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探究

2024-11-05田淑玲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10期

摘 要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写作的主要文体。记叙文写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素养。在初中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攻破写作教学难关,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文章立足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从“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解读”“写作主题的设想与运用”及“谋篇布局的训练与互动”三个方面切入,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 写作教学 写作素材 审题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方面难在费时费力,另一方面难在教无抓手,难在效果不佳[1]。虽然很多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方面进行尝试,并用了很多方式方法,力图摆脱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困境,提高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但实际上,记叙文写作教学还是很难有效驾驭,并面临很多问题,导致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堪忧。就现阶段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情况来看,学生出现的问题无外乎无事可写、无情可表、无病呻吟,究其原因,是学生心中无物,导致他们没有内容可写,缺乏对素材的积累,想法千篇一律,谋篇布局毫无章法。如何探索一套有效、系统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使写作教学更上一个台阶,迫在眉睫。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解读

1.文学作品

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后被编入教材的名家名作,所以,教师在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时,也可从教材出发,带领学生总结、筛选、收集可资利用的素材[2]。如《散步》一文,作者将这一寻常不过的小事放大,传递了尊老爱幼与敬畏生命的深刻主旨。按照群文阅读模式,教师可以将《散步》同《老王》《台阶》《社戏》等文章联合教学,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巧妙构思,如何做到以小见大的,总结不同作者的写作技巧与亮点。除此之外,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为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根据这一主题,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四季景色的名人名篇,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积累相关写作素材。例如,丰子恺在《桂林的山》一文中描写了山的特点、个性,由景及人,歌颂了广西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学生在阅读名家名作之时,要对素材进行总结与提炼[3]。

2.日常生活

记叙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记录生活与抒发情感[4]。教师在指导写作教学时,应当让学生学会提炼生活经历,细致观察生活,这是积累素材的关键。例如,2016年湖北宜昌的中考满分作文中《有你相伴,我心怡然》中,考生虽然围绕老生常谈的母爱话题,却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另辟蹊径。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叙了母亲与“我”的点点滴滴,通过对母亲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让人产生情感共鸣,这便是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的结果。小事件、小人物随处可见,只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悟。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让他们记录生活,如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食堂打饭的阿姨、马路执勤的交警,他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采访的形式,每天见面问候他们:“您每天做多长时间卫生?”“您对那些乱扔垃圾的人怎么看?”“您每天几点起床?”“工作中,您最开心的一刻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根据他们的回答,学生便可大致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通过短短一天的缩影,感受不同工作性质的人的压力和艰辛,同时,根据他们在采访时的回答也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乐趣。针对素材的选取,不仅要有新意,还要有意义。所选素材应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给予读者一定的认识与思考,这样才能感动读者。传递信息、抒发情感是记叙文交叉呈现的内容。学生们只有习惯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感受,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并能打动人的记叙文。

3.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衍生并创造很多优秀素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也颇受初中生青睐。但影视资源的开发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项巨大挑战,教师应选取那些既具有审美价值,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影视资源。例如,在《布衣中国》里,镜头落在大山之巍,旁白从袅袅婷婷的雾光之中讲解布衣的悠久历史。在此之前,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仔细关注过我们身上的衣服,这样的视觉盛宴会激发起学生对表达物品特征的强烈愿望。《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很多旁白,伴随着美食的聚焦镜头,修辞独特,这些也是学生在平时描写中接触不到的。所以,教师可以着意引导,并对相关影视资源进行分类,每月设计四个课时组织学生观看,要求他们写影评,进行素材积累。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写作主题的设想与运用

1.审题有技巧

审题是关键。学生若想写好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仔细研读题目,从中梳理更符合审美价值与时代背景的主题。教师应着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首先是传统视角,明确告知学生文章题目的含义;其次是新颖视角,即绝大多数人很难想到的视角,只要不跑题且符合主题,学生即可畅所欲言。

对题目的精准分析,应当具体到每个文字上。如2018年河南中考作文题《最懂我的那个人》,文章应重点讲述“我”与那个人之间的关系,“懂”字可以理解为包容、熟悉等,“最”作为程度副词,当与其他人形成比较时,“最”懂“我”的人只有一个。如此一来,文章的方向与思想基本敲定。接下来,学生可以写朋友、父母、老师等人群。按照传统的写法,可以写自己与朋友、亲人或者教师、同学之间的故事,通过列举几件小事,详略安排得当,说明他为什么最懂“我”。如果想用新颖的视角,可以将自己置身于更广阔的天地,比如在大自然、书画之中寻找灵感。其中,有考生写史铁生在地坛思考生命,从容面对死亡,虽然斯人已逝,但残缺的身体在时光长河里静静聆听地坛的声音,史铁生成了最懂地坛的人,最懂“我”的人。独特的视角与立意获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在经典之中感悟生命的厚重,寻找情感共鸣,无疑让作文的立意深远悠长。把握两个视角的审题技巧,学生便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最有真情实感、最有创意的记叙文。

2.立意有要求

立意应当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初中生正处于三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多道理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方能悟透。因此,对于记叙文的立意,很多学生无法依靠自身解读找到更合适甚至更高级的立意,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的立意进行相关指导,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写作提供更新颖的角度。例如,在题目为《家》的中考作文中,如果立意较大,则文章会稍显空洞,因此可以将视角切入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班级或者自己的宿舍,大主题小角度,更有利于学生抒发所思所想。相反,在题目为《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作文中,学生便可跳出周边生活的小视角,将小我引申为和谐社会、和平与发展、地球家园的境界,小题目大主题,也彰显了学生的眼界与格局。不仅如此,一篇好的记叙文之所以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还有可能是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赋予了它更多的含义,如在《凡世里的微感动》习作中,有学生将外婆在听戏时的感动生动记叙出来,将古代崔莺莺西厢待月、杜丽娘牡丹亭寻梦、李香君血染桃花扇的古代故事照进现实,独特的生活感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学生良好的文字功底。疫情中的逆行者、坚守的乡村教师……普通人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可供下笔的素材。好文重在立意[5]。

三、成功者先计于始——谋篇布局的训练与互动

1.点题训练

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应注意在文章的开头、中间与结尾等较为醒目与关键的地方放入点题句,还要在整个行文过程中多次将写作内容同题目相呼应,这样既不至于偏题、跑题,又能让中心更突出、立意更明显。教师在开展点题训练时,可依托教材课文《背影》,让学生找到“背影”二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哪些地方,思考它们是如何做到点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总结出“背影”一词在文中共出现四次,分别是在课文的开头、中间与结尾处,且前后内容呼应衔接,均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教师继而逐步引导学生总结点题方法:(1)开门见山。在文章的开头处加上题目中的关键词或直接引用题目。(2)概括式点题。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可适当出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让写作不偏题。(3)在结尾处点题。加上题目中的关键词或直接点明题目,突出中心,升华主题。最后,再让学生修改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的开头、中间与结尾处。经过这样的点题训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避免出现正文偏题的情况,也增强了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自信。

2.详略得当

记叙文写作要求学生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与详略。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拿出本班学生写作中明显出现详略不当的文章,让他们讨论该作文存在的问题,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这篇文章,通过阅读能大致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我”与朋友小英在去找小祥的路上闲聊,以及被狗追的场景,流水账式的写作,言之无物,特别是对于被狗追的场景,简单略过。经过一番交流和探讨,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问题是详略不当。接下来,教师结合题目,指导学生安排详略得当的写作。由题目可知,“难以忘怀的一幕”应当是文章重点描写的部分,对于其他场景则可一笔带过。

详写部分为“我”与小英被狗追的场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与修辞手法的使用,详写“我”与小英被狗追的场景;略写部分为“我”与小英去小祥家路上闲聊的场景及事情起因,一笔带过即可。学生知晓了本篇文章的病因所在,也掌握了修改技巧,如此一来,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展开详细描写,而一些写作能力欠佳的学生也能通过本次学习了解事件的详略安排,概括事情的起因。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对记叙文的详略安排也能了然于胸。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表现人物动作、心理、情感态度或景物等细枝末节具体生动的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绝大部分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功力还远远不够。有关细节描写的方法,如使用动词,细化动作;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增添神韵;突显人物形象,增加自然环境等层次描写;通过类比联想,增加内涵。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例,文章重点放在了“我”与小英被狗追的场景中,为了增添这一幕的凶险性以及“我”与小英的紧张心理,可增加对二人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营造紧张的氛围,突显二人被狗吓到的形象。或者增添心理描写,体现二人的紧张、害怕与无可奈何,这样一来,学生对细节描写产生的作用与具体应用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而这样的细节描写让文章言之有物。

优质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像是带领学生进行一场愉悦的精神游戏,师生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经过素材积累、主题设想与谋篇布局的系统性训练,笔者相信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找对方法,攻破难关,言之有物,不断进步。同样,在今后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写作记叙文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孙 利.例谈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23(11):76-77.

[2]孔亚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方法简析[J].新作文:教研,2020(1):177.

[3]张 辉.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学法传授[J].学苑教育,2019(24):37.

[4]李林津.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价值[J].新作文:教研,2022(1):55-56.

[5]郑启想.叙事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5):148-149.

[作者通联:浙江海宁市浙师大附属

海宁聆涛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