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文本阅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优化路径

2024-11-07王金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8期

[摘 要]当前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依据、设计理念等方面虽有一定考虑,但在教材内容选编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内容整体性不足、时代性有待提高、可读性和操作性有待增强等,影响教材的实际效用。因此,研究人员有必要从整本文本阅读的视角出发,着眼教材内容的整体布局和内在逻辑把握其优化路径。通过整本文本阅读视角下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教材的系统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整本文本阅读;高中语文教材;教材内容优化

语文是承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高中语文教材作为落实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的关键载体,其内容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何充分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展现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发展成果,同时注重教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统一,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整本文本阅读理念的兴起和推广,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优化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局面。相较于传统教材研究侧重于个体文本分析,整本文本阅读视角强调语文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把握教材内容的主线主脉,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内容与目标、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渗透,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系统指导和支撑。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上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研究人员必须从整本文本阅读视角出发,在教材编制的宏观设计、微观实施等层面进行全方位优化,以推动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培根铸魂育新人贡献力量。

一、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依据与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设计理念是基于深入研究和理解学科本质、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过程主要依据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和最新的教育理念,同时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不仅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引入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过经典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外文化的精髓。教材设计要与时俱进,引入现代文学作品和跨文化交流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全球化语境中形成开放和包容的文化视野。教材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文本分析、批判性阅读、创意写作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感、道德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设计不仅让语文学习成为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也是围绕如何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材中会通过设置真实情境、问题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通过讨论现实社会问题、分析时事新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教材还会特别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中筛选、评估和利用信息,提升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教材设计还会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依据与设计理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构建过程,它不仅要满足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的要求,还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精心培养,高中语文教材旨在培育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高度文化素养的现代公民,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材作为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等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部分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存在不足,这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一定阻力,不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阻碍了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教材内容整体性、系统性不足

高中语文教材通常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多个板块,各板块之间往往自成体系,缺少相互贯通和整合。例如,古代诗词单元重点讲解文学形式和艺术特色,而现代文学单元则侧重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文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单元内部的文章选择和编排有时也显得相对随意,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不够明显,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把握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脉络,影响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高中语文教材虽然涵盖了广泛的文学作品和语言知识,但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仍有所欠缺。教材中的活动和练习往往偏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例如,文言文的学习多侧重于文本的翻译和解释,较少涉及对文本背后文化、历史背景的深入探讨和批判性分析。教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也显得不够,如创意写作和文学创作等内容较为缺乏,学生的表达和创造空间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工具性取向明显

高中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大量的内容和练习都是围绕高考语文的题型和考查点设计的。例如,文言文阅读往往侧重于解析句子结构和掌握固定的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对文言文背后深层次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探讨。类似地,现代文阅读也常常侧重于文章主旨和技巧的分析,而缺少对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价值的深入挖掘。这种应试导向的知识性取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和应用知识,而不是真正理解和吸收文学和语言的精髓,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也削弱了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功能。

在很多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内容被设计成用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如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这些无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然而,当这些技能的训练成为教材设计的主要或唯一目标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的就主要是语文的工具性,而非其作为人类文化和智慧传承的深远意义。这种偏向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缺乏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从而难以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个人成长和文化认同。

三、整本文本阅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优化路径

高中语文教材承载了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人文底蕴的积累具有关键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存在相关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从整本文本的阅读视角出发,优化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结构,注重内容系统性、主题贯通性,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让语文教材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开启智慧之门、领悟人生价值的有力工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支撑。

(一)重视教材整体性与内在逻辑

新的教育环境下,整本文本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能促进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优化路径中,特别需要重视教材的整体性与内在逻辑,更好地适应整本文本阅读的教学需求。

整体性设计意味着教材内容不仅要在单元之间实现有机衔接,而且要在整个学习阶段形成连续发展的知识体系。具体到整本文本阅读,教材编排应当围绕核心文本展开,将相关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内容系统整合,形成一个多维度解读的框架。例如,阅读《红楼梦》,教材不仅要包含作品的精选章节,还应提供详尽的作品背景介绍、人物关系解析、主题思想探讨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模块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教材还应当根据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体特征,合理安排文本的学习顺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学演变的历史进程和艺术风格的变迁,从而在整体上掌握和感悟文学之美。

内在逻辑关系的构建要求教材在呈现知识和信息时,能够清晰地展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整本文本阅读的框架下,这一点尤为重要。教材应当通过设置问题、讨论话题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深层次的意义,探索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化内涵的共通性。例如,在教材中可以设置模块,探讨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如何相互呼应或呈现出时代的特征,或者分析不同文学流派如何相互影响、演变。教材通过这样的内在逻辑建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构建起更为丰富和系统的文学知识结构,从而在阅读和理解文本时,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提高教材知识内涵与时代性

在整本文本阅读的教学视角下,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优化应当注重强化教材的知识内涵与时代性。这不仅能够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还能使其更加贴合当代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在整本文本阅读中,教材不仅提供文本本身,还要包含与文本相关的批评文章、作家生平介绍、文学流派演变、历史背景解说等内容,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本与外界的多重链接,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例如,阅读《百年孤独》时,教材可以包括拉丁美洲的历史背景、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特点,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动机等,这些内容的添加不仅丰富了教材的知识内涵,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本。教材应当注重文本的多维解读,如通过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来展示对文本的多角度理解,这样不仅增加了知识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另外,教材编选应当关注当代文学作品和经典文学作品中那些能够触及现代社会重要议题的内容。如,教材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环境保护、科技伦理、全球化影响、社会正义等现代议题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教材也应当介绍一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手法,如网络文学、跨媒体叙事等,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文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也更能吸引当代学生的兴趣。时代性内容的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学的现代视角,也能促进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分析。

(三)增强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在整本文本阅读的教学视角下,增强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当代社会的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使语文教育更加贴合现代教学需求的关键。

在语言表达、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引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内容表达上,教材应使用符合现代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避免过于古板或难以理解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在思想观念上,教材应当包含推动性别平等、鼓励创新思维、强调可持续发展等现代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如,教材通过引入女性作家的作品和其背后的创作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教材可以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教材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通过项目式学习、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载体,其教材内容的优化事关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时代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教材内容的弊端和不足日益凸显。有必要从整本文本阅读的视角出发,全面优化高中语文教材内容。

整本文本阅读视角所倡导的是注重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逻辑,重视其知识内涵及时代性。这为优化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指明了方向。只有从整本文本的高度统筹谋划,才能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统一,既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又能紧密契合时代发展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优化工作的实施还需要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撑,如健全顶层设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教材研究等,以确保优化成果落地见效。相信在整本阅读视角的指引下,教材编写人员需要努力构建思想内涵丰富、知识体系完整、贴近时代脉搏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为新时代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小云.细读文本,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新课程,2023(18):106-108.

[2]刘文岩.论实用类文本的整本书阅读策略[J].中学语文,2021(18):25-28.

[3]张春旺,郭茜.部编本初中文言文联动现代文多文本阅读议题选择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2):75-76.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