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事件引发的儿童哲学探索在大班班本课程实施中的应用
2024-11-23王溢亿
一、“换牙”事件——班本课程的开始
1.关注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
午餐时间,平时吃饭很快的文杰今天变成了最后一名。孩子们很疑惑,便问他:“你怎么还没吃完呀?”文杰尴尬地笑了笑说:“我门牙没了。”最近班里有许多孩子开始换牙,他们有的感到兴奋,有的感到害怕……针对这个话题,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掉第一颗牙齿时发生的事情。
筱漪:我的第一颗牙齿是在滑滑梯滑下来的时候掉的,我很兴奋,兴奋到爆炸!
琪琪:我在啃鸡爪的时候掉了第一颗牙,我吓了一跳。
文杰:我吃苹果的时候把牙啃掉了,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艳艳:我的第一颗牙是妈妈用线帮我拽掉的,我很开心,因为拽完可以吃冰激凌。
筱漪:我掉牙,牙齿飞了出来,我很伤心,把它埋进了土里。
雨欣:我的第一颗牙是妈妈用纸巾给我拧掉的,流了很多血,但我忍住没哭。
在引出孩子们的共同经验后,我提出新的问题:换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坏了的牙掉了,长出来的新牙就很干净了。”“因为这表示我马上长大了。”“我的牙掉了之后我会获得金币。”“因为我很期待我的新牙齿。”
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牙松了会流很多很多的血,我害怕。”“换牙会很疼。”“我的牙齿要很久才能长出来,我没有牙齿不开心。”“我觉得不好,我的牙齿还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关于大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中提到要“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幼儿对于“换牙”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在提及换第一颗牙的经历时,很多幼儿都印象深刻,可以回忆掉牙时发生的事情,也非常乐意与老师和同伴分享。讲述时,幼儿的描述大多为牙齿掉落的过程,只有个别幼儿能够主动说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分享换牙时的感受,启发他们思考。
2.儿童哲学初现,思考的深度进一步显现
这个时候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换牙到底好不好?
我引导幼儿现场对不同意见进行了统计,觉得换牙是一件好事的,把自己的学号写在笑脸的这边;觉得换牙是一件坏事的,把自己的学号写在哭脸的那边。结果显示,有15个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有7人觉得这是一件坏事。选择是好事的幼儿们开始欢呼:“耶!我们人多!‘好事’赢了!”选择“坏事”的幼儿听了后说:“哼!可是我就是觉得不好啊,会流血怎么好了?”
换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每个幼儿的经历不同,对换牙的感受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并且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和经历来表明自己的理由。《指南》社会领域目标3要求幼儿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在投票时,幼儿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
二、儿童哲学——班本课程的推手
换牙到底好不好?既然谁都说服不了谁,不如来一场辩论赛。在辩论赛开始前,幼儿通过询问家长、查阅网络资料等途径了解辩论赛的规则。
雨夕:辩论赛是有正方和反方的。
语苒:辩论赛就是一个人说一句话,另一个人打破它。
安然:辩论赛就是对方说了一句话,要反驳他,不然就失败了。
宇鹏:别人在说的时候要听好,要一个一个说。
文杰:支持一个观点的人坐在左面,支持另外一个观点的人坐在右边。
基于幼儿们对辩论赛的认识,我们便趁热打铁,开展了一场班级辩论赛。
辩论赛的模式带给幼儿区别于集体教学活动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深入的。在一个幼儿说话的时候,其他幼儿会主动倾听,听完后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对于自我观点的坚持与阐述,与同伴在言语和思维上的交锋让现场充满张力。
这次辩论赛毫无疑问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幼儿生活中的话题能够激起他们的表达欲。结束后,我请幼儿再次选择支持的观点,大多数幼儿认为换牙是一件好事,有4个幼儿认为换牙不好。换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关键是面对“换牙”这件事时,幼儿们的心态以及对新牙的爱护。
三、建构经验——班本课程的效果
辩论过后,幼儿自发讨论了一个话题:如何保护新长出来的牙齿呢?
籽赫:换牙后,如果牙齿才长出来一点不能一直去舔,不然会长歪。
安然:可以用牙刷保护牙齿。
舒阳:睡前要刷牙。
宇鹏:要保护牙根。
文姝:不能多吃糖,要多吃饭。
米阳:要营养均衡,不能贪吃糖。
梓妍:牙刷要及时更换,没有了要去买。
佩霖:刷牙要刷得很仔细。
艳艳:如果觉得牙齿不舒服一定要去医院看。
幼儿们在经过对换牙的思考后,越来越发觉保护牙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平时多注意,才能拥有健康的牙齿。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在充分感受的前提下产生的。随着课程的发展,保护牙齿也变得十分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幼儿吃完点心主动去漱口,这是平时做再多口头提醒也达不到的效果。由于班级里还有个别幼儿没有换牙,我邀请换牙的幼儿制作“我的换牙小故事”记录本,用作经验分享,供没换过牙的幼儿了解并参考。
四、思考评价——班本课程的反思
1.抓住教育契机,多次谈话引起幼儿共鸣
课程是从一个幼儿因为缺牙不方便吃饭的话题而展开的,我抓住这一契机,采用个别谈话、小组谈话、集体谈话的方式,和幼儿回忆、讨论了“第一次换牙是什么样的”“去医院看牙、拔牙是什么样的”等话题。在与幼儿的谈话中了解他们的感受、心情,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2.倾听、尊重儿童,给予充分自主思考空间
想要了解幼儿的想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在辩论赛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班幼儿的表达欲特别强烈,都想说出自己对于换牙的看法和理由,也乐意去反驳、回应对立的观点,并且跟随着话题的变化而不断思考。
3.家园合作共育,发挥课程的价值
换牙是一个随机事件,这件事可能发生在幼儿园里,也可能发生在家里。幼儿除了在园期间直接与老师、同伴分享换牙感受外,也可以和家长讨论相关话题。后期换牙的护理、保护牙齿计划的实施,家长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