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赋能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与影响力

2024-11-11胡宇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传媒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安顺经济开发区融媒体中心为例,探讨了新时期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实现变革与发展。本文结合基层融媒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了AI技术给基层融媒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转型策略,包括技术革新与整合、内容生产智能化、人才培养与团队构建、管理运营机制创新等。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AI赋能 传播力 影响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新闻传播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新时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智媒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探索其在新技术支持下的转型策略和发展路径,有助于指导县级融媒体中心有效利用AI赋能,提升内容生产和服务能力,增强竞争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推出优质融媒产品。

一、安顺经济开发区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

安顺经济开发区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2月28日完成硬件建设并正式挂牌成立,2023年中心申领到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及新闻资质。5年来,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在媒体融合及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AI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生成的方式,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也正在利用AI赋能,深化媒体融合,促进转型升级。

(一)实现政务信息的生动化和直观化表达

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信息采集、编辑、发布和舆论引导等多重职能。特别是2023年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后,各地关停了一批政务新媒体号,安顺经济开发区20余家相关部门和单位也相继关停了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号。作为打通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县级媒体,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承担起更多责任,不仅是地方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也是推动地方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群众通过安顺经开区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头条号快速、便捷地获取政务信息,实现政务信息的生动化和直观化表达。通过政务新媒体打通政务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渠道,收集大众反馈和社会关切。5年来,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所属新媒体平台“安顺经开区发布”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视频号共推出图文、短视频40000余条次,总阅览量超2000余万次。

(二)探索媒体改革做好融合传播

近年来,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创新推出一批关注度高、覆盖面广的融媒体作品。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新四化”“21℃的城市 360度的人生”等重大主题宣传,利用“主播说科普”“云讲堂”“主播变装出镜”“原创短剧”等方式制作推出《阿歪古寨 留住乡愁》《少数民族服饰变装》《赠予披荆斩棘的你》等系列宣传宣讲短视频500余期。围绕“啤酒节”“520徒步”等活动,制作相关宣传推文、短视频100余条次。依托“航空产业城”“金刺梨种植”“乡村振兴”等当地政府中心工作,自主策划、自主创作,制作了《逐梦蓝天 航空强国》《刺梨花开MV》《种刺梨花海 绘美丽经开》等专题宣传片10余部。围绕“春节”“立春”等重要节庆节日,制作了相关宣传海报50余幅。同时,积极向“天眼新闻”“动静新闻”等省级平台投稿,推送刊播了《开往夏天的小火车》《十里荷廊荷花开》《安顺经开区:全国首个获批的阿歪寨ETC收费站开通》《“逐梦新征程·奔向新未来”——安顺经开区举办2023年迎新跑活动》等图文、短视频50余条次。

(三)守正创新筑牢舆论阵地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新闻信息安全播发工作,在内容发布管理上,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严控“高级黑”“低级红”,同时加强平台导向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管理,建立了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衔接的新闻采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避免“一失万无”,以精细管理压实主体责任。特别是在安全播出保障期内,严格实行领导带班、记者编辑等重要岗位7×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度,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等一系列重要时期以及重要节假日安全播发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新闻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资金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内容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灵活等问题。如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就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设备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财政经费有限,难以进行设备更新,且缺乏具备新媒体及AI工具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2.新闻稿件策划不精准、深度不够。在日常新闻报道中,缺乏敏锐度,在新闻策划、采写过程中挖掘力度不够,同基层群众贴得不够紧密,主题新闻策划质量不高,对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3.作品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融媒体时代传播领域新技术和新媒介发展建设要求、方向、定位、思路、目标明晰,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生产的融媒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吸引力和创新性,与其他同类媒体相比,存在内容同质、功能重叠现象。

如何在保持内容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与效率传播?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和高质量内容需求的增加?A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让县级融媒体中心看见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AI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挑战则来自于如何有效整合和应用新技术,以及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处理好人机协作的关系。此外,还需要面对由于技术更新带来的人才培训和管理体制调整的问题。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AI赋能的优秀案例

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开始利用AI赋能尝试创新和转型。例如,甘肃省临洮县融媒体中心4 位 AI 虚拟主播于2024年4月12日正式上线,这 4 位虚拟主播运用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文本到视频和动态换脸的自动播报输出。这些数字主播各具特点,根据不同类型节目的需要担负起了主持人工作,且可24小时提供服务,降低了节目制作成本。这使得预算有限的节目也能够采用高质量的配音,促进了可视内容的多样化发展。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浙江省淳安县融媒体中心上线 AI 虚拟主播“林小男”,并创新推出人工智能生成全媒体节目《亚运来了》。“林小男”是超写真数字主播,在面部表情驱动和音色情感模仿上几乎可以做到真假难辨,实现了数据一次采集、节目内容无限高效生成的全新生产方式,为受众带来了全新视听体验,也为新闻宣传方式带来了重大革新和突破。2023年9月7日,陕西省潼关县融媒体中心真人模型AI虚拟主播“潼潼”上线亮相。该虚拟主播的原型是真实主持人,通过搜集足够的口型和动作数据后,再交给人工智能学习。AI主播可以实现新闻自动播报,并由人工智能系统快速生成视频,多平台推送,为潼关县全媒体矩阵建设探索了新路径,标志着潼关融媒迈进了“智媒时代”。这些案例表明,通过合理规划和技术革新,县级融媒体中心完全有能力在新时代中实现自我超越。

四、AI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几点思考

据《中国AIGC文生图产业白皮书 2023》表明,2023年数以亿计的 AI生成内容充斥着整个互联网,绝大多数网民在刷视频号、抖音、快手、小红书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浏览到 AI生成内容,占比可达到5%—10%。AI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处理大量数据、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人力成本[1]。然而,该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如有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偏好,较难彻底纠正;难以解释和追踪,无法溯源;生产内容随机无法复现,无法对影响负责;会产生幻觉,捏造内容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还有如算法偏见、内容原创性不足,以及缺乏深度报道的能力等问题。AI技术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改变了内容生产方式,促使媒体机构重新考虑其业务模式和编辑流程。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如引导力弱化。大模型对资源的占用显示了本质上是“科技”+“资本”的延伸,传播渠道和触达端口更加封闭,主流媒体更难与用户形成连接,主动设置议题和引导舆论的难度加大。话语权竞争焦点从流量分配权转向算法分配权,主流媒体有6z1bMkUoB2Svo9Bne1BMVw==再一次失去技术阵地的风险,在影响力竞争和意识形态渗透中陷于被动。虽然一再强调算法中立,但若数据集本身就存在价值观偏颇,而AI生成的内容逻辑严密且高度拟人化,就会铺设隐蔽通道,潜移默化地对受众进行误导[2]。还有如版权归属、内容真实性认证等,这些都需要传统媒体在新的技术环境下进行适应和调整。在流量平台等虚拟内容经济的加持下,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群深受其影响,作为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在这股大潮中抢抓机遇,让AI作为媒体创新的新质生产力为媒体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持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区域传播平台和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技术革新与整合

为了应对AI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县级融媒体中心需加强技术革新与整合。这包括投资最新的AI工具和平台,以提升内容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应促进不同媒介之间的技术融合,确保信息流动的无缝对接和高效传播。此外,强化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大数据分析和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是技术革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积极推动内容生产智能化

内容生产智能化是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运用AI赋能,可以实现新闻报道、特色栏目制作等的自动化和个性化定制。这不仅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根据受众偏好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服务。智能化内容生产还将助力于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新闻的挖掘,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AI技术的引入使得照片到动画的转换变得简单快捷,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空间。例如,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欢迎来到粘土世界里的安顺经开区》(抖音及微信视频号2024年5月13日发布)、《AI莫奈花园特效来咯!快来get不小心掉进莫奈花园里的安顺经开区》(抖音及微信视频号2024年6月11日发布),以安顺经开区标志性风景以及人文为背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 AI 技术将风景及人物图片通过软件转换成动画短视频,让图片中的人物动起来讲述故事,从而增加视频的点击率和传播范围。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对“升学酒”“谢师宴”说不!这份倡议书请查收》(抖音及微信视频号2024年7月2日发布)、《关于开展中元节期间焚烧祭祀品治理工作的通告》(抖音及微信视频号2024年8月13日发布),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AI配音,极大提高了配音工作的效率。AI配音还能生成一些特殊的声音效果,如虚构角色的声音、另类声音等,这些声音往往难以通过真人配音员实现,从而增加了视频内容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三)优化平台建设与运营

在AI时代,优化平台建设和运营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至关重要。这涉及改进用户界面设计、增强交互体验、拓展多渠道分发等方面。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内容推荐算法,提高用户黏性和满意度。平台的云化和服务化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支持更广泛的业务场景和更高效的资源利用。例如,江苏省邳州市融媒体中心的“银杏融媒”生产平台接入写作、图片、视频三大类AI智能工具,打造新闻策、采、编、发全流程的智能内容创新平台,实现实时抓取热点、素材智能提炼、文本智能生成、语音智能生成、数字主播、一键成片、智能剪辑,探索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乐等智能软件工具的运用,推进内容智能化生产,提高内容创作能力。基于AI技术进行用户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画像了解用户需求和兴趣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增强用户体验。在短视频创作上,通过智能应用的加持,实现字幕、配音、动画、剪辑、包装的智能化,提高了生成效率、节约了人力。同时,该中心打造的智能电台,借助AI 技术赋能,让AI软件工具出现在节目的主播、路况播报、天气预报等每个环节,一键式自动化生成资讯、新闻、音乐串接、路况、天气等内容,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完成,全天节目编排[3]。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构建

人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核心资源。因此,构建一支既懂技术又精通内容生产的专业团队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定期培训、引进高端人才、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来实现。同时,鼓励跨部门协作和知识共享,形成合力推动融媒体中心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通过经开区雇员招考和社会化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将人员优化到岗,加强中心干部员工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以及队伍建设。此外,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创建“全能型好记者 新时代媒体人”工作品牌,开展“融媒夜校”,从政策理论、采编专业技能等方面对采编人员进行培训,并不断邀请专家开展新闻宣传业务、平台管理技术培训,选派技术骨干外出学习,有效提高新闻队伍的能力水平,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融媒铁军”队伍提供坚强保障。

(五)探索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的创新

随着技术和业务的变革,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也必须相应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推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架构,鼓励跨部门合作,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响应速度。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如安顺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进行了工资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实行科学考核、绩效挂钩,解决人浮于事、在岗不干活问题,实现多劳多得,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事业心和归属感。探索建立“三心融合”工作机制,即积极推进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融合。特别是新媒体矩阵联盟协会的成立,合力聚焦、创新方式,利用抖音、视频号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例如,2024年春节期间,安顺经开区举办的万人跳花节,通过前期海报预热、平台直播、朋友圈转发扩散,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原创系列短视频《欢度跳花节》在2024年2月19日—22日期间连续发布,得到国际在线、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媒体转载,央视财经频道,农业农村频道关注播出以及“学习强国”平台选用,吸引了“天眼新闻”“动静新闻”等省级媒体转载转发,共同讲好安顺经开区故事,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结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4],为新时期媒体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遵循。这意味着媒体融合需要从多方面协同推进。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将在技术驱动和内容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出现更多定制化内容生产模式,注重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的内容分发,实现全时空覆盖信息传播,并走向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

参考文献:

[1]网易.中国 AIGC 文生图产业白皮书2023 [EB/OL].(2024-1-8)[2024-9-8].https://www.163.com/dy/article/INUKMBJK0514832I.html.

[2]蔡津津.AIGC对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传媒,2023(10):16-20.

[3]徐希之,黄 扬.数智赋能,跨界共融:银杏融媒的融合发展实践[J].青年记者,2023(19):29-30.

[4]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2024-7-22)[2024-9-8].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

2024/0722/c117092-4028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