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入声的历时演变
2024-11-21吕宁宁
【摘要】入声是大同方言的特点,通过查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比较得出大同方言入声字的其中一个变化趋势就是舒化字数量的增加,并且分析了这种变化数量增加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同方言;入声;舒化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1-012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1.032
入声在大同方言中一律收喉塞韵尾- ʔ,且不分阴阳。目前,大同方言中,入声舒化的字呈增长趋势,这种入声舒化的现象并将一直存在。《方言调查字表》共有六百多个入声字,除了部分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不用或者不常用以外,作者对其他五百多字做了调查,发音人均是21世纪初出生并且在大同本地长大的大学生。在此基础上,将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与所调查的大同方言的入声字进行比较。20世纪40年代的入声是以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为基础;20世纪80年代的入声以马文忠《大同方言志》为基础;21世纪初期的入声以白静茹的《大同方言的入声》为基础。
一、中古入声在不同历史时期大同方言的读音变化
(一)咸摄
1.咸摄开口一等合韵。“答”“搭”“纳”“拉”“鸽” “喝”“合”字发展至今仍然保留入声;“踏”字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仍然读入声,但在之后已经舒化;“沓”字20世纪80年代保留入声,21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舒化;“蛤”字20世纪40年代保留入声,21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舒化;“杂”字20世纪40年代读入声,之后都已经舒化;“盒”字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完全舒化。
2.咸摄开口一等盍韵。“塔”“塌”“磕”字仍然保留入声;“腊”字在20世纪40年代读入声,但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大同方言中已经舒化;“蜡”字在21世纪初期中保留入声,但在之后已经舒化。
3.咸摄开口二等洽韵。“札”“插”“夹”“裌”“掐”字仍然保留入声;“眨”“闸”“炸”“峡”字已经完全舒化;“恰”“狭”“洽”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已经舒化。
4.咸摄开口二等狎韵。“胛”字仍然保留入声;“甲”“鸭”“押”字发展到21世纪20年代中已出现舒化。“匣”“压”字已经完全舒化。
5.咸摄开口三等业韵。“劫”“怯”“胁”字仍然保留入声;“业”字在20世纪80年代中是两读,发展到今天只有舒化;“腌”字已经完全舒化。
6.咸摄开口三等叶韵。“镊”“猎”“接”“捷”“摺”“涉”字仍然保留入声;“聂”“蹑”“褶”“摄”“页”字发展到21世纪20年代出现舒化;“妾”字20世纪40年代中保留入声,21世纪初期中已经舒化,21世纪20年代中又读成入声;“叶”字20世纪40年代中保留入声,20世纪80年代中舒入两读,21世纪初期中只有舒化,但在21世纪20年代中又出现了舒入两读。
7.咸摄开口四等帖韵。“跌”“帖”“贴”“蝶”“协”“叠”字目前仍保留入声;“牒”字在20世纪80年代中已经舒化,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中仍然是入声;“碟”“挟”字已经完全舒化。
8.咸摄合口三等乏韵。“法”字保留入声;“乏”字20世纪40年代读作入声,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及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21世纪初期为舒入两读。
(二)深摄
深摄开口三等缉韵。“立”“缉”“集”“辑”“习”“袭” “蛰”“涩”“执”“湿”“十”“什”“入”“急”“级” “及”“吸”字保留入声;“笠”“粒”“汁”“拾”“泣”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给”“邑”“揖”三字已经完全舒化。
(三)山摄
1.山摄开口一等曷韵。“达”“擦”“撒”“割”“葛” “渴”“喝”字仍保留入声;“捺”“萨”两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辣”字在20世纪40年代仍为入声,但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均已舒化。
2.山摄开口二等黠韵。“八”“拔”“抹”“札”“扎” “察”“杀”字仍保留入声;“轧”字已经舒化。
3.山摄开口二等鎋韵。“瞎”“辖”两字仍然保留入声,其中“辖”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是两读;“铡”字已经完全舒化。
4.山摄开口三等薛韵。“别”“鳖”“别(离别)”“灭” “列”“烈”“裂”“薛”“哲”“蜇”“彻”“撤”“折”“浙” “设”“热”“杰”字仍读作入声;“泄”“折”“拽”三字已经完全舒化;“舌”20世纪40年代仍为入声,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已经舒化,而在21世纪20年代中又读入声。
5.山摄开口三等月韵。山摄开口三等月韵中,“揭”“歇”“蝎”均保留入声。
6.山摄开口四等屑韵。“憋”“撇”“铁”“捏”“节” “切”“结”“洁”“噎”九字仍保留入声,其中“撇”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均为舒入两读,“捏”字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舒入两读;“截”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舒化,21世纪20年代时为舒入两读。
7.山摄合口一等末韵。“钵”“拨”“泼”“末”“沫” “抹”“掇”“脱”“夺”“括”“阔”“豁”“活”字仍保留入声,其中“末”在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沫”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抹”“阔”“活”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捋”“撮”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
8.山摄合口二等黠韵。“滑”字在20世纪40年代为入声,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已经舒化,但在21世纪20年代中又读入声;“猾”字已经完全舒化;“挖”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均为舒入两读,但在21世纪20年代已完全舒化。
9.山摄合口二等鎋韵。“刷”“刮”两字仍然保留入声,其中“刮”字在21世纪初期为舒入两读。
10.山摄合口三等薛韵。“劣”“绝”“雪”“拙”“说” “悦”“阅”七字仍为入声,其中“绝”字在21世纪初期为舒入两读。
11.山摄合口三等月韵。“发”“伐”“厥”“掘”“月” “哕”“越”“曰”“粤”字仍然保留入声,其中“月”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筏”“罚”“袜”“憠”字已经完全舒化,其中“袜”字在20世纪40年代为入声。
12.山摄合口四等屑韵。山摄合口四等屑韵中,“决”“诀”“缺”“血”“穴”五字仍然保留入声。
(四)臻摄
1.臻摄开口三等迄韵。臻摄开口三等迄韵中,“乞”字仍保留入声。
2.臻摄开口三等质(栉)韵。“笔”“毕”“必”“蜜” “七”“漆”“疾”“悉”“膝”“虱”“实”“失”“吉”“一”字仍保留入声;“匹”字在20世纪40年代保留入声,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已经舒化,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弼”“秩”“瑟”“质”“室”“乙”“逸”七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密”“栗”“姪”“益”字已经舒化;“日”字在20世纪40年代保留入声,在20世纪80年代为舒入两读,在21世纪初期只读作舒读,而到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
3.臻摄合口一等没韵。“不”“没”“突”“骨”“窟” “忽”六字仍保留入声,其中“不”“没”两字在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勃”“饽”“卒”“猝”四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其中“卒”字在20世纪80年代为舒入两读;“核”字在20世纪80年代读作入声,在21世纪初期已经舒化,而在21世纪20年代为入舒两读。
4.臻摄合口三等术韵。“戌”“恤”“术(白术)”“出” “橘”五字仍保留入声;“率(速率)”“率(率领)”“蟀”三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术”“述”“秫”三字已经完全舒化;“律”字在20世纪80年代读作入声,在21世纪初期出现舒读,在21世纪20年代又读作入声。
5.臻摄合口三等物韵。“物”“屈”“掘”“倔”四字仍保留入声,其中“物”字在20世纪80年代为舒入两读,“倔”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均为舒入两读;“彿”“勿”两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佛”字已经完全舒化。
(五)宕摄
1.宕摄开口一等铎韵。“博”“泊(梁山泊)”“薄”“泊” “莫”“寞”“摸”“托”“诺”“落”“骆”“洛”“络”“乐”“作” “昨”“各”“阁”“搁”“胳”“恶”字仍保留入声。“薄”“落”在21世纪20年代有三种读法;“骆”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均为舒入两读;“络”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为舒入两读,在21世纪20年代只读作入声;“乐”字在20世纪80年代中读作入声,21世纪初期有三种读法,21世纪20年代有四种读法;“作”字在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均读作入声,在21世纪20年代有三种读法;“恶”字在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均读作入声,在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膜”“铎”“凿”“索”“鄂”“郝”“鹤”七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舒化,其中“凿”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均为舒入两读;“幕”“烙”“错”字已经完全舒化。
2.宕摄开口三等药韵。“略”“掠”“爵”“雀”“鹊” “削”“酌”“绰”“若”“弱”“脚”“却”“虐”“疟”“约”“药”字仍然保留入声,其中“雀”字在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中是两读;“削”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中均有两种读法;“绰”“却”“虐” “约”四字在21世纪初期中是两读;“若”“疟”两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中有两种读法;“药”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是两读;“嚼”“勺”“芍”“钥”四字已经完全舒化;“着”在从20世纪80年代中的三种读法到21世纪初期中的两读再到21世纪20年代中的舒化;“跃”字在21世纪初期中是入读,在21世纪20年代中已经舒化。
3.宕摄合口一等铎韵。宕摄合口一等铎韵六字“郭”“廓”“扩”“霍”“藿”“劐”字仍然保留入声。
4.宕摄合口三等药韵。宕摄合口三等药韵“缚”字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
(六)江摄
江摄开口二等觉韵。“剥”“驳”“桌”“卓”“琢” “啄” “戳”“浊”“捉”“朔”“觉”“角”“确”“岳”“乐”“学”“握”字仍然保留入声,其中“角”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中有三种读法,在21世纪20年代中只有两读;“学”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中均是两读;“朴”“壳”两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已经舒化;“朴(姓氏)”“雹”“镯”“饺”四字已经完全舒化。
(七)曾摄
1.曾摄开口一等德韵。“北”“墨”“默”“得”“德” “特”“勒”“则”“塞”“刻”“克”“黑”字仍然保留入声,在21世纪20年代中是两读;“勒”字在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中有两种读法;“塞”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20年代中是两读;“肋”“贼”字已经完全舒化。
2.曾摄开口三等职韵。“逼”“匿”“力”“即”“鲫” “息”“熄”“媳”“直”“值”“侧”“测”“色”“啬”“织”“职” “食”“蚀”“识”“式”“饰”“殖”“植”“极”字仍保留入声;“直”字在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值”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为舒入两读;“食” “蚀”两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中为舒入两读;“忆”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亿”“抑”翼”三字已经完全舒化。
3.曾摄合口三等职韵。曾摄合口三等职韵“域”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
(八)梗摄
1.梗摄开口二等麦韵。“脉”“摘”“责”“策”“册” “革”“隔”“核(审核)”字仍然保留入声,其中“脉”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是两读;“隔”字在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中是两读;“擘”“麦”“核”“扼”四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已经舒化,其中“核”字在20世纪80年代中是两读;“栅”字已经完全舒化。
2.梗摄开口二等陌韵。“百”“柏”“伯”“拍”“魄” “陌”“拆”“泽”“择”“窄”“格”“客”“赫”十三字仍保留入声,其中“拆”“择”两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为舒入两读;“白”“宅”二字已经完全舒化;“额”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吓”字在20世纪80年代读作舒声,在21世纪初期读作入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舒声。
3.梗摄开口三等陌韵。“碧”“逆”两字保留入声;“剧(剧烈)”“剧(戏剧)”两字已经完全舒化;“屐”字在20世纪80年代中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
4.梗摄开口三等昔韵。“僻”“辟”“积”“脊”“籍”“惜”“席”“夕”“赤”“斥”“尺”“适”“释”“石”字仍保留入声,其中“惜”“适”字在21世纪20年代有两种读法;“席”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均为舒入两读;“石”字在20世纪80年代为舒入两读;“璧”“迹”“昔”“掷”“只”“炙”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射”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而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益”“译”“易”“液”“腋”“驿”六字已经完全舒化。
5.梗摄开口四等锡韵。“壁”“劈”“的”“滴”“踢” “剔”“绩”“戚”“锡”“析”“击”“激”“吃”十三字仍保留入声,其中“壁”“滴”两字在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觅”“溺”“寂”三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嫡”“历”两字已经完全舒化;“笛”“狄”两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敌”字在20世纪40年代读作入声,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
6.梗摄合口二等麦韵。“获”字仍保留入声;“划”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
7.梗摄合口三等昔韵。梗摄合口三等昔韵“疫”“役”两字已经完全舒化。
(九)通摄
1.通摄合口一等沃韵。“笃”“督”“酷”三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毒”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沃”字仍保留入声。
2.通摄合口一等屋韵。“扑”“醭”“秃”“独”“读” “族”“速”“谷”“哭”九字仍保留入声,其中“独”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卜”“仆”“瀑”“牍”“鹿”“禄”“屋”七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曝”“木”“斛”三字已经完全舒化;“犊”字在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
3.通摄合口三等屋韵。“福”“蝠”“复”“覆”“服” “伏”“复”“陆”“肃”“宿”“竹”“筑”“逐”“缩”“祝” “叔”“菊”“曲”字仍保留入声;“宿”“祝”两字在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叔”字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和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腹”“淑”“畜”“蓄”四字在21世纪20年代已经舒化;“目”“穆”“牧”“畜(畜牲)”“轴”“粥”“肉”“郁”八字已经完全舒化;“六”字在20世纪80年代读作舒声,在21世纪初期为舒入两读,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舒声;“熟”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均有三种读法,在21世纪20年代只读作舒声;“育”字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
4.通摄合口三等烛韵。“录”“足”“促”“俗”“烛” “触”“束”“属”“曲”字仍保留入声;“束”“属”“曲”三字在21世纪20年代为舒入两读;“绿”字在20世纪40年代读作入声,在20世纪80年代读作舒声,在21世纪初期为舒入两读,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舒声;“续”“赎”“辱”“褥”“玉”“狱”六字已经完全舒化;“嘱”字在21世纪20年代中已经舒化;“局”字只有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欲”字20世纪40年代读作舒声,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读作入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舒声;“浴”字在20世纪80年代读作入声,在21世纪初期读作舒声,在21世纪20年代读作入声。
通过上文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入声的历史比较,不难发现,至21世纪20年代,大同方言入声字主要有五种变化:一是保留了入声;二是入声舒化;三是入声舒化后又读成了入声;四是由入读变成两读;五是由舒读变成两读。
二、大同方言入声字的历时比较
(一)完全舒化字的历时比较变化趋势
在20世纪40年代,完全舒化占2%;20世纪80年代占20%;21世纪初期占20.32%;21世纪20年代占32%。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舒化的现象在21世纪20年代中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咸摄、臻摄、通摄字完全舒化的数量居多;山摄、江摄、曾摄字完全舒化的数量较少。
(二)完全舒化
1.完全舒化的特点。大同方言,部分入声字舒化后,韵母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变化如下:
喉塞音韵尾- ʔ脱落,主要元音没有变化。例如:蜡、恰、狭、甲等;喉塞音韵尾-ʔ脱落,主要元音高化;主要元音[a]分别变为[u]、[ɛ]、[]、[o]。例如:朴、瀑;业、蹑;鹤、褶;勃、索。主要元音[ə]变为[u]。例如:佛、勿;喉塞音韵尾- ʔ和主要元音脱落,介音成为主要元音。
主要元音变为[i]。例如:粒、弼、密、寂、泣、璧、乙、积、溺。主要元音变为[u]。例如:猝、督、禄。
主要元音变为[y]。例如:蓄、畜、欲。喉塞音韵尾-ʔ脱落,主要元音产生单元音复元音化的现象。元音[ə]变为[ɐo]。例如:郝。元音[a]变为[ɛe]。例如:擘、卜。喉塞音韵尾-ʔ脱落,舌面元音变为舌尖元音。主要元音[ə]变为[ɿ]。例如:汁、秩、质、室、只、炙。入声韵脱落,和普通话保持一致,但是使用本方言音系相对应的元音代替。例如:擘、麦、脉。
2.舒化的原因。21世纪20年代完全舒化数量的增加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保留了21世纪20年代入声的读音;二是新增了入声舒化的现象,即21世纪20年代前读作入声的字出现舒化现象;三是20世纪80年代或者21世纪初期舒入两读的字,到21世纪20年代中只读作舒声。入声舒读的字的数量增加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舒入两读的字在今大同方言中只保留舒读。受普通话的影响,大同方言很多字的读音接近普通话,所以使很多入声字的入声韵尾消失,归入了大同方言相对应的音位当中。例如:挖、密、熟等字。21世纪初期以前为舒入两读的字,发展至今,就只保留了舒声。
(2)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当下,新兴事物的出现,伴随着一些新的词汇用语的出现,不管是老一代人还是新一代人,都会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去读新产生的词,并不会去真正地追溯原先究竟读什么。例如:搨(搨本)、獭(水獭)、瘌(癞)、柞(橡树)、㪕(㪕起棍子)、帛等。过去有很多常用的专有词汇,比如一些农业用具、房屋器具、衣服穿戴和迷信类等词,这些词随着历史的发展,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少,很有可能将会消亡。但是目前在大同方言中,再次使用这类词的时候,就会与普通话相对应的大同方言的读音去读,不再使用原有的入声的读音。例如:狎(玩弄)、椁、濯等。
(3)舒入两读字的增加也扩大了读作舒声的概率。例如业、拾、挖等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都是两读字,在21世纪20年代就都只有舒读了。舒入两读字数量的增加正是由入声到完全舒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入声舒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字在21世纪20年代前在相应的词汇条件下出现舒入两读的现象,但是在21世纪20年代,不管在什么词汇条件下,部分字只读作舒声。
三、结语
我们不难发现,大同方言入声舒化字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部分字由入声慢慢发展至入舒两读,再发展至21世纪20年代中的舒声,很大的原因是普通话的普及,使部分大同方言部分入声字的入声读音在大同方言中慢慢消失,而渐渐地向普通话靠拢,对此可以有一个更大胆的推测,即在大同方言中,入声可能将在未来消失,但这也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第一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马文忠,梁述中.大同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6.
[4]马文忠.大同方言入声字两读详例[J].语文研究, 1994,(03).
[5]白静茹.大同方言的入声[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1.
[6]季文娇.高本汉所记大同方音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
作者简介:
吕宁宁,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