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智共驱”下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2024-11-06卢凤萍张骏
摘要:面对“智慧旅游”发展的行业“外驱力”和“智慧职教”发展的育人“内驱力”,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需要在“双智共驱”背景下,打造“德技并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育服双促”的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加强组织、制度、条件保障,坚持党建领航、德技并育、产教融合、改革创新,从建设团队长效发展机制等多维路径出发,提升教师创新团队的综合素养,带动专业改革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双智共驱;旅游;酒店管理;教师创新团队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我国旅游和酒店行业持续转型升级,一系列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改变了旅游和酒店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提升了旅游者的感知和体验[1]。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实现“智慧”革新,扩大数字技术场景的应用,[2]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人工智能实训室等的广泛运用,以及专业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推广等,已经使得“智慧职教”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面对“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外驱力”和“智慧职教”发展的育人“内驱力”,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需要在“双智共驱”的背景下,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双重升级。
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头,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需要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加强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应对旅游行业智慧化发展新趋势和职业教育智慧化转型新挑战的必然之举和必由之路。
一、“双智共驱”视角下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方向
职业教育需服务行业的发展,契合行业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与行业发展更为贴近。[3]因此,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主动适应科技时代和文旅产业发展前沿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创立“面向时代、服务前沿、科技赋能、深度融合”的“科技+”旅游和酒店管理类专业改革新理念,挖掘专业发展新动能,探索专业改革新路径。具体而言,需要优化育人目标,明确学生科技素养、创新精神等科技时代所需素养的进阶培育路径,促进其核心竞争力与职业胜任力的提升;创新培养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为特色的旅游类专业教育改革,提升科技赋能的改革效益;更新培养内容,整合应用“智慧职教”信息资源载体,将“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最终达成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旅游人才的育人目标,实现传统旅游类专业的升级发展。
在专业建设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首当其冲。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指出,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教育部已经遴选了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单位。而国家级教师团队的建设对省级、校级团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针对“双智共驱”的发展趋势,可以将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方向拟定为:面向旅游及酒店业智慧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智慧化改革前沿,以旅游和酒店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以政行校企深度合作为路径,打造“德技并育型、产教融合型、科教融汇型、育服双促型”的混编式、高水平、复合化教师创新团队,并以教师团队“双智素养”的提升带动三教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专业发展,加强行企服务,输出范式和标准,辐射和引领旅游及酒店行业职教的发展。
二、“双智共驱”视角下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思路
结合“双智共驱”的发展背景,在创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服务旅游和酒店业智慧化发展为导向,以智慧职教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有效掌握为支持,以高质量的党建为引领,推动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4]具体而言,以下几点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坚持党建领航,指引发展。加强党对团队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数字化思政课程教育等智慧职教新手段,更好地构建旅游类职业教育大思政工作格局,为团队建设和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证。
坚持德技并育,培养团队。坚持价值引领、师德为上,锚定教师团队建设目标,依循旅游和酒店行业智慧化转型的特点,从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契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构建起教学团队能力标准体系,建立思政引领、产学研创、协同创新的团队建设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卓越团队建设。
坚持产教融合,合作共赢。聚焦旅游和酒店业智慧化发展前沿,构建现代旅游和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强化协同创新、汇聚政行企资源,推动校企双元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服务行业发展能力和培养高水平旅游职教人才的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形成范式。持续推进团队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服务行企等重点领域建设,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双智共驱”下的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范式,还可牵头组建跨区域教师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通过共建共享,共同促进我国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三、“双智共驱”视角下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路径
(一)目标导向,建立团队长效发展机制
锚定教师团队建设目标,从“双智共驱”的维度,构建起教学团队能力标准体系,建立思政引领、产学研创、协同创新的团队建设长效发展机制,推动旅游和酒店管理类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明确团队发展目标和路径,架构管理体系,制定学校全面保障机制;团队分工协作机制;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校际携手共建机制等机制。还可校企合作研发创新团队师资成长管理平台,加以推广使用。
(二)多维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
一方面要落实“四有”好教师要求。“四有”好教师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工作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5]要坚持价值引领、师德为上,实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专业的建设,以德促技,以技塑德。加强党建引领,紧抓师德师风,促进大思政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可联合校内外专家针对“双智共驱”的行业发展、职教改革大背景,开展旅游和酒店数字化运营、智能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技术攻关。
(三)梳理体系,打造教师“产教研创”能力
从“双智共驱”的发展趋势出发,构建旅游及酒店管理类专业师资能力发展体系,系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指导、技术技能创新等能力,形成可全国推广的师资培养与考评体系。可实施旅游和酒店经理人孵化工程,选派教师赴旅游和酒店类企业顶岗实习,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对旅游和酒店业智慧化转型的适应度。还可实施中外合作师资提升工程,派遣教师赴境外标杆院校考察,提升教师综合教学科研能力和国际化酒店人才培养的能力等。
(四)产教融合,推动专业建设新跨越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通过“双智共驱”视角下的教师团队的建设,促进旅游和酒店类专业发展,有效融入行业新标准、新技术和新工艺等;重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品牌化打造智慧化、数字化产业学院;联合行业、企业、院校做大做强全国现代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尤其是优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智慧职教手段助力专业转型发展。
(五)有的放矢,促进育人工作新突破
将教师智慧化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服务旅游和酒店业智慧化转型发展的能力与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校企合作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智慧化职教教材,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并在同类院校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智慧化教学方式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课堂革命,推进教育教学提升计划,提高教师智慧化、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打造优质课堂,建成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核心课程等。
(六)协同创新,打造科研成果新高地
从“双智共驱”的角度,在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同时,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校企协同打造创新发展中心,开展旅游和酒店数字化运营、智慧管理等面向智慧旅游和酒店业发展前沿的研究工作,打造“双智共驱”型的行业和专业研究平台,整合资源,分工协作,加强团队科研影响力。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学术论文和专著的研究工作。以研促教,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七)校企同频,构建社会服务大格局
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还要积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行业的品牌影响力,针对“双智共驱”的发展趋势,开展多类型、多项目的行企、院校服务工作。一方面,针对旅游和酒店业智慧化转型发展的趋势,勇挑重担,积极牵头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引导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智慧职教方式方法的推广普及维度服务其他旅游院校发展。比如从智慧职教手段的运用出发,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等不同层次的旅游和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师培训等。
四、“双智共驱”视角下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保障措施
“双智共驱”视角下旅游及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在本质上是以团队建设为抓手,以师资培养为切入点,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科研工作、服务行企和社会等一揽子工作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从院校层面上给予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尤其是对于省级、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更应该予以政策、经费等方面的多元倾斜,有效地开展建设工作,发展团队的榜样作用和引领效应,带动院校内涵建设的全面升级。具体而言,主要的保障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保障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对于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而言,职业院校主要负责人需要牵头成立团队建设领导小组,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并构建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双智共驱”视角下的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由于面临着行业和职业教育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只有职业院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团队建设领导小组才能够有效推动团队建设,实现集全校之力,促进师资培养的目标。此外,还需要组建专家指导组,聘请学者专家、行业领袖等对团队建设进行全程指导。通过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发挥,落实专业研修、企业实践等制度,引导教师成长。
(二)加强制度保障
为促进“双智共驱”下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职业院校可从学校层面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师资培养做出系统谋划。还可制定“青年教师双导师实施办法”“教坛新秀评选办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制定“教学名师评选办法”“师德标兵评选办法”培养卓越教师;制定“产业教授选聘及管理办法”,加强产教融合,引入行业优秀师资。在此基础上,还可结合团队特点,建立“团队教师培养制度”,激发团队发展活力,并以本团队发展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优化。建立“团队教学反馈与通报制度”,构建信息化教学质量监管平台,调控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效果。建立“团队全过程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设信息化考核平台,开展实时诊改等。
(三)加强条件保障
团队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可利用自身优势,充分运用行业和职业教育协会、学会的平台,以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以及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的建设等方式加强团队“朋友圈”构建,以更好地联合各类智慧化发展旅游和酒店类企业,以及旅游职业教育类院校共同开展师资培养、挂职锻炼、科研开发、实训基地共建等系列工作,为团队高水平建设助力。此外,充足的专项经费支持也是团队建设的必要保障。
智慧旅游行业发展的改革“外驱力”和“智慧职教”发展的改革“内驱力”对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教改教改,改到痛处是教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创新”可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6]通过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以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三教改革,带动“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的全面发展是旅游和酒店管理类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卢凤萍,张骏.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双智共驱”旅游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22(04):3133.
[2]吴沐优,白洁.智慧旅游背景下的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4(02):4246.
[3]王志芳.酒店类技能大赛背景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4(15):7577.
[4]翁铁慧.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3(09):1719.
[5]付天翼,姜黎.“四有”好教师的育人机理、时代价值与践行路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6):1720.
[6]叶秋池,杨晓.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的内涵、策略与评价[J].教育科学论坛,2024(03):687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智共驱”下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改革发展研究(2021SJA0780);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成果(202311);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数字驱动的深度学习型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C/2023/02/1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应用型旅游人才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2020SKJD08)
*通讯作者:卢凤萍(1984—),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及旅游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张骏(1984—),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及旅游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