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2024-12-01余丰

职业 2024年19期

制造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制造业将全面进行转型升级和更新迭代。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对于具备智能制造相关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

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坚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紧围绕福建省、福州市重点产业,结合自身机械、电气专业优势,明确将智能制造专业群作为学院重点打造的特色优势专业,努力破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智能制造技能人才急需的难题,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成为福建省技工院校的排头兵,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高端引领,优化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商贸服务系和文化基础部等6个教学系部,开设25个专业,其中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幼儿教育等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学院根据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整合和优化,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将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归为智能制造专业群,设置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形成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专业群,同时注重专业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在办学层次方面,数控加工开设了预备技师班,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开设了高级工班,不断扩大高级工以上数量和规模,稳步提升办学层次。2022年,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福建省“双高”专业建设;2023年,学院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及建设专业名单。

二、持续加大投入,建强实训基地

为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接触新设备,学院紧跟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企业生产需求和教学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升级改造数控、模具、机电、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汽修、车钳工、电焊、物联网等先进的专业教学实训场所和高端的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同时,连续三届(第45、46、47届)被确认为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挖车、数挖铣、机电一体化、制造团队挑战赛、烘焙)五个项目福建集训基地、福建省首家德玛吉中国认证培训中心、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基地、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和福建省模具产业技术工人培训基地,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八闽工匠学堂”、被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授予“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被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智能制造专业群优势愈加凸显。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定位上,智能制造专业群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端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坚持培养技能人才的宗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训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达50%以上,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操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学院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确保学生在掌握制造技能的前提下,深入掌握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学生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复杂生产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为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与福建华威钜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2021级数控专业高级工班为试点,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了颇具特色的“校企双制、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五双元、四机制、三对接”的特色学徒制模式,即“543”模式。构建了“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校内+校外”“双课堂”教学、“学生+学徒”“双身份”学习、“教师+师傅”“双导师”培养、“毕业证+技能证”“双证书”毕业的“五双元”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校企联合育人、师资联合培养、教学联合管理的“四联合”校企协同共管机制。实施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方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四、通过以赛促教,实施“强技”工程

学院致力打造智能制造“一技强”品牌,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相长”,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院还在福建省职业教育中首开先河,专门设置了技能竞赛管理机构——竞赛处,由其全面负责技能竞赛相关事务,制定了竞赛管理办法,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选拔,挑选优秀的苗子组建竞赛队伍,由带赛能力强、比赛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练团队,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进行持续科学的集训培养工作。2013年以来,组织师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累计获奖808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89人次、省级奖项289人次,在保持数控专业好成绩的同时,实现了电气、汽修、信息等各专业的“多点开花”。特别是2018年以来,智能制造专业群在技能竞赛中多次实现突破:获得6枚国家一类赛金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铜牌,有5位选手先后进入第45届和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制造团队挑战赛和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队。

近年来,学院承担着福建省职工技能大赛和福建省技工院校现代制造技术竞赛项目竞赛以及全国数控大赛福建选拔赛任务,是参赛选手集训基地,办赛能力持续提升。特别是2021年12月,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个,取得赛事组织和大赛成绩的双丰收。

五、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通过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福州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校企合作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培育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参与企业生产,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当前,学院通过订单培养、开办产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合作形式,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现有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21个,共有850余名学生,其中,与新大陆集团和永荣锦江两家企业共建两个福建省首批“精匠班”,培养机电一体化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级工;与新大陆集团合作,在福建省率先成立首个产业学院——新大陆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共同培养数字技术高技能人才;与福建华威钜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创新“543”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充分肯定;与67家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以及就业;与福建福光科技公司、华威钜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产品,参与技术攻关,提升教师技能水平,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六、实施强师工程,培育名师队伍

学院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制定教师培养制度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度等,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企业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着力打造技艺高超、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95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共有4位正高级讲师;有1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1位全国技术能手(数控车);有1位教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有1位教师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优秀“百人计划”;有24位教师被授予“福建省技能大师”“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福建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福州市首席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建有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数控车)、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模具、数控);有2位福建省名师、9位福建省技工院校专业带头人,其中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师队伍中师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占比较大。同时,学院通过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2023年2月,4位教师参加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佳绩。

七、致力服务社会,彰显使命担当

职业技能培训是技工院校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学院具有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的15类2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9个专项能力考核资格,应急管理部门批准的安全生产特殊工种(低压电工、焊工、高处作业)培训资格,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批准的退役军人培训资格。多年来,学院积极服务社会,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实施技能“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社会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制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助力企业稳岗送培训,助力乡村振兴促就业,助力城乡劳动者创新创业,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抓好培训质量,形成职业技能培训特色,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00多人次,较好地服务于福州市的企业,为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助力技能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此外,学院充分发挥技能办学优势,先后有5位教师援教新疆奇台;2017年以来,学院承担脱贫攻坚帮扶定西市工作,共招收174名定西籍建档立卡户学生来校就读;举办4期115名定西籍“双师型”师资培训班;定向、定岗、定制招聘3位定西市建档立卡户高校毕业生到学院就业;先后选派8批次19位专业骨干教师远赴定西市支教,有力推动了定西市职业教育的发展。2021年,学院被评为福州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嘉奖集体”。

改革潮起,击鼓催征。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驱动下,学院将不断激发出新的办学活力,继续秉持初心使命,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打造学院品牌,赋能新质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