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之名 与“友”共进: 三方合力共创幼儿园人本化班级氛围

2024-11-23史纳玺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10期

班级氛围是指一种团体的社交氛围,一种教师与学生群体组织环境的氛围,是一个班级中的成员之间,其价值观、态度、期望与行为交互产生影响,在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独特气氛。班级氛围具有两种对立的特质,即温暖、友善、放松、自由的,或是紧张、敌对、严肃、高控的。

已有研究表明,班级氛围在极大程度上会成为直接影响个体成就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班级氛围作为一种“群体压力”或“社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个体对自我的态度与价值观形成。

对3~6岁的学前儿童而言,其自我的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作为人生启蒙阶段的幼儿教师,更需要营造适宜的、温暖的班级氛围,用真心去收获幼儿的真心,用信任去赢得家长的信任,帮助每一位家长正确、科学地认识幼儿,继而成就幼儿。

一、人本化氛围之师幼关系:教学相长的挚友

教育,是激发和成就人的事业。学前教育从“以儿童为本”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提醒我们教育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简单的教学计划执行过程,而是要朝着幼儿未来发展方向而努力。因此,教师带着爱意与尊重和幼儿相处,互相滋润成长、引导激发成就,就显得尤为重要。

1.你的努力我会看到——慢慢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想让老师看到我的进步”“想让同伴看到我的本领”,是绝大部分幼儿内心的愿望。而因为性格差异,个别内向型幼儿难以在这一方面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我于班中尝试了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的“小先生行动”,目的就在于帮助更多幼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同伴的能干,同时满足“展现自我”的需求。

(1)利用自主游戏开展行动

通过“强弱联盟”式,鼓励游戏水平高的幼儿自主发挥“小先生”作用,带动游戏水平相对弱的同伴一起玩。如:在建构区进行同一材料的不同难度挑战游戏,在美工区进行强弱合作下的创作游戏,等等。通过“散点组队”式,鼓励幼儿结伴游戏。如:利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营造听“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氛围,满足表达能力强者的分享愿望,同时还营造了良好的班级同伴氛围。通过“男女搭配”式,弥补游戏中因性别带来的差异,发挥男孩在建构游戏中的空间思维能力、益智游戏中的探索能力,带动女孩在弱项游戏中的参与度;发挥女孩在观察、创作、动手等方面的优势,帮助男孩发展精细化层次的游戏水平。

(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行动

通过“交换空间”式,帮助幼儿走出班级开展“哥哥姐姐小课堂”,在突破自我、克服陌生的过程中,体验成长带给自己的成就感;通过“初为人师”式,实现幼儿成为教师的愿望,从材料准备、教具制作,到现场组织,帮助幼儿真实体验“教学”的过程,有效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2.围在一起感觉真好——我们是平等的独立个体

“班级是我们白天在幼儿园的家。”“我们有两个家,一个是晚上睡觉的,另一个是白天在幼儿园的。”幼儿的真实表达,流露出对这个“小家”的情感:有充当爸爸妈妈的班级教师,也有相差几个月甚至几天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大家围在一起学本领、围在一起玩游戏、尝美食、过生活……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家庭成员,互相关爱,当然也应互相坦诚与真诚。

(1)一日问候暖心固定

该措施最初实行是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顺利适应新环境、新班级、新同伴,在关注个体心理需求的同时,逐渐引导幼儿获得安全感与舒适感。教师在一日活动不同环节,开展语言和行动的关切问候,同样可以帮助幼儿熟悉一日生活的节奏、养成一日生活的良好秩序感。

如:每日晨间来园,教师与不同幼儿进行个性化问早,挥手示意、玩具分享、拥抱贴脸、答题进班、笑脸相迎等,于晨谈环节进行晨间集体问候;在午睡环节,进行午间安抚,与每一名幼儿表达“午安”;在离园环节,与每一名幼儿进行充满期待的告别,如“明天见”“周一见”等。

(2)一周计划师幼共享

班中制订并投放了幼儿版“图示周计划”,因为我们认为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权了解“家庭”内一周主要安排。“图示周计划”的投放,使幼儿可随时观看、查阅“今天我们要做什么”,同时也能帮助幼儿潜移默化中适应在园生活节奏,体验秩序的相对稳定性。

3.握住你伸出的小手——接受家人间的暖心互助

“我来帮助你”“我可以的”是幼儿展示自我的行为表现。除了同伴间的互助,能够帮助教师也是幼儿提升效能感、自我价值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无论在游戏中、集体活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愿意“向儿童示弱”,真实流露出自己的弱项。如户外游戏时,面对大型攀爬网、挑战性双杠滑梯,我们可以对幼儿表达害怕或求助。接受幼儿小小的帮助,实则是给予幼儿大大的成长机会,是对其“主人翁”角色的肯定。

人本化班级氛围下的师幼互动,即用真心去发现、认识每一个个体,继而用温暖去唤醒、帮助每一个个体。

二、人本化氛围之家园关系:合作共赢的盟友

良好的家园关系是幼儿成长路上的“助推剂”,也是延伸健康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家园关系的构建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信任”。而“信任”的建立需要过程,没有无缘无故的“信任”,也不会有一开始就简单纯粹的“信任”,它是基于多次来往、碰撞后达成的情感基础,进而慢慢发展而成为坚定情感。良好的家园关系,是在信任的基础上以“情”动人,从而形成的家园教育合力。

1.相信你的闪光点——集结智慧实现共赢

我们改变常规个别化、小众参与性的班级家委会模式,将项目化学习活动理念应用于家委会工作,创新设置“家委会项目小组”, 根据班级实际需求分组。如“活动策划组”“网络监管组”“摄影摄像组”“资源补给组”等。

“家委会项目小组”的设立,将班内家园合作部分的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主题划分,责任到人、落实到组,改变“班内工作仅为个别家长的事”的理念,允许更多家长在自愿的基础上大胆投身班级工作,发出更多来自家长的声音与需求。与此同时,项目小组的设立,也在很大限度上拉近了不同家庭间的亲密度,加深了家园间的信任度与配合度。

如毕业系列活动“勇敢者之夜”的开展过程中,不同家委会项目小组充分发挥作用:“活动策划组”全程参与园内教师的研讨,对毕业系列活动有更清晰了解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多“家长视角”下的启发性建议;“资源补给组”结合班级毕业系列活动的需求,多方寻找并准备兼具实用、美观与安全的材料;“摄影摄像组”从专业化、后期效果等角度出发,对毕业活动的场地选择、环境布置、灯光设置、活动路径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而面对整场活动的布置、开展与整理,所有项目小组的家长都身体力行,真正发挥“人多力量大”“家园合力为儿童”的作用。

2.愿做你的倾听者——加入大朋友的茶话会

流媒体时代,家园沟通形式的与时俱进是我们不断思考并创新实践的内容。如何平衡把握线上的便捷性与线下面对面的真实、真切感?我们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展开家园沟通的同时,依然保证面对面的沟通,结合当下社会群体熟悉的“茶话会”形式,实现更多元化的家园沟通途径。

“大朋友的茶话会”,改变传统“一对一”“家长对教师”的单线交流模式,创新为“一对多”“家长对家长”“家长群对教师”的多元交流模式。鼓励家长自由成组,定期“聚会”,真切交流共性化问题、共享育儿经验,对阶段性困惑展开小组内研讨。

“茶话会”中,教师既是聆听者,也是观察者、记录者,同时在适宜的时候也应成为分享者。通过茶话会,教师能真实了解不同幼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掌握不同家庭的育儿观念,从而将幼儿在园内和家庭内真实发展情况结合,给予家长更具体、更聚焦的指导。

人本化班级氛围下的家园关系,即用诚心去走近每一户家庭,带着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达到“一切为儿童”的共赢目标。

三、人本化氛围之亲子关系:互勉共进的亲友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但如何让家庭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尤其发挥父母作为陪伴者、引导者的价值呢?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在于认知教育,而是情感涵养。如:母亲用温柔亲切的陪伴,养成幼儿善良的本性;父亲用安全又不失冒险的陪伴,给予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让幼儿在未来敢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将助力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打造,温暖、民主、平等、共进的亲子关系,更将助力幼儿成长。

1.从声音认识一个人——用温柔的声音陪伴你

从声音开始认识一个人,是一种温暖的体验。我们在午睡环节播放由爸爸、妈妈、哥哥或姐姐讲述的故事音频,让幼儿对同伴及其家人的陌生感逐渐得到消除。“我认识这个声音,是C爸爸。”“我喜欢听C爸爸讲故事。”这是幼儿对声音的认可,更是对声音背后这个人的喜爱。

“囡宝听我说”午睡故事活动的开展,安抚了幼儿在生活环节,尤其是午睡环节时的情绪,在提高安全感、增加在园午睡舒适性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幼儿的入睡率。与此同时,用不同家人的声音帮助幼儿午睡,对家长而言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用有温度的表达、充满爱的讲述,充分展现不同家庭内的良好亲子关系,也诠释着不同家庭间的亲密关系。

2.用行动陪伴你成长——拾起画笔与你合作

良好亲子关系的“中介元素”往往包含着绝大部分的幼儿园生活。无论是亲子交流内容,还是幼儿获得的能力展现,想要收获良好的亲子沟通,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家长需要对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清晰明了。

(1)“亲子主题预热”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幼儿园的“中介”作用,以多种形式增加亲子互动机会、提高亲子互动质量。

如《玩国生活圈》主题下,我们建议家长围绕“幼儿园周围有什么”等主题话题,开展融合实践、网络检索、亲子交流等活动,为后续主题开展做好前期经验铺垫的同时,切实增加了亲子互动形式,家长和幼儿都收获匪浅。

(2)“故事漂流本”与常规的“借阅图书”“记录心得”“轮流传阅”不同,它增加了亲子互动的成分,鼓励家长和孩子通过回忆、交流或创编内容,以绘画配文字的形式记录幼儿园近期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事情,也可结合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特殊活动等,将幼儿的内心感受进行绘画记录。

在此过程中,亲子互动由传统单一的“家长主导”或“儿童随意”,转变为具有合作性、主题性、目标性的亲子互动。家庭间轮流传阅自主创编或记录的绘画故事,实则也在潜移默化地实现亲子互动成果的学习与欣赏,帮助幼儿进一步丰富早期审美经验。

人本化班级氛围下的亲子关系,即用耐心去聆听、观察每一名幼儿,善于发现、及时鼓励、共同成长,用行动潜移默化实现“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