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篮球课“实战能力”大概念下的学习任务建构
2024-11-06沙鹏郭羽黄雷
摘 要: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线教师在篮球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关注到了学科大概念。将学科大概念作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根基,需要研究者以学科内容为研究目标,并从结构化、情境化视角出发,关注学科内容的重建。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篮球教学内容为例,根据确定核心任务的理论基础、教学任务群组建的条件以及教学任务的内容要点,从篮球实战比赛视角进行解读,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可借鉴的课程案例。
关键词:实战能力;学习任务;“实战能力”大概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0-0016-03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要求组织开展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与健康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研究三年级篮球课教学实践,对实战能力大概念进行论述,探讨如何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使学生从单一掌握运动技能转向素养发展,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及育人功能。
学生参与篮球运动需要具备赛场意识,在场上具有决策和观察能力,在对抗的比赛情境中合理运用所学技术、战术。篮球运动的魅力在于瞬息万变的比赛情境、与同伴传接配合策略的成功、投篮得分后的自我价值获得。新课标对于专项运动技能篮球项目学习,明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从内容维度上要涵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对三年级篮球课活动任务设计时,就要关注游戏与比赛的关联、从无防守到有对抗的练习、从单一技术到组合技术、从配合中的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等方面进行进阶区分。
一、实战能力导向下确定核心任务的理论基础
(一)对实战能力大概念的阐释
学生在实战比赛中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就是实战能力[1]。美国体育课程专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教授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传统体育教学的最大问题是脱离了真实的运动情境,教师们常常孤立地进行技术教学,那些赋予体育以文化、仪式、传统价值的因素常常被忽略。他认为,比赛可以更好地阐释体育的意义和潜能,通过比赛可以使人们更多地感受体育文化[2]。从大概念角度出发,单元学习内容不再只是内容上的线性关系,而是要确立单元主题和技战术运用的情境。学习目标也不仅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更聚焦于学生素养发展,指向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所以三年级篮球教学不再只停留在一个人的技术重复学练中,而应该根据真实学情的把握,篮球项目集体运动的特性,将2v1传接球策略确定为三年级的实战比赛任务,使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实现高通路迁移,提升赛场决策和执行力。
(二)核心任务的确立
核心任务是学生素养发展中的关键挑战,一般会在不同情境中反复出现。关键挑战也是要在理解大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因为它与大概念是相对应的。比如,在2v1的对抗情境中,进攻方持球人是根据防守人的位置(紧盯持球人或远离持球人)来选择后续的行为(持球进攻或传球给队友),即在具体情境中与同伴就完成进攻这一目的采取的行动。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核心任务不变,只是承载核心任务的练习情境有所不同,将学习任务设计成难度进阶模式,通过让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比赛中克服困难并完成,学生就会对核心任务(2v1对抗中的传接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实战能力的大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起来的。
二、小学三年级篮球教学任务群组建的条件
(一)对于真实学情的把握
篮球课为笔者学校校本课程,在学习目标达成上,年级之间实现贯通与衔接,在上一学期篮球课的学习中,学生尝试过对抗性运球,能在1v1对抗中理解中枢脚的概念,学生能在8~10米有干扰的运球中不失误。在小场地、小篮筐的中距离投篮比赛中,学生敢于展示、敢于挑战,积累了一定的技战术运用和比赛经验。
1.专项基础:(1)在前12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运用双手胸前投篮完成针对篮筐、篮筐两侧45°的中距离投篮,有一定命中率。(2)学习了跳步急停技术,并进行了行进间运球跳步急停+投篮的组合技术学习。(3)进行了对抗性运球的学习。(4)在传接球中,学习了原地双手传接球和击地传球技术,学习了无球跑动中接球的策略方法。(5)进行了专项体能的练习。
2.发展需求:学生观察和决策能力提升。在教师小组指导和观看优秀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反思,从而根据防守人远近,做出正确判断(持球突破或传球)。
3.问题与对策:本节课中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持球人遭遇防守时,会出现慌乱,容易出现失误,不能够及时传球或果断突破,采取的应对策略有两点,第一,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决策及时、果断的案例进行复盘,带领全体学生观看并进行反思。第二,通过“2v1过线即得分”游戏,帮助学生消除比赛中的紧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提升配合的成功率。
(二)实战能力大概念下教学任务的内容要点
实战能力导向下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统筹的。学生在学习基本运动技术时,能够在对应真实的比赛情境中进行思考、判断、决策,以提升学生的赛场意识、合作能力。通过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持续学习与探究合作。“实战比赛”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内容的遴选,是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目标的具体化,是促使学生通过结构化教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大单元的持续学习,学生能够在不同练习和比赛情境中内化知识、积累运动经验、提升品德素养。缺少任务情境的篮球技术教学,很难在单元内部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学中也呈现出部分先于整体,单一和碎片化的技术练习,学生学了很多单个技术但很少参与篮球项目完整体验,忽视了动作间的关联性和进阶性。例如: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单人行进间运球、固定位投篮,这都是脱离“实战比赛”情境的。然而实战任务的情境创设,在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中搭建了“桥梁”,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的高通路迁移。
(三)组建教学任务群
根据单元学习中不同阶段实战比赛任务的要求,可将三年级(下学期)篮球课教学任务群分为4个版块、4个不同难度的实战情境任务[1]。在学习顺序安排时,首先是不同区域的投篮版块(4课时),这一部分主要是以赛激趣,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投篮游戏和比赛中,内容相对简单,多数学习任务是单一技术在简单情境下的运用。随后传球游戏及2v1对抗策略(7课时)运球和传球是这个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学生需要在运球速度、方向、节奏的变化中尝试在比赛情境中运用,学习任务指向单一技术在中等复杂情境下的运用。2v1对抗策略是篮球运动中的核心战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尝试组合技术运用、在真实比赛的情境中学习,相对复杂,位于单元中后期。最后是小赛季(3课时),学生在传接球技巧赛、小组运球+投篮积分赛、半场3v3对抗赛中轮流担任运动员、计时员、记分员,习得篮球文化礼仪、规则,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正确观赏与评价的方式,沉浸于篮球项目完整学习。实战能力大概念下小学三年级篮球课教学任务群如图1所示。
三、实战能力导向下篮球课学习的进阶安排
(一)进阶安排主要依据—问题导向
素养形成的前提是理解大概念,形成专家思维。通过提出“基本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构建“课程→单元→单课”的下沉通道。“基本问题”是开放式的,能够反映教师希望学生理解的关于大概念的问题,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基本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引发思考、激发讨论和辩论,并为更深层次的探究提出不同问题,而不是为了得到单一或最终“正确”的答案。本单元篮球课中“隐性目标”是激活思维,而不是储存思维。为此在“基本问题”的设计中,除了教师的预设,还要考虑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难度的进阶。如表1中,1-2问是基于学生个人参与实战比赛的思考,3-4问是学生在与同伴配合中需要理解的概念,第5个问题是学生2人配合时,在对抗情境下需要理解的概念。在问题理解中学生要经历持续迭代、不断进阶。本单元中需要学生理解的句子或基本问题如表1所示。
(二)在进阶性学习活动中巩固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
结构化的关系表现为有序的组织形式和构成秩序,并且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3]。为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在“半场2v1对抗中的传接球”一课学习活动设计中,对于基本问题进行思考:作为进攻方持球队员,如何抉择(运球突破进攻或传球给同伴)?以问题为“中点”,首先,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对这一策略的运用有完整的认识,随后通过教师对基本问题的追问(为什么是持球进攻或传球给同伴,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进行深度思考,通过不同答案进行思维的“碰撞”。继而教师对于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概括性总结得出结论:根据防守人的位置(靠近持球队员或靠近无球队员)选择突破或传球。随后让学生在限定区域内进行2传1抢的练习。在学生初步尝试运用策略的基础上,以游戏的形式提升任务难度,学生分组进行“2v1过线得分游戏”,核心任务没有变,但完成任务的条件从“接到球”升级到“通过配合使球过底线”。经过练习与反思,学生能在合作中完成“通过底线”的任务并得分,随后继续升级任务难度:“2v1投篮得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2v1的运用策略,还要能够将成功条件聚焦到最后的投进篮筐。这一过程的关联和进阶,充分体现了围绕本节课的核心任务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主教材学习活动设计及进阶关系如图2所示。
四、结束语
小学篮球课学习任务的构建,需要一线体育教师转变思想,主动加强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关注自身的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为学生深入参与篮球项目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此外还要关注篮球项目的本质、特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概念性问题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可实施的具体学习任务,以活动任务引领学生参与深度的思考与讨论,在知识与技能的构建中帮助学生形成高通路迁移,促使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本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小学三年级篮球课大概念提取路径与学习任务构建的策略方法,以期为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篮球课教学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1]张庆新,陈雁飞,黄春秀.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实战能力进阶导向下重构中小学排球教学内容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04).
[2]李焕玉,沈鹤军,李卫东,等.美国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借鉴与启示[J].体育学研究,2018(06).
[3]高航,高嵘.论运动教育模式的时代价值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20(01).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2022年度课题《小学篮球“实战比赛”情境教学模式研究》[HD2022-0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