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4-11-06朱晓琳

科技风 2024年30期

摘要: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背景,在分析新时期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的路径方法。具体从构建“三融”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强化校图书馆服务与支撑作用等方面,为推动会计学科新文科建设、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与提升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等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文科;科研创新能力;会计专业;本科生

一、概述

在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推动和新需求的产生以及新国情的要求下,中国新文科概念应运而生。创新型科研人才是实现新文科建设理念与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具备一定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不仅应强调文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而且要注重培养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视野与科研能力的新型人才。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刻影响着会计与财务行业的发展,也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会计学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彰显了鲜明的8e30bd325179b7e50fb9f196be8456e29a227988c3eb30216627355c59a46ec5交叉学科属性,与新文科的建设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本文基于新文科建设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具体探讨如何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并为推动会计学科新文科建设、培养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等提供对策建议。

二、新文科建设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要求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难以适应数字财经、智能会计的新要求,存在着科研素养和数据获取能力不足、管理素养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新文科建设对会计专业的升级改造、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会计专业的高等教育更应主动应对新形势给予财会行业发展的新挑战,迎接新时代赋予财会学科创新的新机遇。

(一)顺应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财会行业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以单一会计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为基础,这样虽然突出了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自洽性,但是形成了会计学与经管类其他学科、理工科等之间的壁垒,学科之间很少实现交叉融合,培养出的本科人才难以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新文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于本科专业的跨学科融合。以会计研究为例,除了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之外,越来越多地综合利用法学、哲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因此,为适应新科技革命下新产业新业态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新时期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应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顺应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

(二)培养科研素养与研究能力

新时代需要大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本科生不但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新文科旨在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开辟文科发展的新视野和新领域。新文科之“新”更是创新的“新”。其中,融合型的科研人才和强有力的科学研究对新文科人才培养起到支撑引领作用。面对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也转向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方法。与此同时,会计人员也面临被机器学习替代的压力。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会计专业本科生数据分析能力较为薄弱、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较为欠缺。在此背景下,会计专业本科生则应能够不断打破思维惯例,掌握相应研究方法,聚焦以数据技能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支撑的科研能力。

(三)创新创业和专业实践能力

会计活动始于管理,终于价值,以会计分析为纽带链接并优化管理行动与价值创造,赋予会计学科较强的应用性。传统会计学本科生实践教育侧重于以校内课程为主的会计核算类手工实验,普遍缺乏以解决复杂数字化管理问题为目标的综合性创新实践训练项目。这就导致学生对会计的实际应用及行业动态认识不足,在创新创业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较为欠缺。新产业新业态正推动着会计工作的6bcf7ad0632abf0b4a649fd88b4fec721fadf58d2f71c30aa7123968dc38351a数字化转型,更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深入应用新技术进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与专业实践。因此,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会计专业本科培养应着眼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要求,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和专业实践能力。

三、新文科背景下会计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为了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基于新文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教育的关系,从数字化经济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针对传统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弊端,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一)构建“专业融合、课程融合、实践融合”的教学体系

新财经对会计专业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手段、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的升级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新文科的“新”恰恰体现在回应新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应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多维度拓展会计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因此,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破“小文科”思维,放眼“大文科”视野,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1.专业融合

应对新经济、新科技催生出的新财经新趋势,会计专业高等教育应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不断推进专业建设、优化培养体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与经济管理学科等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智能会计人才。以专业设置为例,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跨校联合设置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南京审计大学将原有优势专业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嫁接,设立大数据审计、智能会计、金融科技等专业,实现文理交叉、多学科交融。

2.课程融合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目标,高校本科教育应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培养方案,达到培育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的目的。首先,升级改造公共课,增加现代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例如,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融入传统计算机课程,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教育,使会计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其次,改造专业课,即在原有会计学专业课程基础上,将新兴信息技术融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传统商科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能力。并采取相关举措鼓励跨学院联合建设新课程,激励教师开发新课程,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任意专业选修课”从其他专业及研究生类课程中修读课程。

3.实践融合

新文科会计学人才培养必须重视专业教育与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将创新能力训练融入培养计划中。由于会计学科较强的应用性,数智化实训是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会计本科教育应着力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推进实习教学环节深入开展,全面构建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纳入培养方案。在平台资源利用方面,一方面积极建设校内商科数智化实训平台,以培养大数据分析能力贯穿教学主线,以真实应用案例为依托,充分支撑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练习;另一方面,加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的作用,构建学界业界双向交流、优势互补的新文科协同育人机制。

(二)推动新文科会计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本科生科研创新教育的实现需要依托创新型培养模式,进而开阔学生创新视野、培养科研能力,为其在数字经济时代进行商业创新和价值创造做好铺垫。

(1)建成高质量的新文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组织模式。通过设立新文科书院、交叉学科实验班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跨学科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的会计学专业人才。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创设会计学(新文科创新实验班),从工科专业大二学生中选拔20~30名,采用书院制教育模式单独编班培养,并通过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精神的培育与科研能力的培养。(2)新文科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会计专业教学应将传统培养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一方面,积极推行本科生分类培养,针对学术导向型培养方向,重点培训多种管理学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针对创业就业实践导向型培养方向,则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智能会计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应以“授人以渔”的心态讲授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鼓励学生摆脱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创建自由宽松的学术创新环境。(3)深度转变课程教学范式,将现代技术与“研究性教与学”深度融合。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大学生慕课、学习通、网络直播等线上平台,促进研究方法教法创新、提升智能会计相关实验课教学效果。

(三)建立健全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针对本科生开展系列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潜力和创业活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会计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本科生培养的循序渐进地展开,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在现有培养体系中,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地融入科研创新训练。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推动大一学生较早接受科研启蒙,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如聘请校内外资深教授通过讲座培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以激励新生的研究志趣与创新意识。其次,优化大二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强调科研能力训练。如开设文献检索课、研究方法入门课,结合线上资源开展信息甄别、文献检索、专业文献阅读、学术写作规范、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等科研素养与基础能力培育,并以学年论文或案例分析形式考察其科研能力水平。再次,强调大三学生走出传统课堂,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在实践中强化批判性思维与科研方法的应用,为其在会计领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工具、新观点或新方案打下基础。最后,以毕业论文为载体,系统培养大四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将四年一贯导师制贯穿于论文选题、文献检索、思路设计、实施研究的全过程,无疑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科研能力,乃至提升学生继续学术深造的可能性与就业实践能力。

(四)强化学校图书馆对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科研辅助单位,应积极助力本科生人才培养,不断拓展和提高图书馆的支撑作用,激励本科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首先,树立本科生科研服务意识、探究本科生科研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强化为本科生服务的意识,主动探究本科读者的科研需求,并加强宣传,让更多的本科生获知并利用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其次,拓展图书馆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提供分阶段科研素养教育。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入馆教育、讲座培训、文献检索课、嵌入教师课堂等形式,激励新生的研究志趣,培养科研意识;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可开展包括文献综述、学术写作规范、大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的讲授,以支持其论文写作、创新竞赛等研究活动。最后,加强本科生科研支持服务的线上与线下空间建设。通过建设“本科生研究指南”线上空间板块与乐于体验的实体空间,构建本科生科研支持服务一站式平台,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本科生科研支持服务。

结语

新文科建设以创新为导向、以融合为理念,面对数字经济下新财经对创新型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应主动贯彻新文科理念、顺应学科融合趋势,着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通过推动会计学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构建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培养出具备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会计本科毕业生,实现创新型国家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显军,陈清蓉,温素彬,等.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22(3):135140.

[2]陈进华,张晨.建立多点支撑的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9(17):5456.

[3]陈静,张龙云.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1):6668.

[4]罗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1(12):48.

[5]江涛涛,王文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21(21):173176.

[6]唐衍军,蒋尧明.跨界教育理念下的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通讯,2021(11):161164.

[7]王佳凡,王俊哲.新文科背景下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Z校为例[J].管理工程师,2023,28(4):7175.

[8]赵春清,李晓东,郝伟斌.基于“管工结合”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郑州航院商学院会计学类专业为例[J].会计之友,2022(4):149152.

[9]张敏,王银屏,李昂.新文科背景下的商科学生项目制学习方法——以智能会计专业为例[J].财会月刊,2021(23):6367.

基金项目:河南省2023年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虚拟教研室”;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hjy2240

作者简介:朱晓琳(1990—),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