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育人导向与时代特色

2024-11-06吴志峰施美彬余建清惠丹

地理教育 2024年11期

摘 要:理解并用好新教材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抓手。粤教版新教材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遵循地理学科逻辑特点,构建了基于大单元、核心概念的课程结构体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境出发,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与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重点介绍了粤教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时代特色,以便一线地理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从而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关键词:粤教版地理教材;新课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11-0014-04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新时代赋予教材编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教材编写工作者们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修订和编写的粤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以下简称“粤教版新教材”),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挥了地理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确保了教材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与适切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粤教版新教材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2],系统融入并渗透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重大主题。

1.反映新时代发展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粤教版新教材通过多种形式反映我国在科技、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成就,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例如,七年级上册“太空探索”一节中,以“我国的探月工程”导入,设置“中国航天成就”框题,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在“世界的文化”“全球发展与合作”等主题内容中,巧妙结合全球文明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2. 弘扬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

粤教版新教材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引领学生理性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基础及其蕴含的丰富地理知识,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七年级上册在“公转与自转”学习内容中,以“二十四节气”为例讲述地球公转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八年级上册更是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题,系统讲述我国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地域文化,着重体现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3.体现国家战略,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

地理学科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地理学重要的时代使命[3]。粤教版新教材注重体现地理课程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例如,八年级下册在“中国的区域划分”一节中,结合我国地理学者开展区域划分的科学史和科学家故事,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应用价值[4],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教材中还阐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和知识逻辑,鼓励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高远志向。

二、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粤教版新教材以地理核心素养为谋篇布局的纲领,统筹安排主题内容,突出地理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和功能。依据培养人地协调观的价值线、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思维能力线、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行动品质线螺旋递进、重点强化、交叉反复,拧成一股“核心素养目标绳”,贯穿于教科书编写全过程。

1.突出人地协调观

粤教版新教材在内容逻辑上,以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逐步深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适应、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脉络,不断加深对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内涵的理解,逐步建立人地协调观。例如,七年级下册“巴西”一节,按照“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开发—绿色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从发展、动态的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建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滋养人文情怀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2.强调综合思维

粤教版新教材以地球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侧重对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和时空变化的描绘,从地理要素、要素间关系、区域发展特征与联系等视角,重构了整套教材的学习脉络和框架结构,使整套教科书更好地从要素的知识、时空的知识和地方的知识3个维度综合、系统地呈现地理概念、规律和过程。例如,八年级下册讲述“成渝地区的城乡发展”时,通过成渝地区2000 年、2020 年2个时期的城镇分布图及相关文字和景观图,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思考该区域的城乡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地形、河流、交通等)以及城镇数量与规模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影响的分析能力以及从发展、动态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观念,从而达成对综合思维(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有效培育。

3.凸显区域认知

粤教版新教材在讲述地理要素时注重空间分布和差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区域”思维,形成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特定空间的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在区域地理内容板块,注重认知逻辑的建立,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分析区域间与区域内的联系,评价区域的开发条件与方式,进而推测、描绘区域的发展图景。例如,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中,以“我国油菜花盛开的地区差异”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探寻“油菜花盛开”这一地理现象的空间规律,比较、归纳区域差异,进而思考其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培养学生从空间和区域的视角认识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4.贯穿地理实践力

粤教版新教材以“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开篇,并在整套教材中不断迁移使用、反复强调,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的工具、技能和方法,鼓励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在真实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处理生活中实践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实践意识和求真务实的意志品质。各册均结合课程内容,适度设计了绘图、制作、观测、判读、考察、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操作类活动。例如,七年级上册在 “天气与气候”的学习内容后,设计了“家乡气候调查”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天气安排出行计划,鼓励他们实地参观气象站,收集气候资料并绘制图表。

三、优化课程结构,创新内容体例

1.以学科逻辑构建结构框架

粤教版新教材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按照认识地球家园的视角、尺度变化(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和区域认知的逻辑顺序,构建了基于大单元教学、学科核心概念的教材结构体系,使整套教材的内在逻辑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图1)。

总体上,七年级以学习“世界地理”为主,八年级以学习“中国地理”为主。上册从学科核心概念的视角组织单元主题的学习内容,按照学科逻辑呈现核心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要素间的联系,为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奠定认识区域要素的思想方法基础;下册按照区域认知的逻辑主线设计单元主题,呈现人类地球家园的丰富多样性及不同区域中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启发学生探索发现世界区域复杂多样性的潜在空间规律与联系,通过要素综合、尺度变换,促进学生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螺旋上升,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的逐步复杂化、学习活动难度的不断加深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2.创新单元编写体例

根据内容体系和地理学科学习方式与过程,粤教版新教材系统考虑单元各节、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关系,合理安排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的分布,并创新编写体例,设计了指向不同教学目标、功能互相配合的栏目(图2)。

“单元导读”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自主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问题思考”通过地图、图表提示内容重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和地理思维,同时掌握地理方法;“活动探究”设计探究性、阶梯性、开放性的问题任务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技能、原理、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内化知识;“案例学习”通过典型性、说明性的事实材料,培养学生对地理原理、过程与变化的理解掌握;“地理博览”通过科学史、科学家故事、学科前沿等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科情怀;“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迁移应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能力,这些活动大部分可转化为地理实践的教学资源(表1)。

3.突出跨学科主题学习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粤教版新教材按照真实性、趣味性、学科性和活动性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学习阶段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了8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或当前世界与我国的重要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设计任务链,引导学生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地理+X”的综合学习[5],实现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表2)。

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粤教版新教材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在内容组织及活动系统、评价系统的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粤教版新教材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鼓励开展地理实验和户外实践,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1.情境导入,问题驱动

粤教版新教材注重通过问题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开展项目式学习,在完成具体的探究任务过程中,掌握必备方法和技能,并用其解决问题,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粤教版新教材在每单元的导读页,均以“问句+行为动词”的形式给出学习目标——这也是对课标具体内容要求、学业水平要求的呈现。每一节均从情境化的“自主学习”开始,精选富有时代性、学科性、生活性并与本节内容紧密相关的鲜活素材。同时,设置递进、开放、探究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本节的内容要点,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回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进入“沉浸式学习”的状态。

2.学习活动多样化

新教材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量运用数字地图、数字资源以及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使学习内容直观性极大增强。同时,设计了包括实践类、材料分析类、探究类等类型的多样化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广阔空间,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知识构建。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天气与气候”中,以“模拟播报天气预报”为活动内容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信息处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环节中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粤教版新教材也为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做出了关键指引,不仅使课堂的教学主题更突出、目标性更强,便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新课标对应条目,也能指引教师在相应内容的教学环节中开展问题导学、案例导学、探究导学,实施课程综合化教学,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

3.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粤教版新教材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强调对学生思维、表现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引导、改进、激励功能,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在师评、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例如,在八年级下册主题活动“创作、表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情景剧”中,活动评价包括“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民俗、文化传统等的认识是否准确”,也包括“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是否默契,创作的情景剧是否完整、合理,表演是否流畅、有趣”。这样的评价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教—学—评”交织融合,不仅评价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程度,也评价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可体现学生在解决复杂、不确定性地理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过程和关键能力。

五、结语

全面修订、重新编写的粤教版新教材准确、全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具有突出的育人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希望广大一线教师仔细揣摩、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发挥教材各特色栏目的作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韦志榕, 朱翔.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 樊杰, 李思思, 郭锐.中国式现代化与我们的使命担当:对地理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的讨论[J]. 经济地理, 2023, 43(1): 1-9.

[4] 袁孝亭, 蒋连飞. 地理学思想之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 2023, 43(8): 123-129.

[5] 施美彬, 何亚琼, 黄伟. 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23):26-29.

通信作者:施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