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为校园,银发新姿态
2024-12-03杨思程郭笑
在济南市很多小学的特色社团教室门口,一群身着红马甲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头顶银发,身披丹霞,或执笔墨纸砚,或持剪刀彩纸,或带彩泥工具,或携葫芦丝器乐,热情洋溢、精神饱满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他们就是来自山东老年大学的“五老”志愿者。
“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曾经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他们,在“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奉献和付出的快乐,实现“老有所为”,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头顶银发,身披丹霞
为了确保小学课后延时课程的正常进行,“五老”志愿者可谓下足了功夫。为了给孩子们上好“开学第一课”,各专业志愿者在群内反复研讨教学内容,一丝不苟书写教案。志愿者刘镁、唐淑梅、刘敏等主动承担制作剪纸、经典诵读PPT课件的任务,大大方便了志愿者的授课和孩子们的学习。
家住济南南外环的志愿者梁爱莉,不知道纬二路小学的具体位置,为了不耽误给孩子们上课,她提前一天乘坐公交车到市中心大观园附近确认地址。剪纸志愿者王静在国庆节期间放弃休息,自费购买纸张,剪出40多张剪纸符号模板,发给小学生模仿学习。发现部分学生因忘带彩纸和剪刀影响学习进度,志愿者刘红自费购买剪刀供孩子们使用。类似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各位志愿者安排好家中事务、调理好身体,不顾路途遥远,以最饱满的热情按时到校服务。
为给孩子们上课,膝关节不好的志愿者李莹需要别人搀扶着才能艰难地走到四楼的教室;而为给七里河小学的孩子们上课,在一个下雪的冬日,坐公交车辗转倒了三次车的志愿者们,在校门口足足等候了近一个小时,只为不打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志愿者袁峻在教学结束后不小心踏空,造成踝骨骨折……艰辛从不向人诉说,辛苦总是自己扛着。当聊起困难时,志愿者们总是轻描淡写,说一切都不算什么,只要还有用,还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就都值得。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份无畏,一份责任,一份担当,银龄志愿者们弘扬优秀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凝聚微光,便成星河
来自老年大学不同专业的志愿者们足迹遍布济南,他们利用所学所长为孩子们传授课程,用自己的方式播撒爱与希望,让自己发挥余热的同时,也照亮了孩子们的灿烂童年。
葫芦丝班级的志愿者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先导,从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葫芦丝吹奏技巧讲起,在做好示范的基础上,手把手对小学生进行耐心指导,注重讲练并进,趣味相谐,确保每个孩子学得会、记得牢、吹得好。
经典诵读志愿者将口部操作为必修课,让小学生快速进入朗读状态。志愿者张玉佩是山东老年大学乐龄朗诵学会的会长,同时也是学校志愿者协会红色宣讲分会的会长。几年来,他与乐龄朗诵学会的30名志愿者一直奔走在红色基因传承的道路上,为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书法课上,老年志愿者俯下身子、手把手教小学生从横、竖、撇、捺、点写起,在一笔一划间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志愿者还把自己提前写好的作品挂到教室的黑板上,让孩子们模仿欣赏。
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剪纸志愿者提前准备好剪纸作品作为小礼物奖励给孩子们,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剪纸的热情。
不管天气炎热还是寒风刺骨,太极拳志愿者在室外操场上教小学生学练24式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上课一小时,志愿者全程站立,一招一式,耐心辅导,对学生们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
每节课结束后,志愿者们都会在微信群进行课堂小结,交流切磋授课经验。“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心里都高兴得不得了,人仿佛也年轻了,充满了活力。进小学开展公益讲课,在帮助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心情愉快,生活充满盼头。”志愿者刘镁的话道出全体志愿者的心声。
收获满满,好评连连
“五老”志愿者的辛苦付出被学校和孩子家长看在眼里。济南市民生大街小学副校长王传娥看到在年逾古稀的“五老”志愿者耐心传授下,孩子们已能完整吹出《沂蒙山小调》的曲目,她深有感触:“看到志愿者老师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坚持按时到校授课,我们内心深受感动。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这么高,我们学校特别希望能将这个社团一直办下去。”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学生家长纷纷在微信群里表达对老年大学志愿者的感谢,一年级学生朱征宇的妈妈用微信留言:“孩子已经上了两节葫芦丝的课程,真心感谢各位志愿者老师对孩子给予的精心教导和鼓励,让孩子对学习葫芦丝充满热情和动力!”
“五老”志愿者每周在这些小学开设剪纸、面塑、书法、太极拳、经典诵读、葫芦丝6个专业16个社团的公益课堂,至今参加“非遗”公益课辅导的志愿者1335人次,累计有小学生4800人次参加206个课时的非遗传统文化的学习。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山东老年大学“五老”志愿者用无私的奉献和博大的爱心为孩子们的童年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埋藏在孩子们的心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未署名图片由山东老年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