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有”好老师背景下师德课程的构建研究

2024-11-23黄小娟张家欢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10期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以德为先。随着《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四有”好老师作为国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抓手,将园所师德师风建设向着更深度、更聚焦、更夯实的方向推进。因此,“在保守底线的基础上推动师德课程的构建”成为园所优化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帮助教师在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的师德培养体验,成为构建“四有”好老师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

一、“四有”好老师背景下师德课程构建的意义与问题

“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这一理念强调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需要以德育人、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师德课程的构建不仅是教师个人职业素养提升的需要,更是教育系统整体履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责任的必然举措。师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能够强化教师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认同,确保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明晰对师德课程的认识

1.是适应时代发展与教育变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教师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师德课程的构建,是应对变化的积极回应,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和人才观,提升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能力,确保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

2.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师德课程的构建,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有助于教师成为幼儿成长的良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是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师德课程的构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能保障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走在正确的轨道。持续的师德教育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二)师德课程的问题与分析

1.实施路径亟待创新

师德课程的实施路径传统且单一,往往通过讲座、画报、师德故事分享等形式进行,互动性不足,且缺乏足够的创新。这样的实施路径不仅限制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也未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传统社会道德之上,并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存在的。当下大多数的师德课程往往过分关注基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忽视了成为“教师”之前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这种忽视基本道德的课程构建极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近些年违背师德案例中,有经常被通报的虐童、猥亵,这样的行为早已超出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基本道德共识,违背了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作为“人”的道德建设盲区。因此,师德课程的构建应将传统社会道德纳入其中,完善丰富课程架构。

2.评价体系需更加科学且个性化

在对师德课程的评价过程中,人们往往依据客观指标对教师教学的成果予以不同等级的评价。而师德源于情感道德,更多的依据主观指标进行,这一特性往往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师德水平,师德课程难以落地,无法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进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因此,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公正且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3.后续支持与激励机制不足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在师德课程结束后继续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机制。不完整、不充分的支持容易导致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失去动力和方向,难以维持和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

二、“四有”好老师背景下师德课程构建的探索

(一)以发展为目标的核心理念框架

师德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于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引领教师深入理解和内化师德规范。我们从实践得出,师德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认知,更是在实际行动中展现和锤炼出的行为准则。因此,课程应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让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并领悟师德的真谛。

1.注重个性化发展,促进师德成长

每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师德成长的道路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在师德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2.强化情感共鸣,激发内在动力

师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让教师在心灵深处感受师德的力量和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履行师德规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支持、贡献力量。

3.构建持续成长机制,助力终身发展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教师共同努力、持续投入,助力教师的终身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后续支持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措施,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平台,让他们在师德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感悟、不断行进。

(二)以滋养为路径的多维度特性阐述

师德课程不仅深入解析师德理论,包括人的基本道德素养、职业道德原理、教育伦理等,同时紧密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性,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师德知识体系。我园着手构建园本化师德课程,以文化浸润帮助教师领会“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从而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1.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激发情感共鸣

我园组建了一支“四有”好老师团队,以榜样为核心推动力量,结合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从团队建设、目标任务、实施路径、预期成效、保障措施及共建计划六个方面进行落实与推进。强调建设方向与日常工作的高度融合,避免了因项目推进造成额外工作引发教师对师德课程产生的抵触情绪,将师德课程的落实放到日常工作中,激励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保持教育热情、提高教师涵养。师德课程的构建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通过讲述优秀教师的事迹、分享师德成长的心路历程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情感共鸣。这些方式不仅加深了教师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还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履行师德职责,将师德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个性化与共性化结合,满足不同成长需求

师德课程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共性化的培养,也充分考虑了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在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达到基本师德水平的同时,参考教师提供的个人发展规划,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从而满足不同教师在师德成长方面的需求。

3.持续性与发展性并重,促进终身师德建设

师德课程不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任务,更是一个持续性和发展性的过程。课程结束后,园所借助级部管理、家长开放活动、案例宣传等形式继续为教师提供后续支持和指导,从多视角帮助他们保持对师德的关注和追求。这种持续性与发展性并重的特性,确保了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三)以项目推进为支撑的实践探索

1.明确目标,发挥主观能动

我们结合本园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四有”好老师团队发展目标,并将其纳入幼儿园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支持团队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并完成年度推进表。在工作推进的同时,重视在各个环节尊重与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广泛收集与落实教师意见、谋求方向上的团队共识,以期有序推进“四有”好老师背景下的师德课程建设。

2.搭建平台,服务教师发展

过硬的专业能力,不仅是“四有”好老师的立足之本,更是深度开展“四有”好老师背景下师德课程建构的核心前提。我们通过打造全方位、伴随式的支持平台,助力教师发展,为教师提升师德素养提供氛围与前提,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1)资源平台:着力建设基于资源整合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团队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展示平台: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为广大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3)交流平台:邀请名师名家进园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成员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每学期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4)科研平台:构建园本研修共同体,把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提高园本研训的成效。

3.多元评价,助力长久进步

在对师德课程的评价层面,我们坚持评价整体性、导向激励性、过程动态性。注重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监督、改进、鉴定、激励功能。鼓励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让教师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幼儿园来对其进行适度校准;以幼儿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达到发现问题、主动纠偏、总结经验和提炼亮点的目的;以专业性评价与多元性评价相结合,在考察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师的特长、品质、能力等多维度的考察与评价。为“四有”好老师团队成员量身定制教师发展档案,全程动态记录教师的发展过程,以学年为单位关注他们发展的趋势与动态,及时在方向上做调整与把控。通过表彰奖励、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专业支持等多种方式,激励团队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师德课程的深度开展,使教师更容易接受师德培养、获得更好的成长体验;构建出相对长期、规范的师德成长培育模式;加深了师德培养工作与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的联系,较好地完成了“四有”好老师背景下师德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