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拉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4-12-01高恒星李爽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职能,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改革创新之路,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被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全省首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双五星”机构。
精准对接需求、培育优秀师资、整合优质资源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三驾马车”,唯有“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才能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跑出“加速度”。
一、对接“政行企”量体裁衣,精准服务高技能人才就业创业
知向何处则方向不惑,明所从来则动力充足。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什么是工作的风向标?国家战略,社会、行业、企业、劳动者的需求才是办好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方向。
(一)精准对接政府企业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
拓宽“校政企”三方合作通道,精准对接政府企业需求,为劳动者量体裁衣,培训才能实用有效。2024年4月,淮安市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在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挂牌成立。不同于以往的退役军人就业适应性培训,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是在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结合企业需求为退役军人量身打造培训内容,确保了培训与企业用工“精准对接”,让退役军人这一群体的培训更加实用,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学院还同步启动了“三名工程”,即“链接”名企、荟萃名师、锻造名匠。当前,学院已与本地6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关系,组建了由全市130余名高技能人才、高级职称人员构成的名师师资库,与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打造“兵工匠”。学院这一创新举措受到了各地退役军人的广泛关注,被《解放军报》以“江苏淮安退役军人教育学院 打造‘兵工匠’成长摇篮”为题刊载报道。
(二)精准对接劳动者需求,承担“回炉再造”功能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中指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形成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覆盖劳动者职业生涯全程,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劳动者的技能提升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个人成长需要。淮安技师学院通过广泛调研,先后开展了中式烹饪、数控、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鼓励劳动者“回炉”升级再造。淮安市是“世界美食之都”,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淮安技师学院有着四十余年的烹饪专业办学历史,培养了八千多名该专业毕业生,大批毕业生成为中国烹饪大师、烹饪行业领军人物。学院立足地域特色,借助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中式烹饪技能培训,成为本地烹饪专业培训的金字招牌。在学院知名度、美誉度的影响下,在大批优秀毕业生的引领下,烹饪行业众多从业者选择了来学院“回炉再造”,众多大厨名厨在高级研修班中学习新技艺、新理念,交流经验,累计有四千多位烹饪行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学院逐渐成为烹饪行业人员认可的充电站加油站。为劳动者提供了贯穿就业全过程的培训课程,有效推动了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制”发展。
(三)精准对接产业行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作为支撑。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主要路径。多年来,淮安技师学院秉持“立足地方、cec2adcaa0aa17837db15c40e52ebbcf9a5a89a6a7b0d8d7ae573a355d3aef6f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理念,在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方向选择方面锚定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紧贴淮安市“7+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精准施教,做到了“地方产业拓展到哪里,培训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学院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本地重特大项目,先后成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学院、淮扬菜学院、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等,筹备成立中天钢铁钢帘线产业学院,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学院针对行业紧缺人才和在岗职工培训需求,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协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供需、技能供需不匹配问题,帮助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就业满意度。
二、“激活”各类师资,握指成拳,聚力打造高水平“工匠之师”队伍
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离不开高素质的“一体化”培训教师队伍做支撑。近年来,淮安技师学院主动思变、主动破局,充分“激活”社会各类师资,精心培育优化培训教师队伍,建立培训师资库,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如何将“培训新手”升级为“培训能手”
近年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生产一线实践。淮安技师学院在落实相关政策时,引导教师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即专业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又要做好“自选动作”,即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改或完成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在与企业的深入沟通交流中,掌握真正的实践本领。近几年,学院教师张政协助企业完成产品样件试制300多个品种,为江苏某机械生产企业设计轮胎模具,当年为该企业节省生产成本220余万元。在协助企业技术攻关的同时,自身的技能水平得以提升,在培训过程中受到企业和学员的信任和青睐,成长为学院的“培训能手”。教师吴滢在参与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工学一体化国标开发过程中,深入14家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水平要求、职业素养要求、技术技能要求等,在培训讲课时,内容更加贴近生产一线,更加实用有效,受到学员的认可。
(二)如何将老师傅培养成好师傅
师带徒是一种既快速又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当代企业呼唤师徒制回归。但现实中,常常存在“师傅不愿教、师傅不会教、师傅教不好”等问题。作为职业院校,帮助企业有效化解师带徒中出现的问题,将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培养成为能胜任师带徒工作的好师傅,才能使师带徒更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多年来,淮安技师学院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老师傅专项培训,科学系统设置老师傅培养方案,科学指导企业实施青蓝工程,开创现代化师徒培训新模式。以“江苏中烟淮阴卷烟厂‘传技带徒’老师傅培训班”为例,学院为老师傅提供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课程,教师基本功训练实操课程,以及“名师出高徒——怎样做一名好师傅”“工匠精神传承”等专家讲座,让师傅不再怕当师傅、徒弟不再担心拜不到好师傅,让企业不再怀疑师傅不好好教、徒弟没好好学,真正让师徒制培训模式焕发光彩,让企业和师徒获利。把企业中更多的老师傅培养成好师傅的同时,好师傅也能充实到学院培训师资队伍中,为培训师资库建设添砖加瓦。
(三)如何将“能工巧匠”吸纳为“工匠之师”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通过人才引进特殊通道充实到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当中。在政策的指引下,淮安技师学院长期面向社会招录具备精湛技艺、取得突出业绩的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学院长期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工匠、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能工巧匠”来学院为技能培训班授课,深受学员的欢迎。学院将各职业工种的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省市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一体化名师工作室成员集聚起来,建立了高水平“工匠之师”师资库,提升培训质效。
三、“盘活”各方资源,积厚成势,全力保障高标准技能培训
“盘活”各方设备设施资源,利用学制教育教学、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为高标准培训提供坚实保障。
(一)整合学制教育校内教学资源
淮安技师学院积极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求,开展工学一体化改革工作,对原有实训场地进行改造,当前各专业工学一体化工作站陆续建设完成。工作站体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特色,引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突出了职业性特征,同时还兼具社会服务、培训、技能等级认定、竞赛训练、技改研发等功能。部分工作站采用校企共建模式,例如正在筹建中的电梯维修工学一体化工作站,就是由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与学院合作共建的,既可用于学制教育在校学生学习,也可用于企业员工的入职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电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考核等使用,高效利用了校内资源。
(二)善用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资源
结合学制教育教学资源,在学院内进一步挖掘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资源,为技能培训提供更加优质的设备设施。淮安技师学院发挥其作为省盐化工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的优势,与实联化工、井神盐化等化工企业进行“盐化工项目建设”深度合作,打造纯碱、采卤制盐、盐化学深加工实训基地,实现场地设备设施资源共享。淮安技师学院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安全鳝席烹饪技艺”、省技工院校历史经典产业项目“淮安全鳝席烹饪技艺特色班”等重点项目,有中国烹饪大师、淮安全鳝席传统技艺主要传承人王斌老师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学院利用烹饪方面重点项目设备设施以及名厨大师的影响力,承接举办了多次社科科普研学活动、中式烹饪培训和淮扬菜传统技艺交流活动等,提升了培训质效。
(三)开发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校外资源
淮安技师学院深化校企合作,面对企业新招录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使用企业现场的设备设施开展培训,提升了劳动者就业岗位的适配度。多年来,淮安技师学院“送技上门”,为江苏红光仪表厂、淮安国瑞化工有限公司、淮安市胜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培训服务。近三年,学院与淮安一家以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淮安瀚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利用该企业场地、设备设施,开设了多期退役军人“电商UI设计师”创业培训班。学院智能制造类专业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产品试制、新产品研发和非标准件精加工,与富准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生产型产学研合作实训中心,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更加先进的实践操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