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四层四度”课程思政探索

2024-12-01周志德

职业 2024年19期

摘 要:工学一体化课程是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载体,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本文基于工学一体化课程的专业、课程、任务、课堂四层结构体系,探索系统性、连贯性、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分别从面、块、线、点的视角逐层剖析,结合实践案例探讨课程思政的广度、梯度、深度、浓度。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课程;课程思政;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 题: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课题“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编号:KT2022020)、202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KCSZ05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2024年9月9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课程思政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工学一体化课程是技工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强调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课程目标和内容均有明确的课程思政要求。基于工学一体化课程进行系统性、连贯性、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有助于学生完善职业人格、增强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然而,从课程标准校本转化、教学资源开发,到课堂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深化设计,并解决好各类实践难题,这样才能系统性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专业、课程、任务、课堂之间的关系是面、块、线、点的关系,是逐层分解、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教学体系,四个层面既要处理好自身问题,也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

课程思政的属性与形式决定了其逻辑体系必须依附于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逻辑体系。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场地设施、师资队伍、课堂组织与实施等,而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思政也应贯穿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过程,体现为思政目标和内容在专业、课程、任务、课堂的教学指导文本中层层传导、渗透和细化,使总体育人目标得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有稳定预期,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该体系逻辑性、系统性强,对应了一、二、三级一体化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学习内容和资源供给上须确保意识形态正确,在教学活动策划上需针对学情进行创新性设计,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教师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思政逻辑体系如图1所示。

笔者聚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的关键点,结合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校本转化、教学资源开发、优质课堂建设等实践案例,探讨如何从专业、课程、任务、课堂四个层面把握课程思政的广度、梯度、深度、浓度,以期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专业层:规划国标转化的课程思政广度

工学一体化课程具有“成果导向教育”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和成果为导向的设计理念,即学习目标和内容是既定的,意味着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要提前设定,避免教学的随意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思政也需要进行体系化设计。专业层的课程思政设计需要聚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重点把握好思政“面”的总体广度,即基于国标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要求,结合院系自身办学特色、专业相关职业特征和课程特点,确定总体思政目标和内容,建构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入体系,做到既立意高远,又脚踏实地。

思政教育必须确保意识形态正确,专业课程思政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为此,要认真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等文件,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要追本溯源,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理解思政素养的丰富内涵,确保课程思政方向不跑偏。

国标校本转化时要重点认清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思政素养要求及其在各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具体分布,进而根据专业特色,从培养完整人格的职业人、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坚定技能报国理想信念上找准课程思政定位,结合各课程特点,确定专业的思政素养维度和思政元素体系,确保思政范围适度。

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为例,学院以国标的思政目标为基础,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世赛引领,技能报国”的人才培养特色,把培养“践行网络强国思想,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网信技能人才”作为专业的思政育人定位,并结合课程特点,重点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技术思想、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维度布局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方向聚焦、重点突出。

二、课程层:设计学习任务的课程思政梯度

工学一体化课程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课程标准校本化设计主要是根据当地产业、院校自身特色、学生情况和软硬件条件等调整或具体细化设计学习任务,并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其关键在于学习任务的梯度设计。每一个学习任务代表了一小类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组学习任务,在同类型的工作思维和过程中学习不同的内容,实现知识内化和能力迁移,从而胜任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此,需要对课程内部的各学习任务做好平行式或递进式设计,体现一定的逻辑梯度,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具体而言,需要基于学习任务实践和分析、学习任务代表性分析,明确学习任务功能定位和边界,再通过去重、分解、递进、延展等方法,对学习任务描述、目标和内容等进行差异化设计。

在进行学习任务之间的课程思政设计时,要对学习任务的差异化设计过程进行深入考量,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差异化。例如,中型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的六个平行任务,其课程思政设计,详见表1。

有的课程既包含了递进式的学习任务,又特别适合承载某一维度的思政元素,此时,可通过任务之间递进式课程思政设计,在系列的任务和连贯的教学中不断强化思政引领,巩固思政育人效果。例如,信息网络布线课程属于工程施工类课程,既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任务实践具有一定劳动强度,特别适合融入劳动精神教育,因此笔者结合任务特征,在任务之间进行思政要素和思政侧重点的梯度设计,详见表2。

三、任务层:挖掘学习环节的课程思政深度

由于学习任务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已经在课程层完成了设计,因此,在任务层应重点思考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学习任务各学习环节的教学活动策划中,形成“工、学、育”三线合一的育人逻辑,并在“知、情、意、行”的递进中增强育人效果。具体而言,即通过进入工作情境,学习思政资源,在获取信息、观察和思考如何高质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价值呼唤,建立价值情感;通过开展实践探索,分享交流心得,在体验、讨论、感悟、践行中锤炼行动意志,形成行为习惯,体现“具身”式“课程思政”教学深度。

为此,要清晰理解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六个学习环节的工作过程内涵,结合具体工作内容和思政元素内涵做深度融合设计。以信息网络布线课程的智能家居安防布线实施学习任务的诚实劳动教育思政要素为例,从“知”行业规范要求,“共情”数据隐私保护,到确定立场“意志”并探讨需要从客户角度考虑的问题,再到以“行动”实践保护客户隐私的注意事项,检查控制隐私保护的有效性,最后反思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思想和素养上“感悟”收获,分别对应了六个学习环节,体现“知、情、意、行、行、悟”的深度推进,详见表3。

四、课堂层:把控学习活动的课程思政浓度

课程思政本质上是融合专业教育中的隐性思政教育,要把握好“盐溶于水”的浓度。因此,除了“知、情、意、行、行、悟”的课程思政融合设计以外,还要进一步把控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课堂学习必须以专业学习为主线,坚持行动导向,紧扣工作对象,围绕设备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工作要素挖掘价值判断的矛盾冲突点,引导学生直面工作困境与问题,并借助密切相关的思政素材,通过直观对比、辩证分析、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深度思考和正确选择,解决职业场景决策难题,并通过行动实践加以检验。例如,在中型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政府网络管理与运维学习任务中,需要学生帮助客户部署和熟悉国产操作系统,解决系统兼容性问题、网络连接设置问题。为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对国产化操作系统的认同度,笔者首先直观对比Windows 操作系统、苹果系统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数据变化情况,提出兼容性问题,抛出操作系统的选择难题。然后通过“微软黑屏门”“棱镜门”等事件引起学生关注使用国外品牌设备和操作系统的重大隐患。最后让学生交流不同操作系统手机(如安卓、苹果、鸿蒙)的使用体验,在性价比、安全性等方面突出国产操作系统的优势,结合国产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引导学生了解信创国产化的政策环境,识大体、顾大局。在此过程中,明线是学习国内外操作系统的差异,判断应用和管理国产系统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暗线是引导学生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支持信创国产化,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解决工作困惑与矛盾展开。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思政教育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解决工作问题是看得见的“水”,需明确预估学时,而渗透其中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工程伦理、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是看不见的“盐”,应点到即止,不宜占用过多学时。例如,信息网络布线课程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布线实施学习任务,在做出决策环节,当学生知道配线架对链路连通性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时,产生了何时可不用配线架、何时必须用配线架的选择困惑。为此,首先让学生正视使用或弃用配线架在成本、效率、后期影响等方面的利和弊。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设计规范,通过区分临时或长期的链路系统,客观判断是否该使用配线架。最后对比规范和不规范使用配线架的实景案例图片,引导学生做出规范使用配线架,便于他人管理和维护的利他选择,提升为技术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课程思政设计的逻辑和实施方式并非呆板单一的,在同一维度的思政素养既可能在一个课程内连续分布和递进,也可能在多个课程的若干个学习任务中分布设计,同理,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承载多个维度的思政素养。此外,课堂实施中选取与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案例素材辅助教学,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关注、讨论和思考,但收集思政案例素材需要考虑其真实性、典型性、权威性、时效性、直观性等,难度非常大,需要创新形式,挖掘和加工更多符合专业和学生情况的思政资源。总之,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思政既要扎根于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又要符合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要求,还要结合院系特色、专业和课程特点、学情等,进行“四层四度”创新性设计与实施,才能形成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底色。

参考文献

[1]刘娅.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教学路径探究:以食品理化检测课程为例[J].职业,2024(3).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3.

[3]汤伟群,周志德,刘志文.工学一体化课程思政模式研究: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J].教育导刊,2021(11).

[4]李小蔚,徐春妹.职业院校“具身”式“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4(3).

(作者:周志德,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