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土情境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案例研究

2024-11-06裘伟东周慧本

地理教育 2024年11期

摘 要:地理深度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教学案例,结合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尝试基于乡土情境与深度教学之间关系的视角,探讨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案例设计,提出实施方案。

关键词:深度教学;乡土地理资源;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11-0025-06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学习来源于生活环境又反作用于生活环境。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引入地理课堂,可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应积极建设结合当地乡土地理资源的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以达到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应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设计与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将获取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相结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品质,触发高阶思维的形成,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为例,以乡土地理资源为载体;以情境问题创设为途径;以探寻高中地理深度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为目标,设计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案例。

一、深度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深度学习是深度教学的逻辑起点,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接受知识,以提升自身能力为目的,运用高阶思维活动将新旧知识建立逻辑联系而进行的深层次学习。深度教学是一种超越表层教学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教学的实施是在解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融合真实复杂的情境,设置层进式的教学任务,研究学科的内在逻辑联系,感悟学科的内在价值,实现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2]。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深度教学是一种以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色,认为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是知识体系结构化、高阶思维的培养、思维方式的进阶和人地协调价值观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以及对自我思维的提升与历练,最终目标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的特征体现在教育学立场的知识观、层进式的教学目标、生成性的教学、进阶的思维层次、多元的教学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深度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着手,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设置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交互式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辩证、批判的思维和创新、决策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知识认识世界,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反思自我。

二、高中地理深度教学中融入乡土情境的必要性

1.利于学生结构化的知识建构

高中地理追求的深度教学是将破碎、浅显、松散、机械的知识通过连续、递进的学习探究活动,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知识体系建构过程[3]。地理深度教学是建立在结构化的地理学科知识基础之上,而乡土地理资源蕴含大量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是教师可利用的现实教材,且存在于学生周围环境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层次性的教学任务、递进式的教学问题、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支撑,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达成新课标内容要求的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2.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及思维层次的进阶

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学科思维,由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和自我整合三方面构成。学科思维具有进阶性,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角度看,思维层次是可循序渐进地从低阶记忆、理解、应用发展到高阶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需要低阶思维的支撑和滋养,低阶思维需要高阶思维的统领和激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他们才能在真实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中深入理解地理核心概念,在解决结构不良的地理问题时,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学习,形成和运用发展性思维,包括地理综合思维、地理辩证思维、地理批判思维和地理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乡土教学案例能创设出一“境”到底的教学情境、能以某一主题将教材内容完整呈现,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和统领性任务,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思维路径,从而实现学生学科思维层次的进阶。

3.利于学生知识意义和价值观的建构

真实的乡土情境教学案例能深入知识的内在逻辑,鼓励学生舍弃表面浅显知识的学习,挖掘知识的深层价值,帮助其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最终实现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连贯性的乡土情境,设置指向知识意义和价值观建构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通过师生互动,创造一个有人文情怀且赋予深层教育涵养氛围的课堂,使学生愿学、乐学、能学。乡土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达成深度教学的目标。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情境的创设原则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师生所处的某一具体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体现区域特色并有积极意义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地理、历史、文学、风俗、科技、生态、生活生产经验等方面。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乡土情境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坚持科学论证以确保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的高中生[1]。高中地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应选取科学权威的课程资源,将课标、教材与真实的生活事象有机结合,以课标要求为目标,以教材知识性语言为导向,以官方资料为载体,构建科学性的乡土学习情境。

2.整体性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征,高中地理教学应以区域为背景,综合要素、时空与地方[1]。乡土情境的创设给予学生具体、熟悉、真实、复杂的情境,通过学习让学生感知乡土情境中地理要素随时间轴线、空间尺度转换而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迁移应用至实际生活,学会整体性地看待区域,分析地理问题。

3.深刻性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是一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选取应使学习过程具有递进化的特点。由表象、具体的乡土情境着手,通过不断拓展乡土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地理事象的对比、迁移、演绎、归纳等,逐渐凸显核心、抽象的地理本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

4.教育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中地理教学应秉承立德树人的原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感受家乡的独特与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增强学生用地理眼光对比和审视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国际视野,实现地理思政教育,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与功能。

四、基于乡土情境的深度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框架设计

“地”是地理原理、规律等在课堂中生成的载体,贯穿始终的情境主题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进阶,探寻地理事象的本质,归纳其中的“理”,并通过迁移应用,将“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依据单元及课时核心概念,交通运输是区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促进区域内部及区际之间的要素合理流动、缩短时空距离、辐射相关地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同时,交通运输的建设过程本身也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因而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交通运输布局的时空变化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是人地协调发展的体现。结合教学内容知识线索与乡土情境之间的关联性,本文以家乡芜湖交通运输的时空发展为情境背景Wa/z+nWQJjuw2DMMrqYf4n/frhDwaZQBuibtmW4ciyU=,旨在通过具身体验乡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2.案例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多种多样,选取家乡典型的运输方式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熟知的地理事象出发,理解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芜湖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水运是芜湖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是芜湖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案例之一。由于水运主要从时间尺度进行分析,布局变化主要由青弋江向长江转变,空间尺度变化较小。因而,本节课教学又选取了铁路运输,空间视角从城市内部的轻轨交通转向区际联系的中欧班列,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从时空综合角度看待区域交通运输布局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1)教学目标

本节课依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的设置从“学会知道”到“学会做到”再到“学会发展”不断递进。教学目标如下:①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家乡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②能够理解青弋江对十里长街、长江对芜湖米市、芜湖港对奇瑞、铁路对区际、轻轨对市区内部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③能够结合材料,动态、综合地看待经济要素、辐射范围、产业部门等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④能够理解和运用单元及课时核心概念,归纳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设计主要指向原理学习、能力培养、知识迁移和价值观融入等方面,本文在核心问题“探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引领下,将学习内容分解为“探究水运布局变迁对芜湖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探究铁路运输布局对芜湖经济发展的影响”2个子任务,再将子任务不断细化,形成层次性的特点,实现具有逻辑性的链式追问,以知识、能力要求不断递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图2)。

3.教学设计

五、结语

本文以人教版《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为例,创设乡土情境和学习任务,设计并实施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案例。深度教学可表征为3个“建构”——知识建构、思维建构和价值观建构。创设乡土情境在高中地理深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理解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地理学思想方法和逻辑;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进阶及高阶思维的发展;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结构化培养以及情感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从而实现“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衔接与融合,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陈小兰.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以“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为例[J].地理教育, 2024(S2):44-45.

[3] 邰英角.“三阶五化”:大单元框架下地理意义建构学习的路径与实践[J].地理教育, 2024(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