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工匠培养创新实践
2024-12-01李明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宝贵机遇,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州市技师学院成立于1952年,办学70余年以来,先后被授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院校、黄炎培优秀学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建设院校、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广东省智能制造新技能学院、广东省产业就业基地、香港世赛电气项目联合集训基地、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等荣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570余亩,教职工近600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正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广州市技师学院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号召,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上强化作为,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中积极作为,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主动作为,激励青年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从人才的培养目标、规划、方式、评价及输送等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紧密衔接的数字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不仅精准对接学生职业发展个性化需求,还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培养什么人:创新育人模式,培养“数字工匠”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推动了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技术结构的升级,带动劳动力市场发生深刻变革。在这一浪潮下,数字技能将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跃升为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对此,学院描绘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画像——操作技能高超、具有创新思维、熟练运用“数智”技术的“数字工匠”。
二、为谁培养人:针对市场需求,精准优化专业
职业教育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精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学院聚焦广东“双十”产业,围绕广州“制造业立市”部署,突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技能人才供给,彰显“数字服务、智慧农业”等未来产业特色需求,形成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双主力带动,数字服务、智慧农业双特色发展”的产教融通专业布局。
其中,学院加大对前沿领域紧缺人才的支持,牢牢把握无人工厂、数字孪生等战略定位,面向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产线操作、集成电路测试工作场景开设芯片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数字化转型“芯技工”;面对低空经济这一新风口,学院主动构建与低空经济相匹配的专业群——设计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专业群,对接低空飞行器部件维修、发动机维修、机体维修、场地维护、动力系统维修等岗位群,开设飞机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
学院在开设新专业前,均对新专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大数据调研,内容既覆盖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政策导向、行业动态、企业需求等宏观层面,也深入探索具体岗位群的分布、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及发展趋势等微观细节。通过广泛收集并深度剖析行业需求的前沿动态、就业市场的未来趋势以及行业内人才供需的精准缺口,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确保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实用性并重。
同时,为了保持教育质量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学院建立专业动态淘汰机制,对所有专业进行效益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不达标的专业,学院发出预警通知,并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诊断,在综合考量专业现状、招生生源质量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亮黄灯”“亮红灯”直至停止招生的处理。
三、怎么培养人:构建合作生态,推进“三一工程”
学院探索多元培养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政校行企深度融合,通过“一系一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一系一技能大师工作室,一系一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三一工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智能制造领域,建设智能制造新技能学院。学院被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智能制造“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联合清华大学、中航国际,共同打造智能制造未来工厂,引进中航国际生产项目,满足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及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的学生高质量完成基于真实生产的学习任务,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集成电路领域,建立“国芯”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学院与所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制订“增芯”人才培养计划,紧密对接芯片产业“后端”领域,共同完成学院芯片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师资培训等,首批培养的20位优秀学生将成为芯片制造助理工艺师。
在人工智能领域,共建北斗智联新技能学院。学院与拓思北斗科技园公司,共建北斗智联新技能学院,共同挖掘和开发北斗相关新职业工种人才标准和技能等级证书;校企合作建立“北斗+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平台,面向学院开放部分北斗后台数据资源,将北斗技术应用数字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
在智慧农业领域,共建“e”农新技能学院。学院联合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就现代农艺技术、农产品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畜牧兽医、智慧农业等方向开展合作。学院联合北斗智联新技能学院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在涉农专业中植入无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数智”科技,成功适应低空经济发展。
四、怎么评价人:夯实技能根基,强化“产教评”建设
学院积极参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建设,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相互赋能,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学院成为广东省首批“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聚焦智能制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牵头开发人工智能训练师、区块链操作员和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职业(工种)技能等级认定题库,并联合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共建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考核基地。
五、怎么服务人:构建服务体系,促进人岗相适
学院树立协同服务观,从上到下紧抓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精准、精细、精心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通过推进“三个一”调研活动,即调研一间生源院校、听一堂公开课、走访一家招生企业,学院领导班子了解学生招生就业情况。学院各系部齐心协力,累计与1200多家企业合作,近1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100家,共建实习和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上互助共赢,共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一年组织3场以上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计划不低于60场,此外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到99%以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宠物医疗与护理、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六、怎么服务区域:依托“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
学院是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对于推动广州“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自2021年以来,学院通过开办乡村夜校培训班、实施从化区西和村对口帮扶等行动,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0余场,培训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近10年来,学院在农业技术相关竞赛中共获得28个奖项,培养出一批志在乡村建设的技术能手。学院广泛开展农村电商直播活动,学生学以致用,带动家乡产品“走出去”。2024年7月,广州新农匠首期孵化班开班,来自广州市34个镇的涉农工作干部、农业企业经营者等人员围绕政策学习、实用农技学习、数智农技提升、农技案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未来,学院还将培养更多管理类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