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4-11-05何付萍
【摘要】自主获取、运用并创造知识,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需要教师以引导式教学代替“灌输式”教学,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和掌握各项知识与技能.导学式教学法因此备受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为前提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实际教学效率与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其次简述了相关原则,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引 言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自主完成知识获取与建构,改进教学方式,助推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将导学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机会,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独立性,通过教师的有效导学,助力其深化知识理解、加深知识掌握深度、巩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围绕导学式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探索科学的教学实践路径,充分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调动其求知欲和探索欲则是为其注入探索动力的有效方法,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原理就是这样.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将针对性地选择与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相符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引导方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能够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调动其学习兴趣.
(二)渗透数学认知培养
小学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知识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重在数学启蒙,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师以精准化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数学认知,使其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探寻数学学科的本质,以正确的意识和态度面对数学学习.
(三)助推数学思维发展
以导学式教学法为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导学活动,通过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路点拨或策略指导,使其思维处于预设的学习轨道上,能够结合教师的建议探寻合理的学习路径与方法,优化知识探究思路,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数学思维与学习策略方面的正向转变.这既能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也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导学结合原则
导学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导”,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之中,要求教师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导学式教学法重在建立双向型的信息交流模式,在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信息反馈,以“导”带“学”,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二)实践探究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获取和整合课程知识,或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以学生对学科知识具有充足的学习热情为前提条件,要求学生能够对课程知识展开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应以科学的导学方案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升创造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取决于教师对“导”的方法的选择.课堂导学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高效攻克学习重难点,提升知识水平,这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采用合适的导学方式引导学生搭建知识结构,使导学的实施符合教学规律.因此,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导”的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用情境导学,点燃知识探究热情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科认知、端正学习态度是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首要目标.数学学科知识难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教师若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导学式教学法的育人优势.在确定趣味导学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应做好教材研读工作,围绕核心知识点,借助相关工具或者材料创设主题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保证知识呈现形式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其对课程新知的探索热情,唤醒其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导学目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为例,本节课程的导入环节重在帮助学生正确感知千米和吨的实质意义,对其建立正确感知,为课程学习中能够掌握千米和吨两个单位的用法打好基础.
教师应在导入环节搭建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场景,利用情境引导学生从应用角度认识课程新知.譬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利用图片进行知识引入:
第一组图片:蚂蚁和公路.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思考:蚂蚁的身长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表示?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能够快速给出“厘米”这一正确答案.随后,教师将学生的视角转向第二张公路的图片,询问学生用“厘米”表示公路的长度是否合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能够认识到对于公路这种长度较长的事物,应选择其他的长度单位表示其长度,由此学生可以在用实际事物的图片所创设的情境中,形象地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
第二组图片:鸡蛋和大象.
教师以鸡蛋的图片作为导入,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指出“鸡蛋的质量应用克表示”,随后,教师将大象与鸡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对于大象这种质量较大的事物,用克、千克作为质量均不合适,就此引入“吨”这一质量单位.
教师以实际应用为情境创设基础,引导学生对千米和吨建立正确认知,能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主动探索其实际用法,高效完成课程导入.
(二)用问题导学,引领思维正确发展
问题导学是较为常见的导学方式之一,具有增强课堂互动、启发学生思维的应用优势.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多为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思考,并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使其在与教师、与学生就问题的讨论研究中形成基础判断,以有效互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应准确把握启发学生思维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设计具有指向性的引导问题,指导学生在问题引领下精准定位课程知识,理清学习思路,以正确的思维模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应结合课程核心知识“小数”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指引下经历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过程,深入探索小数的含义,从数学层面对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建立系统、完善的认知,开拓其数学思维.
譬如,教师在导入环节提问:你的身高是多少?问题设计与学生个人具有直接关联,能够点燃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热情,促使其积极回应教师,保证导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教师以学生给出的答案为例,如“130cm”,继续设问:130cm以“cm”为单位,如果要求用“m”作为表示身高的单位,130cm应如何表示?此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具体应用,与课程知识具有直接关联,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通路,正确认识小数这一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仍应以提问形式点拨学生:“130cm大于100cm,又小于200cm,我们知道,100cm=1m,200cm=2m,显然130cm不能用整数进行表示,那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能够运转思维,给出“1.3m”这一答案.就此,学生也认识到“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准确理解“小数的意义”,为课程学习小数点、小数的写法和读法等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用教具导学,建立知识形象认知
数学学习的难点在于知识抽象、理论复杂,且难以通过知识表层理解其深奥的内涵,而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则应帮助学生找寻深度解析数学知识的突破口,挖掘其数学认知潜能.针对数学学科中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实物等其他教具辅助课程知识导入,优化导学方案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了解知识本质,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增强学习自信心.对此,教师应注重探寻与课程知识具有直接关联的实物,将其运用到课堂导学环节当中,用以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与直观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建立形象化的认知模型,让数学学习更轻松、更愉悦、更高效.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为例,本节课程学生主要学ztgNX3smtrMvS+IEaMnf0A==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为“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显而易见,学生学习课程知识需要以实际案例为参考,在亲身体验简单事件发生过程中对比分析导致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不同的原因,由此灵活掌握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就此,教师可以准备小球、扑克牌等实物作为教具,利用这些物品在知识导入阶段创设事件,并通过改变事件发生条件控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此使学生直观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理解可能性与可能性大小的含义.譬如,教师在不透明的纸箱内放入3个黑球和5个白球,要求学生随机摸出一个球,并记录结果;随后,教师拿出纸箱中的全部黑球,继续请学生摸球,引导其分析此次是否能够摸到黑球以及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如此往复,教师不断改变纸箱内的放球方案,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实验结果,直观了解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本质,掌握“一定、可能、不可能”的用法.
(四)用生活导学,提升数学认知水平
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不只在于学好数学知识,还应会用数学知识,学用结合,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从数学学科角度出发,现实生活与数学应用息息相关,这说明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找寻开展导学式教学活动的灵感,由此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锻炼其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在导学环节中积极融入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建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其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科认知.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为例,围绕课程重点知识“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师应探索该数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使学生体会“数对”在表示精确位置方面的应用优势,由此点燃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热情,并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帮助其建立“应用学习”的认知模式.
如,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世界地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精确表示北京在世界范围中的位置.学生经思考,分别给出了“北京在亚洲”“北京在北半球”“北京在亚洲东部”等答案.显然,上述答案只能够表示出北京的大概位置.在学生感到疑惑之时,教师引入“经纬度”这一概念,并向学生演示用经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方法,使学生体验用经纬度确定北京地理位置为“东经116°20′,北纬39°56′”的过程.由此,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北京的位置,使学生发现其本质即“用数对表示位置”,与课程知识建立联系,促使学生主动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展开自主探究.
如此,教师从生活角度切入,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帮助其对数学学科建立正确认知,培养其学习兴趣.
(五)用实践导学,强化数学探索能力
除抽象性、复杂性以外,实践性同样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局限于用眼看、用耳听,还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手做,力求通过对学生身心各方面感官的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获取能力,激发其数学学习潜能,并培养其学习兴趣.教师在确定以实践为导学思路的基础上,应选择具有实践性的知识内容,由此设计“做一做”的导学活动,丰富课堂引导方式.实践类的导学环节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创新其课堂探究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探索欲.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学习任务:收集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数据,并以10cm为区间对数据进行分组,分析班级男女生的身高情况.
在学生理解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实践小组,鼓励其自主讨论,制订方案,使其在实践操作中经历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理解并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统计案例,初步设想统计方案为:分别统计班级男女生的身高数据,按照区间做好数据整理,并将两组数据合并到同一个统计表中,对应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用不同的色块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直观体现男女生的身高情况.随后,教师帮助学生实行这一方案,并在实践中针对各个统计环节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亲身探索和实际操作中获取课程知识内容,加深知识印象.
(六)用游戏导学,丰富课堂学习体验
小学生的生活中充满游戏,游戏既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也是其探索未知、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途径.教师应明确游戏对学生的影响,将这种最原始的学习方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在导学环节融入游戏元素,设计生动、趣味、活泼的游戏导学活动,启发学生智慧.在游戏导学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均能得到有效激发,而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也符合其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将数学游戏作为导学式教学法的重要体现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配合度,收获良好的导学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程知识设计“找朋友”的数学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如下:
(1)教师给出一个数字,两名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哪两个数字相乘可以得到这个数字,规定时间内说出最多组数字的学生获胜.(如,教师给定20,学生应说出1和20,2和10,4和5)
(2)教师给定一个范围和一个数字,两名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该数字在此范围中的倍数,规定时间内说出最多数字的学生获胜.(如,教师给定范围1~90,数字5,学生应说出10,15,30,50,85等数字)
在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此游戏,以“让学生帮助数字找朋友”的方式,使其趣味性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且熟练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够使其以此为基础,在游戏中自主发掘求两个数最小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实现高质量导学.
结 语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思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出发,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选择多样化的导学方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其学习思维,为其数学学习注入动力.教师应合理运用导学式教学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引导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其具备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青.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夏教师,2023(34):42-44.
[2]王军.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13-14.
[3]李月华.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31):150-152.
[4]侯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3(41):89-92.
[5]杜林平.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4):161-163.
[6]白应霞.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4):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