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导向下“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的创新设计

2024-11-06何黎明

体育教学 2024年10期

摘 要:在“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程新理念指导下,探索以“教会”为基础、以“勤练”为核心、以“常赛”为统领的“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通过一个模块的学习,明显提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剖析韩赛妮老师的《排球:中一二进攻战术运用》教学设计,阐述如何让“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教学创新落地,以体现高中体育课堂的创造性、适切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0-0025-03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三大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会”运动技能,“勤练”参与实践,“常赛”提升能力;融“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能培养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塑造体育品德,导向核心素养落地。但目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会”手段单一、“你喊我动”、“教赛分离”、“应用情境”缺失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不高,核心素养很难落地。在“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程新理念指导下,探索以“教会”为基础、以“勤练”为核心、以“常赛”为统领的“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当前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检验近年来杭州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教学成果,围绕“指向模块计划,践行选项教学”主题,2023年5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中学举行了杭州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评比活动。来自区县5fecfa9de210819c8fcacd944f25bc7cf6b326e62a987f1f6c927ecee69e1333(8个)、市直属的共11个高中体育青年教师,同台竞技,创新践行“教会、勤练、常赛”的课堂教学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以此次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杭州高级中学韩赛妮老师执教的《排球:中一二进攻战术运用》教学为例,阐述素养导向下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创新设计。

一、创新“进阶式”任务,“教会”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并在运动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习目标为指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分项学、组合练、比赛用”为策略,把本课所学的必备知识、具体技能嵌套在一个个递进的具体任务下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具体任务的运动技能。本课运用此策略,在“做任务”中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垫球、传球及中一二进攻战术运用过程中提高运动技能。

(一)中心任务主导,聚焦核心技能

本课是“中一二进攻战术”的第一课时,怎样有效完成“中一二进攻战术”这一主导任务,本课在一开课就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中一二进攻战术”的形式是怎样的?在比赛过程中,如何通过团队的配合去争取团队的胜利?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练、赛、评),本课始终聚焦这两个“中心任务”。准备部分大约用时4分钟,中心任务大约用时33分钟(“学”了4分钟,“练”了11分钟40秒,“赛”了16分钟30秒,“评”用了50秒),结束总结用时3分钟。本课通过对“中一二进攻战术”的讲解示范、进阶式的任务学习和教师的临场纠错,让学生逐步理解“中一二进攻战术”的形式,还通过不断强调跑位路线和时机、二传手“抛球”准确性和稳定性、异侧的佯攻等战术意图促进团队配合,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中深层体验战术结构和协作中的成功喜悦。

(二)关键任务简化,激活学生运动

排球进攻战术中一传的到位率、二传的准确性、进攻队员的跑位和起跳是战术实施的关键,它一环扣一环,如果一环出现问题,就不能组织起下一次的有效进攻。本次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排球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个体差异性也很大,如果按传统教学的“正常套路”出牌,这个战术进攻很难组织起来,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让“不可能”变成“可能”,bb156c6bb45fe892f577fdfe504e5c50b818a50a1357a6b068b4290906bd5b29让“不会”转为“会”,考验教师的任务处理能力。本课用“接”和“抛”两个动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传不到位,3号位的二传手直接“接”住球;二传手能力弱,传球稳定性差,改用“抛”来提高球的到位率;为训练2、4号跑位起跳,先让学生跑位起跳后“接”住球。通过“接”“抛”“接”动作很好地把中一二战术给串联起来了,让学生从“动不起来”到“动嗨起来”,从“打不起来”到“打得起来”。看似一个小小的任务“变通”,背后支撑的是“让学生动起来”的素养理念,这不仅让学习任务更简化了,而且让学习流程清晰化,同时还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运动自信和自尊,可谓一举多得。

(三)进阶任务相扣,培养战术素养

在组织四人练习强化位置轮转这一学习环节,本课运用了“进阶式任务单”。练习从两人对垫开始,过渡到两人传—抛—跑跳接,再过渡到四人的传—抛—跳接—佯攻练习,到最后完成传—抛—扣,对方队员一拦网三接应练习。完成一次练习后,学生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上位任务目标的达成,催生另一个新目标的产生,从而促使任务目标不断“进阶”。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强化进攻环节强调防守保护,而且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掌握中一二进攻战术的结构组成,明晰战术进攻成功在于环环配合,更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3号位二传和拦网、2号4号位的跑位和佯攻、6号位的保护、位置轮转等战术素养。而且这样的任务训练符合课程提倡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学、练、赛、评”中去掌握技术,提高技术,并在比赛中去运用技战术,去体验运动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真正喜爱上排球运动。

二、创新“微改造”场景,“勤练”有效参与

器具、设备、场地等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有直接的关联性,尤其是教学场景的交互设计是高中体育课堂的主要教学设计内容之一,“交互性”强,还能改变原有讨厌学习的负面情绪。所以,以能够组织调动教学活动为前提,优化考虑运动(微)场景,完善活动(微)要素,不仅有利于营造情境教学的氛围,促使师生快速地进入运动场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勤练”的几率,帮助其提升运动体验,促进“学、练、赛、评”教学过程灵活机动地有效实施。

(一)使用“替代性球网”,激发参与兴趣

排球是一个隔网运动项目,但本次教学场景所在的中学体育馆内没有预设的排球网,要布置排球场,又苦于没有固定的网柱。本课创造性地用羽毛球便携式简易网架当隔网,用一个宽度不够,用两个并排放置,很好地解决了球网这个问题。这样的场景“微改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开拓了日常排球练习场景的知识思路。日常的排球活动不一定因为球网问题而局限在正规排球场上,只要有一块平坦的够大的地方,有一个羽毛球便携式简易网架也可以进行简化的排球比赛。

(二)使用“轮转位地贴”,激活运动参与

排球运动特别强调位置概念,位置轮转错误要被判罚,一些战术进攻都是围绕特定的位置来展开。比如本课的“中一二”进攻战术,就是通过3号位二传手,分配给2号位或4号位的一个组织进攻战术。在课堂上,如果仅仅通过语言表述位置概念,学生很容易遗忘或混淆,特别在场地换边的时候,更容易弄错。一错再错,学生就会因受挫而放弃参与,更谈不上“勤练”。本课创造性地使用了“地贴”情境,在每个半场地上用不干胶数字号码贴上了“2”“3”“4”号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哪里是2号位、3号位、4号位,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自主强化运动位置意识,让学生能听懂有关位置术语表述,也为后期比赛位置轮换教学打好知识基础,并能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持续参与运动,收获运动知识、获得运动体验。

(三)利用“便携式简易网架”,养成收纳习惯

对球的管理也是球类课设计经常遇到的一大难题,尤其在练习转换过程中,如果设计不周密,就会消耗课堂有效时间,使纪律涣散、学生散学甚至场面失控,导致课堂不能很好地聚焦中心任务,降低课堂效率。本课充分认识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将球放置在“羽毛球便携式简易网架”的底座上,每个底座上放2个,这样的工具支架选择,不仅彰显了教师学习支架策略的使用智慧,成功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很好地解决了球的取放问题,运动场面始终整齐而不零乱,更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收纳归位的知识教育。

三、创新“小组化”学习,“常赛”提升能力

传统体育教学中,侧重体育知识的“学”和运动技能的“练”,忽视真实场景的“用”,从而造成“教赛分离”“应用情境”缺失。学生学的技术在真实情境中“用不出来”甚至不知道“怎么用”,使“技术”仅仅存在于“技术”的层面,不能提升为“技能”。“常赛”一方面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用”的过程中收获自信、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技术”的追求,反哺“学与练”。比赛一定存在分组,特别是球类项目,技战术都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配合上,平时的“常赛”就为打磨小组配合的熟练与默契提供了可能。

(一)小组分工合作,赛出团队精神

排球是一个集体运动项目,它强调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以及相互间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些又促进了团队运动能力的提升。在本课中,本课将班级32名学生分4片场地进行活动,1片场地8人分2个小组,4人一小组占一个练习半场,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小组长。常态化的准备活动、球性垫球练习、垫球+抛球+2号位(4号)位起跳空中接球、中一二战术比赛都围绕4个人展开,完全采用小组化合作学习模式。如,在一次组织进攻中,一传队员要注意6号位的保护,无球侧要配合进攻侧做好起跳佯攻迷惑对方。每一次进攻,每一名队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职责,每一个队员做好了自己的职责,进攻才是有效的,从而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锻炼交往、合作能力。

(二)师生互动和谐,带入比赛礼仪

“团结协作、尊重对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排球课程目标之一。在组织学生慢跑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喊“加油”,学生自然回应“嗨”,有节奏,有气势,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队伍经过韩老师身边时,学生与教师击掌互动,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运动有温度,让教学有默契度。教师十分重视比赛礼仪建设,如,每一次比赛前,列队相互致意(图4),让学生在仪式中学会尊重,增强协作,也让“以赛育人”“以赛育心”有了灵活度。

(三)团建提升比赛,培养体育品德

这堂课通过固定的小组教学,在配合练习、战术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中,促进组员相互督促,提高组员间的能力匹配度和团队的整体水平。在比赛过程中,也可以不指定小组长,慢慢发现团队“领头羊”,并有意培养团队核心人物,使其有高于其他成员的运动技能、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让成员“心服”;有比较好的品格修养,比较好的亲和力,能够让成员“诚服”。随着小组活动的不断深入,任务目标的不断达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等也能得到不断加强。

在“双新”背景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创新教学设计是走向有效学习的必经之路。课堂如何实现“教会”,如何围绕目标组织“勤练”,如何让“常赛”提质增效,本课就是“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的生动实践。在以“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当下,一堂有品质的高中体育课,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让学生充分运动,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并在其中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的课;一堂高质量的课,应该是吃透“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实现“结构化、梯度化、情景化”教学情境重塑,“学练赛评”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课;一堂有创造性的课,应该在教学模式上革新,在教学内容上取舍,在教学组织上创新,实现能力为先、体能储备、单元视角、深度学习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样态。

本课从任务驱动、场景改造、小组学习等方面创新设计有效推进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当然,从技术结构的完整角度上来说,技术简化处理不宜过多,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动作定型”和“动作依赖”,针对学生的一些技术短板应及时补上。

参考文献:

[1]李文江,刘泽强.体育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的问题与策略—从结构化教学的视角谈起[J].体育教学,2021(04).

[2]张洪雨.围绕“教会、勤练、常赛”打造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新高地[J].体育教学,2021,41(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