化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党、团、队等政治组织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不断畅通入队、入团、入党工作机制及流程,健全完善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机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有序传承和赓续红色血脉。

2.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青年的蓬勃之力,青年的成长成才更离不开党的正确引领,青年与党在紧密相连中保持相通共荣的亲密关系。[2]当代青年流动性强,分布广泛,思想动态多元多变,党的治国理政理论、纲领和施政路线方针政策如何能够获得广大青年的认同和拥护,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在其中理应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提升育人组织化程度和效能,不断加强广大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3.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挺膺担当的内在需要。青年群体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伟大梦想、伟大事业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年的奋力拼搏。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组织,需要遵循青年成长发展规律,不断强化优化育人功能,守牢学校教育主阵地,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行动,不断加强对各类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助力青年在科技、经营管理、乡村振兴、文化、公益等领域更好更快成长。在社会领域,通过持续深化新时代青年岗位建功行动,丰富拓展“队、号、手、岗、赛”等品牌项目,更好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青春力量。

4.健全完善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3]该育人链条的本质就是强调党、团、队政治组织在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发挥其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组织化、协同化育人效能,实现对青年政治观的不断启蒙、塑形、确立和固化。党、团、队作为政治组织由于共同的政治属性,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组织化培养是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根本保障。[4]

(二)新时代共青团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共青团政治引领更加强调各主体、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性和系统集成,更加强调党、团、队组织的作用发挥以及育人链的衔接贯通,主要包含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成长引领等维度。

1.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5]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和理论武装工作是新时代共青团开展组织化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引领青年个人的成长发展。

2.加强对广大青年的价值引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6]共青团要着力发挥组织化育人优势和实践化育人特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深入挖掘并弘扬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在内的丰富精神内涵和养料,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敢于“做梦”、善于“筑梦”、努力“圆梦”,并把追求成长进步的个人梦融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中国梦中去。

3.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成长引领。共青团政治引领应秉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切实维护青年发展权益基础上,有效回应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的思想困惑。同时,以纵深推进《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协助青年解决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青年追求人生进步的“入团”“入队”“入党”三步曲衔接贯通机制,不断加深当代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二、新时代共青团以组织化育人强化青年

政治引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青年一代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上呈现出全新的代际特点,影响青年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更加纷繁复杂,使得以组织化育人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1.组织化育人的合力及效能亟待增强。新时代共青团开展组织化育人工作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作用,使青年在接续的组织化教育培养中不断实现个人的成长发展。党、团、队育人链条作为目前对青年开展组织化育人的最主要组织体系和载体,在分批入队、推优入团、推优入党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机制和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高中高校衔接、学社衔接等不同阶段中的进阶式培养中仍然面临组织体系贯通、培养体系贯通、教育内容贯通、教育阵地贯通、档案记录贯通等实际问题。[7]党、团、队作为育人主体的组织化、协同化机制落实不到位,较大程度影响了育人效能。

2.组织化育人的体系建设有待夯实。近年来,团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大中小学校是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组织化程度较高,前期制度体系和工作基础较为扎实,但针对计划出国接受国际教育的这类群体的相关工作存在薄弱地带。在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单位的青年组织化育人工作较为扎实,但对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领域中的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目前尚在探索和推进中。此外,当代青年网络化生存状态明显,在抓好网络空间育人的同时,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育人也是共青团组织化育人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3.组织化育人内容供给的精准化还显不足。当代青年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求度感知度更强,同时身处不同成长发展阶段以及行业的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呈现差异化状态,这就使得共青团在开展育人时,要在充分尊重青年思想行为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育人活动。目前,共青团通过组织化开展的“三会两课一制”“主题教育”等育人活动,缺乏对不同群体青年精神成长需求的深度调研和系统评估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因材施教,引领效果不够理想。

4.组织化育人方式方法的青年化有待凸显。当前青年群体价值观呈现多元取向,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理解和认同机制十分复杂。目前青年政治引领中还存在较多的说教式、灌输式情况,符合青年特点、容易被青年接受的思想理论引领和阐释方式方法不足,需要进一步把握受众洞察、话语转化和媒介连接三个关键环节,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工作。[8]如何通过组织化和分众化的方式有效链接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需求,有效促进青年主体性与理论引领的双向互动,进而确立“听到—听进—认同—坚定—螺旋上升”的政治引领路径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新时代共青团以组织化育人加强青年

政治引领的体系构建

推进和加强青年政治引领,应当构建组织化育人工作体系,积极推动形成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重要主体的“上下贯通、纵横交织、充满活力”的组织化育人工作体系,为实现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提供扎实体系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大格局

共青团开展组织化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育人相关主体的协同育人力量,构建形成育人共同体。一是要坚持整体育人观和系统育人观,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后继有人、为党育人和立德树人出发点来推进落实育人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多主体协同育人作用。共青团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青联、学联、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新兴青年自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年研究机构、团属媒体矩阵等主体作用,构建形成育人共同体。三是加强家庭、学校、社会育人互相配合支撑,着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二)健全完善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政治学校功能,使广大青年在常态化、进阶式的组织化教育中接受教育引导。一是强化政治组织育人理念和路径,提升整个政治引领工作的组织化和系统化程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党、团、队育人链中的关键作用,探索“先育再推,推后接育,推育结合”工作机制。二是做好不同阶段的进阶式育人,充分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方法的特点,一体化设计教育重点内容,加强青年在不同学段和成长发展阶段的教育引导的衔接贯通,具体包括队童衔接、团队衔接、党团衔接、初高衔接、高中高校衔接和学社衔接等贯通育人工作。三是推进党、团、队育人链条同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机融合,推动学校系统共青团参与思政课建设,守牢其源头性、储备性、战略性地位,有效推动课程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教材建设一体化、阵地建设一体化等工作,充分依托“主题教育”“实践育人”“第二课堂”“三会两课一制”等机制平台,积极融入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夯实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共青团组织育人体系覆盖和工作覆盖

共青团要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有效推进组织化育人工作奠定扎实的组织保障和工作基础。一是抓牢学校系统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着力发挥共青团在大中小学校的少先队、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兴趣社群等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有效依托“实践育人”“第二课堂”“三会两课一制”等平台,积极融入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二是重点加强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以及行业系统育人体系建设,特别关注对党外青年、海归青年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领域中的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加强对团青干部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团青干部的“育人”和“推优”意识和能力,深化推进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培养更多涵盖高校、国企、农村、社会组织、两企三新等各领域的青年政治骨干,加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中心、青年之家、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等阵地的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工作。

(四)构建组织化育人工作资源体系,有效引领青年成长发展

共青团要善于整合好利用好各类党政资源,构建青年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组织化育人工作资源体系。一是要从青年关切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从话语体系、内容供给、制度设计和培养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育人工作体系,主动参与思政课建设,深化拓展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讲好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网上和网下相贯通的“大思政课”,同时健全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机制,完善风险化解制度。二是加强联系服务青年,以纵深推进《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依托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加速构建形成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的各类政策体系和政策工具箱,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青年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持续优化“队、号、手、岗、赛”等共青团工作品牌,为广大青年建功新时代提供更多优质工作载体和平台,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立足自身岗位,充分激发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五)构建育人工作的数智化格局,有效赋能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数智化浪潮对新时代共青团做好政治引领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巨大的,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一轮技术变革,全方位赋能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现代化转型和发展。一是立足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加快团属新媒体矩阵建设,打造共青团新型主流媒体,生产和传播更多更优的青年喜爱的融媒体产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思想引领模式,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导权,在网络空间奏响激越青春主旋律。二是加强教育培训,依托团校、干部培训学院和各类开放教育资源等,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营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团青干部数智化能力素养;探索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数据库,为青年提供更多高质量育人内容资源。三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青年工作和政治引领工作的应用,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政治引领应用场景,增强供给内容的契合性、鲜活性和原创性,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多主体协同育人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杜沂蒙,王海涵,李川.团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青年报,2023-06-28(1).

[2]彭庆红,田珊.中国青年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百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2(7):133-139.

[3][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2).

[4]戴冰.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价值意蕴[J].当代青年研究,2022,(4):5-8.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3:1.

[7]朱红蕊.共青团在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中的作用及路径分析[J].青年学报,2022(6):30-34.

[8]张涛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环节[EB/OL].[2023-07-02].https://www.jfdaily.com.cn/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26058.

责任编辑︱吴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