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微光 志达天下

2024-12-03王勉励

山东画报 2024年9期

我国现当代教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现代化,是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破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以及推动物质与精神共富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超越奋进的过程,教育现代化是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与超越中不断前进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必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穷国办大教育”艰难启航,完成了“两基攻坚”,突破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大学的困境,从“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不断攀升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李新生和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5年成立历城二中教育集团)无疑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历城二中的逆袭之路

2001年,李新生刚刚上任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历城二中”)校长时,这所地处城郊农村的高中还是一个“烂摊子”,学生管理混乱,教师出门抬不起头,“教师留不住、学生不愿来、社会评价低”是历城二中身上的标签。“当时,不仅本地的优秀学生留不住,被市区家长送来的学生,也基本是成绩差或是父母管不了的‘问题学生’。”李新生回忆说,当时甚至有学生给校长写恐吓信,有家长在办公室推打老师。

小时候生活困苦的经历,让李新生具备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为人处世沉稳踏实,自我要求甚高。母亲生前也常对李新生说,“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句话影响了他一辈子,无论做什么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责任,骨子里始终有一种“做事就要做到最好”的倔强。

初当校长的李新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很多老师和学生抵触。付出这么多能不能把学校办好,所有老师心里都没底。如何破题,成了李新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年轻教师、平常关系好的教师入手。”李新生说,他先找年轻教师做工作,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让他们明白,历城二中在他的带领下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他又去做平常关系好的教师工作,已经在历城二中工作36年的刘爱军是李新生的高中同学,起初也是不理解,但是面对老同学的认真和倔强,他从心里佩服,也开始动员周围的教师们支持李新生的工作。

当了校长的李新生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在历城二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天校园中的最后一束光,一定是校长的手电筒!”二十多年来,李新生几乎每天都是最晚离开学校的,包括周末和寒暑假。身正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新生常说:“关乎师生的事,再小也马虎不得。”他雷厉风行、立行立改的作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们。“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考卷批阅不过夜,次日及时讲评”,逐渐成为每位教师的工作日常。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蔚然成风,全校的干部、老师,上下同心、干事创业,成就了今天的历城二中。

在同事们看来,李新生“心底有谱,眼中有光”,每次研究问题或者开会,直奔主题,从不穿靴戴帽,“直接就说这个问题怎么才能解决,这个事情怎么才能办好”。身边的人形容他是“教育狂人”“铁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总是不知疲倦。

2002年初,历城二中迎来了建校史上的重大机遇——学校成为济南市教育局“五个一”优化升级工程的第一所高中学校。

按照要求,学校要在短短的70天内,完成11个基建改造项目、所有功能室重新装备,实现软硬件的全面升级,“五一”期间学校对市民开放。瞬间,最大机遇变成了最大挑战,当时李新生就一个念头,不能辜负各级领导的信任,要全力抓住这个可以改变学校发展轨迹的重大机遇。当时,20多个施工队不分昼夜同时施工,李新生也日夜泡在学校当起了“监工”,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饿了就泡上一包方便面。李新生这个短期速成的“行家里手”,很快被各施工方称为“黑脸校长”,他们不敢有任何马虎。最后,学校优化升级任务高质量按期完成,经受住了考验,而李新生却瘦了一圈。

优化升级后的历城二中改头换面,不仅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更是站在了新的起点,一跃成为济南市普通高中第一批次招生学校。

文化引领,细处着手打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名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成为一个传道者,我们教师要传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要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李新生说。历城二中的校训“人生在勤,志达天下”陪伴着所有历城二中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可以补拙,更可以让人成功;志存高远是学习进步的动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达天下”就是鸿鹄之志。

在历城二中教育集团,“勤志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里处处可见读书人,读书可以使人高尚,走在校园里,每个学生遇到你,都会恭敬地叫你一声“老师好”,同学相见都是微笑。一位初一新生家长激动地对我说:“孩子在稼轩学校(隶属于历城二中教育集团)刚刚一周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刚回到家就把自己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过去只知道饭来张口的儿子,突然到厨房帮我端碗,还突然来了句‘妈妈,您辛苦了’,听到这句话,我那个泪啊,哗地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从来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就踏踏实实地把每一点小事做好,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李新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就是真正的大教育、好教育。李新生常对老师们说,我们不仅要有志气,还要有骨气,路子对了,就要挺直腰板走下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着牙负重前行,慢慢地,规范化管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历城二中独特的标识。不带手机、不戴不符合学生身份的饰物、理短发、穿校服等礼仪规范也内化为学生的高度自觉,并以此为荣。女生理短发曾经让很多家长不理解,校党委副书记李玉华解释说,我们有责任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减少攀比。作为稼轩学校校长的尹红梅用一个比喻让人茅塞顿开,她说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学生,她们都未满十八岁,是未成年人。她们是含苞待放的花朵,这时候的她们,需要的不是放而是藏,要把她们的美丽藏起来,积累涵养,逐渐成为一个高雅的人,到了十八岁,再充分展现。好习惯能成就精彩人生,好习惯没有天生的,都是培养出来的。

从小事入手,抓习惯养成,规范管理,逐步形成文化认同、审美认同、规矩认同,让学生有学生的样子。

李新生相信行胜于言。“教育就是关心和引领,老师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就是老师的影子。”李新生说,此前,学校还曾出现过教师因为担心学生考不好而在考试时放松监考要求的现象,他坚决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因为有怎样的老师,就会有怎样的学生”。

除了严肃校规校纪,严格师生行为规范,李新生以身示范,带领教师们从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踏实认真地做人做事。

一开始,有人不认同李新生的做法和理念,认为他只会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李新生心里明白:“要做小事情,想大问题;解决小问题,促进大发展。”他不急不躁,坚持抓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引领教师用心关爱。

“受校长影响,在校园里,弯腰捡起一片废纸,也慢慢成为很多师生的自觉行动。”校融媒体中心的尹萍说,“学校良好的风气就是这样一点点积淀而成的,慢慢地,我们都明白了,校长捡起的岂止是一片废纸,更是在传递‘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息。”

“我们艺术团的孩子,不仅个个有特长,还人人是学霸。”历城二中艺术团团长赵立秋告诉记者,在历城二中,并非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孩子才练艺术项目,而是进艺术团的孩子本身成绩都很棒,在这里进一步培养特长,提升综合素质。

十年前,赵立秋从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调到历城二中当艺术教师,创建艺术团,那时的她一度心存疑惑:在一所严抓教学质量的中学,音乐教师能有用武之地吗?李新生鼓励她:从零开始,迎难而上。

十年来,赵立秋一刻也不敢松懈,和学生、艺术团一起成长。如今,历城二中艺术团已成为全省以及全国各类大赛的“拿奖专业户”,也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荣誉称号,是目前山东省中小学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今年,历城二中两个舞蹈、器乐作品还被推荐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为什么如此重视艺术教育?李新生经常这样讲:“不能光盯着文化课成绩,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全面发展。”

在历城二中,像赵立秋一样的“副科”教师,个个都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2002年,历城二中信息技术教师高月锋刚到学校时,信息技术学科还处于非常边缘的地位。当时,学生社团还是一片空白,李新生支持他建起了机器人社团,高月锋的能量一下子被激发了。他带领一些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学生刻苦钻研,不久,便荣获了省级比赛一等奖。

2004年,高月锋带领学生进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参加。到2007年前后,随着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当外界有人认为历城二中的学生只会死学、老师只会死教时,历城二中五大学科奥赛全部开展起来,还开设了“科技创新思维”普及课,惠及所有学生。2012年,学校把老校区的一层楼腾出来给高月锋开展创新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2018年搬迁新校后,学校又建起了创客中心,支持高月锋带领团队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科创教育系统,不仅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难题,还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历城二中非常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育和艺术体育教育”三张响亮的名片,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

2007年,历城二中开始开展学科奥赛时,没人看好他们,尤其在2010年,国家高考政策调整,很多学校纷纷退出学科奥赛培养。对此,李新生的态度是,做教育不能功利化,奥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不能加分就搞、不加分就撤。他们坚持了下来,并有了今天的成绩——获得国际奥赛金牌6枚、全国金牌76枚,是全省同时期获得国际和全国奥赛金牌最多的高中学校。近几年,历城二中毕业生被北大清华录取的人数全省领先。

2008年,历城二中开始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组织老科学家科普报告进校园,收到学生创意100多万份,申请到国家专利4367项,并在迁校时,在唐冶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创客中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在各项工作的探索实践中,历城二中始终把关注和焦点放在了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上。学校的女足队刚成立时,姚波教练的压力非常大,一心想着打比赛出成绩。李新生就告诉他,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盯着那一场两场的比赛、只盯着冠军,而是要把体育育人的精神挖掘出来,培养孩子们的习惯,鼓励她们多学文化课,让她们会踢球、会学习,只有这样,她们未来走向社会才能贡献更多力量。2023年7月,历城二中女足代表国家参加在摩洛哥举办的第27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七战七捷,勇夺世界冠军,这是中国中学生足球队时隔十六年再次获得该项赛事冠军。同样,历城二中的历二男篮、男足也茁壮成长,在全省中小学的各项比赛中摘金夺银,蒸蒸日上。

实践证明,越勤奋越优秀,越优秀越勤奋,学校特色做一个成一个,都成为历城二中闪亮的品牌。而让李新生更引以为傲的并不是学校优异的高考成绩,而是培养出了听到国歌声会肃立、吃饭后主动清理桌面卫生、公共场所看到垃圾能自觉捡起,文明礼貌、懂得感恩的高素养的学生,这是学校最杰出的教育成果;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视学生为己出、滋润学生成长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二十多年,一所城郊农村的“烂摊子”高中逆袭成为齐鲁名校,成为一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示范校,历城二中人累着并快乐着、自豪着。初三班主任雷振伟说:“作为稼轩中学(隶属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的教师非常自豪,有次去银行办事,业务员一看我是稼轩中学的老师,一个劲儿地夸奖我们厉害。”初三语文老师慕林晓有次去北京参加会议,当别人知道他是稼轩中学的老师,都争着让他介绍教学经验。二十多年,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李新生见证了历城二中的成长。当问到他累不累时,他说:“身体累,但精神愉悦,历城二中比自己的孩子还亲,学校是我朝夕相处的孩子,每天不见,就特别想念。”当问到对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愧疚,他说:“虽然不能陪伴孩子,但对孩子有一个人格的引领,当孩子懂事了,他知道自己有一个有坚定的信仰、有责任心的父亲,孩子也会像他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李新生的“造梦空间”

“教育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历城二中一所学校的事,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李新生说。近年来,以历城二中为母体成立的历城二中教育集团,吸纳了30多所区域学校加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教育道路,作为区域教育的“掌门人”,李新生正奔走在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路上。

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特别是李新生当了历城区教育与体育局局长后,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如何发挥历城二中这个龙头的作用,带动全区学校优质发展,成了李新生新的使命。

长期以来,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于是,李新生带领全区教育人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一是高标准建设了50所新建学校,持续满足城市发展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通过历城二中集团化办学带动薄弱学校共同提高,通过“强师赋能”工程打造了一支教育“王牌军”,确保办学质量的高水平和特色化;三是以历城二中为引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少年科学院、校园足球办公室、稼轩文学院、中小学艺术团,走出了一条历城独有的“幼小初高”一体化培养模式,让全区12万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实现了历城教育“三年大变样”的承诺。

2022年,历城二中彩石新校区投入使用,“一体两翼”格局不仅让学校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了新赛道。主动作为、开放办学,形成了“得道者多助”的强大教育合力,无论是清华美院、中央美院教授工作室的落户,还是国学馆、中国百年文学展、美育馆的建成,还有山东省首家中学校园融媒体中心的投入使用,都让历城区的教育时刻保持“实验性”“先进性”“引领性”,为多元育人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历城教育的大发展也吸引了很多有志之士加盟,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全国领航校长四名、齐鲁名校长七名,全国领航校长的数量位居全国所有区县之首。历城已成为济南新的教育高地。

如果李新生有什么遗憾,也许没能考研,没能成为大学教师是他唯一的遗憾,但是他却为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个优秀的研究生,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

(编辑/张媛媛 设计/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