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全命题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4-11-05柯幼娣
摘 要 全命题作文是初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写好全命题作文,是现阶段初中语文一线教师的重要课题。立足读写结合的视域,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围绕标题、结构、细节和批注四个重要元素,探索积累素材、梳理思路、细节描写和作文评改的指导策略,让学生掌握全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增强他们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全命题作文 《背影》
全命题作文指的是在限制题材、体裁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作的一种作文模式。在全命题的写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素材积累不足、主题理解不深、写作方法单一等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直影响学生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质量。朱自清的《背影》用细腻的笔触、朴素和自然的语言,刻画了生活片段、描摹了一个深情的父亲形象,展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情。对于初中生而言,《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名篇,也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要根据《背影》的文本结构和主要特征,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入手,引导他们积累作文材料、梳理写作思路、学习描写手法,并鼓励他们品评写作成果。
一、以标题为核心,积累作文材料
材料是作文中的骨架,是构成作文的主要元素,如果素材不够丰富,那么写出来的作文也会干瘪无味、缺乏吸引力。如何更好地搜集作文材料、怎样才能搜集契合主题的优质材料是当前语文教师着重思考和探究的问题[1]。
全命题作文,直接给出作文的标题,意在让学生根据作文的标题以及相关的写作要求,选取材料、组建文本。由此可见,在全命题作文的写作中,标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要素。《背影》一文,是一首以亲情为主题的回忆性散文,它赞扬了深沉、伟大的父爱,讴歌了人世间的至真情感。作为一篇教读课文,其阅读价值和文学地位十分深厚。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往往能够通过文章中自然、质朴的语言,感受到萦绕在父子之间的脉脉温情。在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编选了“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的思考探究题,将阅读的焦点放在了文章的标题上,意在引导学生探究标题的含义,让学生明确标题的价值。《背影》这个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从浅层含义讲它指的是文本中作者所描绘的四次背影;从深层含义来看,它指的是“背影”中透露出的深沉父爱。在整篇文本中,标题的浅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是两条无形的线索,贯穿在文本的始终。在阅读时,学生在未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即可展开猜想和推理,进而明确文章的内容与“背影”息息相关,并在正式阅读的过程中梳理“背影”的浅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通过对文本标题含义的解读,可以初步确定作文的内容,这说明,文本标题与文章内容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结合《背影》的阅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章的标题为核心,搜索和积累丰富的文本素材。比如,当全命题作文的标题是《背影》时,学生要以标题为核心,围绕标题的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展开素材搜集活动,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知,若学生以“背影”为标题,需要聚焦标题的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一方面,从浅层含义来看,学生需要明确“背影”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和结果。当理清了这些要素后,再结合真实的经历进行适当的完善;另一方面,从深层含义来看,学生需要确定背影的主人公是谁,要借此抒发怎样的感情。在捋顺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后,学生确定作文的材料。
二、以结构为线索,梳理写作思路
结构,是一篇作文的关键组成要素,它犹如身体的骨架,起到支撑、架构的作用,如果一篇作文的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那么它的表意功能和抒情效果等,都会大打折扣[2]。《背影》一文,以“背影”为主要线索,紧扣父亲展现出来的四次“背影”,呈现了文章的情节、刻画了一位质朴的父亲形象。以图2为例,《背影》一文中的四次“背影”,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第六段以及最后一段。
由《背影》的写作经验可知,在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某一种情感、某一种事物等,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在文本的始终,并围绕这条线索谋篇布局、巧妙构思。比如,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模块中,要求学生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在梳理写作思路时,学生可以仿照《背影》的结构安排方式,以“节日”作为贯穿整篇文章的线索,围绕“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习俗”“节日中的情感”等要素进行写作,这样即可优化作文的结构、增强作文的逻辑性。
通过梳理《背影》一文的结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全命题作文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也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作文思路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能写出逻辑缜密、布局精妙的作文。
三、以细节为对象,学习描写手法
在具备丰富素材、合理安排结构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也要细致地描摹和刻画作文中的人物、事物等,这样才能将作文写得生动、写得有感染力。所以,在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手法,让他们掌握写得生动、写得具体的技巧[3]。《背影》一文,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作者描写了多处细节,如动作细节、外貌细节等等,这些细节中体现了朱自清卓越的描写功力。如在送“我”上车这个情节中,作者连用“讲定了价钱”“拣定”“嘱我”等多个动词,凸显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流露出父亲对“我”的疼爱。另外,在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情节中,朱自清用了“蹒跚”“探身”等动词,写出了父亲“两脚再向上缩”等动作特点,以“副词+动词”的语句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凸显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爱意。此外《背影》一文中的外貌描写十分简洁,作者仅以“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等简单的词句,便描绘了父亲的外貌特点,展现了一个为了生活不断奔波、为儿子尽心尽力的父亲形象。根据此文中的外貌描写学生可知,在描写人的外貌时,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喜好、身份的素材,这样才能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外貌细节。
在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需要,采取不同的描写手法、精心地雕琢细节,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或者事物特征的素材进行着重描绘,以此增强人物或事物的动态化特征,并强化作文的艺术色彩。
四、以批注为手段,品评写作成果
作文评改,是全命题作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自省、自查的主要途径。八上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提出了“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背影》一文的阅读中,学生可以借助批注阅读的手段,品评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在批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出“作者为何要重点刻画这一次的背影呢?你能否运用批注阅读的手段找出原因?”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批注阅读,如:
◆父亲的穿着——“黑”“深青”(穿着朴素、内心沉重)
◆父亲的姿态——“蹒跚”(年纪大,行动缓慢,腿脚不方便)
◆父亲的动作——“攀”“缩”“倾”(步履艰难)
◆原因——写出了父亲行动的缓慢与艰难,凸显了父亲的爱子之心,打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场景。
在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亮点,体会文本中透露出来的深刻感情。借助《背影》一文的批注阅读经验,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利用批注阅读的手段,对全命题作文中的语句、段落等展开细细品味,明确字词、语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每一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并根据批注阅读的意见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4]。
五、结语
全命题作文是初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一直在写作教学中的重难点。基于全命题作文的教学现状,立足读写结合的视域,以标题为核心、以结构为线索、以细节为对象、以批注为手段,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梳理写作思路、学习描写手法,也品评写作成果。在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借助《背影》这一散文名篇,可掌握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也能改变一直以来全命题作文写作的缺陷与不足。
参考文献
[1]朱 凤.初中语文人物作文写作教学指导策略[J].作文,2023(44):53-54.
[2]陈 佳.以朱自清《背影》为例探究初中全命题作文教学思路[J].语文天地,2022(10):48-49.
[3]陈圣芹.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指导方法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2(13):62-64.
[4]陈丽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策略探究[J].语文新读写,2022(04):56-58.
[作者通联:福建南安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