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
2024-11-05蒋艳明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古诗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三新”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课程 新教材 新高考 高中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教育改革浪潮中,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古诗文的经典篇目、深入理解其内涵意蕴,更要引导学生去领略古诗文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提升个人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古诗文的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教学方法也呈现出更加灵活与创新的态势。新教材选文不仅注重经典篇目的传承,还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将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特色、反映社会风貌的古诗文纳入教学范畴。这样的选材策略,不仅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更丰富的文化瑰宝,也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与此同时,新高考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方式也由传统的以知识点考查为主转向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深度阅读、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意,让他们在古诗文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2.学生需求与兴趣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高中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得到了有效的增强。他们在学习中不再满足0OYXywlgyaq0AjYCgJI2MmsleCjTc5V+bWzMZbXSVPA=于对古诗文的字面理解或是机械记忆,而是更加渴望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文化内涵,更关注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古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以及人生哲学,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有效传承中华文化。因此,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挖掘和传授古诗文人文精神,更加关注古诗文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将古诗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共鸣,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学理念滞后
通过实践与调查,部分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仍然坚守着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未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他mbbdZG14gxoDtVLFi7bIuGlk9ROpmJu5+O4csIEmTMU=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古诗文中字词句的详细讲解,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文本表面的解析上,而忽视了古诗文所展现出的深邃意境和丰富内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字面意思,但却无法引导他们深入感受诗文的内在美。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对古诗文的表面理解上,无法真正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所在。同时,由于缺乏对诗文整体意境的把握,学生也难以形成对古诗文的深刻记忆和长久兴趣。
有些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古诗文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对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这导致学生无法从古诗文中获得审美体验,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注重能力培养
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将古诗文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挖掘诗文中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古诗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细心品味诗文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味和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例如,在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将诗中的意象具象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奇幻世界。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关注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如“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所传达的惊心动魄之感,从而加深对诗文内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此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统。教师应注重将古诗文教学与历史、文化等相关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来讲解《蜀道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蜀道难》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蜀道难》中反映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如诗中对蜀地山川的描绘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关注。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展示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在教授《琵琶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描绘古代琵琶演奏场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描述的琵琶声与演奏者的形象。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琵琶演奏的音频,让学生聆听那悠扬动听的琵琶声,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演奏现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中描绘的音乐之美,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对琵琶声的细腻描绘和独特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角色扮演则能够让学生亲身扮演诗文中的角色,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诗文中的情感与情境。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将古诗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在教授《登高》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登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体验。选择一个适合登高的地点,带领学生一起攀登,让他们亲身体验登高的过程,并尝试将所见所感与《登高》中的诗句相联系。在实地体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感受空气的变化,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加深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实用性,还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古诗文。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学习和BmzW8AlSXRnfwqtyuzC3+tR08Q4rNqJRvtlGMgdvJlQ=理解古诗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在古诗文教学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是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摒弃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课堂表现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参与度、理解深度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作业完成情况则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学习动力。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客观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一变革不仅要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框架内进行微调,更是一次全面的、深层次的革新。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这一时代的需求。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完善评价体系,推动高中古诗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审美素养的新一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规划A类课题“‘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大单元情境教学相关理论和教学现状”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