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迈入旧石器的新时代
2024-12-03王立群
在亿万年的时间长河中,被深埋的历史会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在跋山,为李罡架起时光之桥的,是一场洪水。
2020年夏天,台风带来连续的大雨,临沂沂河水位陡涨。位于沂水县的跋山水库紧急泄洪,水量远超往年。洪水如猛兽出笼,肆意冲刷着沂河两岸的土地,溢洪闸下游300米处,一根在泥土中深埋了数万年的象牙,就这样被冲刷了出来。当地人拍摄的短视频在网上引起文物部门的关注,跋山遗址群考古发掘的序幕就此展开。
三年后,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一度扮演着山东旧石器考古“孤勇者”角色的李罡,与跋山遗址群一起,迎来了山东旧石器考古的转折点。
意外收获带来无限惊喜
跋山水库,作为山东省第三大水库,被誉为“沂蒙母亲湖”。跋山遗址就位于跋山水库南侧,与水库的直线距离不过三百余米。
洪水冲刷出象牙化石的消息很快传递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我们迅速赶到沂水,对现场进行了勘查,确定这是一处很重要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当时,李罡并不知道这个遗址到底能发掘出什么。2021年4月,春暖花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对跋山遗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当时我们制定了两到三个月的发掘计划,想赶在汛期来临之前,把遗址清理完毕。”那时的他怎么都没想到,三个月变成了三年,而且还会延续,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出现的惊喜。
“它算得上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史前文化‘富矿’。”在今天的跋山遗址,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地层剖面,整体堆积近8米,考古队员把它们划分为14个文化层,保存下距今10万到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这里出土及采集的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器、骨器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等。”
最受关注的出土文物,自然是象牙化石及骨器。在距今10万年的文化层中,集中出土了8具古菱齿象下颌及部分骨牙角制品,其中一件古人类用古菱齿象门齿制作的象牙质铲形器被李罡称为“稀世珍宝”。在征求了国内诸多考古专家和前辈的意见之后,他确定这是一件人为制作的工具。“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时期最早、体量最大的象牙制品。其型体规整、使用痕迹明确,反映出古人类对工具原料选择多样化的意识倾向。”
这件象牙铲形器的具体用途到底是什么?“古人类可能用它挖掘植物的根茎,也或许是用来处理兽皮以制作衣物。”目前,李罡和伙伴们也在为彻底解决它的用途等问题开展着相关的工作。
实证驳斥“非洲起源说”
2024年3月,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与跋山遗址群,一字之差,意义不同?
跋山遗址发掘工作持续进行的同时,李罡与他的团队开始在周边进行密集的田野调查,在包括沂源、沂水两县在内的区域内,陆续发现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存80多处,其中尤以水泉峪遗址最具代表性。
水泉峪遗址的发现也颇为意外,当地一农户在改造自家牛圈时,挖出了一件颇为精致的石器,他家的院子自此便成了考古发掘现场。
“两处遗址相距只有十几公里,剖面都非常完整,一个是距今10万年到5万年,另一个是距今6.5万年到2万年。两处遗址共同组成了距今10万年到2万年的完整考古学文化序列。”李罡表示,这在整个华北地区也是比较少见的。而这一完整的序列,证实了在山东这片土地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一惯性。
20世纪80年代,西方遗传学者提出了人类非洲起源说,在他们看来,距今6万年前非洲走出的古人类到达东亚,完全替代了当地土著人群。该假说认为东亚原始居民,没有能力应对距今7万年左右的末次冰期的严酷环境而灭绝。
根据光释光测年得出的数据,在跋山遗址距今约7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3处呈“品”字形分布的火堆遗迹。考古人员在其中提取到一些被火烧过的动物骨骼、碳粒等。李罡分析,在同一文化层面上留下的这三处篝火遗址,即便有“巧合”之嫌,但更大可能,与处于“冰河时代”的先民,通过频繁的生火取暖,维护生存繁衍相关。更为重要的证据是李罡发现,跋山遗址群各年代古人类所用的器物打制技术一脉相承,“从距今10万到5万年,它是一个连续的、有序的状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一些发展、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我们认为是同一地区人类连续演化发展正常的发展状态”。“沂水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初步构建起沂河上游区域距今10万到1万年的连续文化序列,直接否定了末次冰期寒冷期东亚古人类灭绝的推论。”
山东旧石器考古工作的转折点
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让李罡和他的队员们兴奋不已,“对每个考古人来说,这都是最大的荣誉”。但更为重要的是,跋山遗址群出土了4万余件文物,“对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而言,这是一次非常大的资源补充”。
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始于1965年5月,沂源县千人洞发现动物化石,后又发掘出土使用脉石英打制的石制品。次年新泰县“乌珠台人”智人牙齿化石被发现。此后又有沂源猿人头骨化石、凤凰岭遗址等引发关注的考古成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缺乏系统调查和发掘工作,经正规发掘的遗存屈指可数。跋山遗址会是山东旧石器时代考古的转折点吗?在李罡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2023年11月29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在临沂市沂水县揭牌成立。“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立足于沂河流域,以跋山遗址为基础,主要辐射到整个沂沭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表示,“下一步,随着我们沂沭河流域旧石器考古工作阶段性完成之后,还要扩展到整个山东地区。最终目的是建立我们整个山东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文化发展框架。”
十几年前,李罡还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在齐鲁大地上寻找旧石器时代的痕迹。而今,旧石器考古的队伍“已经有了十几人的规模,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里招收了很多专业出身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考古技师,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像河南、河北、陕西、黑龙江……当然更离不开沂水本地文物工作者的支持”。来自辽宁的李罡,带着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为山东的旧石器考古工作,默默奋斗。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张媛媛 设计/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