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024-11-05周怀军
【摘要】大单元教学主要指以大单元为单位组织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逻辑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确定学习单位,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作为主要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助力学生系统化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以及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章节为例,探讨了基于大单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原则与意义,并从解析教材、多向思考、结合目标、分解任务、综合反馈五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大单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数学;解析教材;多向思考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基于《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提取单元大概念,设计明确的情境任务,体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提升数学学习动力.
一、基于大单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原则
(一)整合关联性
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遵循整合关联性的原则,即教师在规划单元教学内容时,应从整体性的视角出发,寻找课内外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在大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及数学学科的本质和规律,提升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化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内容多元性
除整合关联性以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内容多元性的原则,在大单元教学主体框架下,结合知识点以及学生需要发展的学习能力,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探究和深层次解读,从而有效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提升学习成效.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将课外的内容带入课堂中,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助力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结构性
大单元教学具有结构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将单元中的知识点以结构化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教学结构性的原则,将知识结构作为主要脉络串联单元教学知识点与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在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基础.除此之外,结构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整合新旧知识,使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迁移内化成新知识,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方法.
二、基于大单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整合知识结构
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整合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能够将细碎、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有序的知识块,因此有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受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串联以及交互关系,形成系统联合的思维以及对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认知.基于上述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新知识时,能够利用学过的旧知识、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快速地掌握新知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效率.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教学的重心由知识点讲解逐渐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开展各种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而透彻领悟所学的知识,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深度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由低层次思维逐渐发展成高层次思维.
三、基于大单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单元QvLD8kfA/JU8UZO6pdV9NzCJgQgT37PHStszqVWGAzQ=教学不仅基于单元目标逻辑,还基于对单元教学目标上位的概念的理解,需要教师在落实单元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设计能够促成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大单元学习中习得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一)解析教材,提炼单元教学的大概念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解析教材,从教材给出的知识点中分析出本单元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是什么,即提炼单元教学的大概念.大概念主要指可以持续理解的概念,是超越学科但是又能够在学科中被验证的认知观点,需要教师准确解读教材,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超越学科领域的主题大概念,从而能够从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待本单元知识点在学科学习中、在现实生活应用中以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延展性意义.
“年、月、日”单元中,主要包含了两部分知识,分别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以及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等知识.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时、分、秒”,而本节课是对“时、分、秒”中知识点的延伸,也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时间模块的最后一块拼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两个单元的内容联系到一起,从而形成关于“时间”这一主题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基于上述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提炼单元教学的大概念为:“时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作为一个度量工具,不仅仅是钟表上的数字,更是人类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向思考,设计大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提炼出单元教学的大概念以后,大单元教学的第二个任务是确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充分结合学生学情与单元教学主题的基础上设计出切实可行且具有科学性的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工作的进行明确方向.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教学内容准备、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资源选择,同时,还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从《新课标》中找出对应的目标要求,研究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预设学生在经过本单元学习之后将掌握哪些知识与提升哪些能力.
从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角度展开分析,《新课标》中,对于“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学业要求可总结为: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能够理清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相关的历法知识,以及一年四季的变化特点和如何用土圭法测量时间.从学生学情角度展开分析,年、月、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感知和认识到什么是年、月、日,但是由于时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多数学生对时间的印象仅停留在作息时间表、节假日等基础的层面,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关注到时间的变化以及思考时间与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够理解并在不同的场景下应用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以及能够从古代历法知识、“立竿见影”等时间测绘方法中感受到古人对于时间的研究和智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了解其他与时间有关的数学、科学或历史故事.(2)能够通过逻辑推理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3)能够利用年、月、日的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4)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钟表,知道某一具体时间的时针和分针在钟表中的具体对应位置,以及能够理解时间有先后的概念.(5)能够通过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结合目标,设计核心任务与子任务
大单元的主要特征为任务驱动,因此,在确定了大单元教学目标以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能够有效驱动教学目标落实的核心任务与子任务,从而以目标为导向,引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产生兴趣,教师还需要结合任务做好情境设计,引领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与子任务.
“年、月、日”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将核心任务设计为:全面掌握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时、分、秒”与“年、月、日”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述核心任务既符合教学目标,也能保证学习结果得以较好的呈现.接着,教师需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升上述核心任务的吸引力,如“制作一张月度学习计划表,并在一个月过后,看看我们完成了哪些学习计划,以及还有哪些学习计划没有完成”.基于上述核心任务,教师可以将子任务细化为:(1)知道时间的本质是度量,以及理解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是如何度量时间的.(2)在认识到时间度量本质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如何利用时间,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3)能够理解时间的前后顺序,以及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这一简单的道理.(4)能够感知到时间的长短与时间单位的长短,知道如何比较同一时间单位的不同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够通过换算比较不同时间单位的时间的长短.
核心任务的设计旨在检验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是检验单元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落实的关键,而子任务的设计则是让学生知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具体的知识,为最终完成单元核心任务做铺垫.
(四)分解任务,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结合单元教学的子任务设计多元化的、能够有效促进子任务落实的教学活动,以此保证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文章以下面三个教学活动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子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1.拓展教学活动,感知时间的本质
教师可以设计拓展活动,通过为学生适当拓展中国古代和现代不同的时间测量方法,以及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时间,人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改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时间的本质是度量,以及度量时间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介绍古人测量时间的方法———土圭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测量太阳影子的长度确定季节和时间,其操作方法为在地面上立一根竹竿,并在竹竿的底部画一个圆圈作为参照点,观察和记录每天影子的长度和变化,通过比较影子的方向,确定一年中的季节变化以及一天中的具体时间.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和纸板,制作一个简易的圭表,在阳光下测量时间,并与教室中钟表的时间相比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从古至今,时间测量方法的进步和变化.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了时间,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哪些影响?”经过思考,学生可能会给出“不知道应该什么时间起床上学”“不知道每一节课要上多久”等答案,从而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有效度量对个人生活管理和对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意义.
2.学科融合活动,感知时间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设计学科融合活动,通过引入与语文学科中与时间相关的古诗词,以及科学学科中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何为24时计时法,以及时间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介绍一句古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这句诗的含义:“风华正茂的岁月不会重来,就犹如一天中不会有两个清晨.在年纪轻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因为岁月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这句诗展现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性,有利于鼓励学生珍惜时间,感知时间的重要性.接着,教师需要借着诗句中的“一日难再晨”一句,引出昼夜交替和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以及使用24时计时法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学科融合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将感受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趣味游戏活动,感知顺序和长短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是有顺序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时间顺序排序游戏”的小活动,让学生运用时间的概念分析和推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并对教师给出的事件卡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清明节到了,为缅怀革命先烈,铭记红色历史,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以下是三年级学生这一天的时间安排,请同学们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写上对应的事件编号,并绘制时间轴,看一看哪一个环节用了最长的时间.
【事件卡片】①在学校集合,讲解参观注意事项.②坐校车前往红色纪念馆.③参观红色纪念馆,聆听讲解.④观看纪念馆内的红色电影.⑤中午吃饭和休息.⑥自由活动时间.⑦写参观感受和心得.⑧坐校车返回学校.⑨回到学校,整理和分享参观心得.⑩集体合影留念.
在学生完成排序后,教师需要询问学生排序的逻辑和理由,并通过提出问题“如果有学生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集合会怎么样?”,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提出如“讲解注意事项用了多长的时间?”等问题,借此教会学生如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时间是有顺序和长短的,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技能.
(五)综合反馈,建立层次化的评价体系
大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层次化评价体系的设计,这一环节既需要教师做好单元核心任务评价标准的设计,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子任务的评价方式,从而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保证大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本单元中,针对核心任务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评价学生对“时、分、秒”和“年、月、日”两个教学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2)评价学生月度计划表制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月度计划表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3)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时间管理知识,并能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针对子任务的评价,以感知时间的顺序和长短这一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排序时间表和时间轴,以及排序的逻辑和理由是否清晰合理.(2)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3)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经过时间.
教师需要结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便于学生查缺补漏,找出自己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改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效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成效.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提炼单元教学大概念、设计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设计核心任务与子任务、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及建立层次化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出发,科学设计学习路径和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过了单元学习以后,能够有效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中的相关要求,掌握单元大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玉晗.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6):65-67.
[2]方菊红.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1):68-70.
[3]王桂兰.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J].天津教育,2023(17):19-21.
[4]王玉萍.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35):34-36.
[5]苏明强.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分数单位”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Z1):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