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4-11-05路丽丽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互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结合到深度融入的动态发展过程.信息技术开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活动,而教育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基于这一背景,教师应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以信息技术为课堂赋能增效,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构建情境型、趣味化、探究性的数学高效课堂,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文章先分析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见问题,最后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深度融入信息技术以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情特点,将信息技术巧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更加高效、生动、富有活力.然而,当前信息技术融入形式大于实质、严重削弱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较为明显,未能真正发挥激发兴趣、丰富体验、启迪思维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数学兴趣、有效整合资源丰富学生体验、巧妙利用微课打造翻转课堂、借助电子白板建立直观模型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
1.信息技术赋能课堂
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驱动课堂改革、促进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式.当前,数字化资源的引入、智慧课堂的构建,让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另外,借助丰富的在线资源、生动的虚拟情境、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师的“教”更加灵活新颖,学生的“学”更为自主高效.
2.师生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师生信息素养的不断发展,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提供现实条件.首先,师生对海量信息的搜集与提炼、筛选与加工、整合与创新,为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提供坚实基础.其次,教师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情特点设计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使用线上学习平台的频率及效果有所提高.
3.推动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教学改革促进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课堂.首先,信息技术既是学习资源,也是“学习工具”,它在丰富数学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互动游戏、虚拟实验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驱动学生参与课堂,从线下到线上不断拓展学习空间,从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实现深度学习.
(二)必要性
1.精准化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师的精准化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实情全面摸底,还可以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考试等方面进行适时追踪、精准分析、有效评估、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有效活化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教学活动,完善数学教学评价,对学生开展精准化教学.
2.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强大助力.便捷的信息技术工具,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智能化的学习系统,使学生的“学”更加自主、个性、高效.随着智慧课堂的构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日渐完善.从定制式学习资源包,到个性化学习攻略,大数据将根据每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结构、学习特点等,匹配相应的学习策略及相关建议.
二、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见问题
(一)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改变了数学课堂,然而由于一些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限制了教学活动.首先,部分教师演示或讲解课件时间过多,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其次,数学课堂滥用多媒体课件现象较普遍,甚至达到“有媒无教”的地步,对于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公式或定理的推导过程等知识,教师既不深入细致地讲解,也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而是将更多时间用于课件内容的展示.再次,演示课件的时间过多,导致师生互动交流不足,教师无法有效捕捉学生认知困惑点,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从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师生聚焦于多媒体课件,导致“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成为普遍现象.一方面,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习惯接受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对有挑战性的难题不愿动脑思考,主动质疑、深度思考、课堂展示等明显不足,调查发现过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往往导致“课堂沉默”.课件重静态预设而轻动态生成,教师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在疑难处停留的时间较少,往往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或者部分学生急于知道答案,导致深度思考不足,对重难点知识不能有效展开探究.另一方面,尽管呈现了学习任务或研讨内容,教师却以多媒体演示代替动手操作,很少让学生运用画一画、测一测、量一量等方法,进行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探究.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合理
1.课件重难点模糊
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聚焦,是当前不少多媒体课件的常见问题.首先,课件内容整合不足,知识点散而杂,未能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深入理解.其次,课件在重难点处停留的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并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也许仅仅是为了引出数学话题;富有趣味的数学故事,也许是为了拓展数学视野,没有突出重难点知识.课堂时间有限,多媒体课件若过度追求生动、有趣、精彩,往往意味着对重难点知识的压缩,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展开.
2.课件制作较为随意
多媒体课件制作随意,将影响课堂效果.首先,部分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字体大小、色彩搭配、图片形状及数量、视频画质等因素的考虑较少.其次,部分多媒体课件制作花哨,学生注意力被分散,很难沉下心来解析数学概念,深入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制作的课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在获得感官刺激的同时是否实现了思维发展,导致课件只有“好看的皮囊”,而缺乏“有趣的灵魂”.
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数学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求知体验,使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应用中感受数学价值;设计互动式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寓学于乐”并提高数理逻辑;呈现动画视频或动态图像,动态演示知识生成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或模型;利用虚拟技术直观呈现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观察能力.
1.模拟真实生活场景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将学生引入超市购物、辨识多边形实物、认识家校路线、钟表计时等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中,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模拟“超市购物场景”,给学生列出“购物清单”,清单上不同商品都标有相应的价格,学生根据购物清单选购不同物品,并将所购买物品的价格综合控制在100元的预算以内,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分配资金完成购6c774d1a9ab39d3338839fd3160c899f物活动,来学习加减法运算.
2.互动式数学小游戏
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化、互动式、简易性的数学小游戏,如数学计算接龙、趣移火柴棒、奇妙的扑克牌、分割正方形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比如,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希沃白板上玩“数字翻翻乐”比赛游戏,希沃白板上呈现数字卡片,背面朝上放置,学生点击卡片看到正面数字,如果数字相加等于预设的目标数,则可以获得这两张卡片.由两组学生参与比赛,每组10人,每人翻2张,限时翻卡并完成计算,看哪个小组最后收集的卡片最多.这样,借助互动式数学小游戏,给学生提供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认识具体数字—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两数相加减”的顺序来理解教材.精彩有趣的小游戏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并培养数感.
3.设计动画视频情境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在动画视频情境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比如,在“10~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播放“猎人计数”视频:猎人统计猎物数量,用1个小石子代表1只小兔子. 10以内的数,有几只小兔子,就摆几个小石子.超过10的数,就用一块大石头代表10.这样,学生从动画情境中获得视听刺激,激发学习兴趣,真实地感受古人用石头这样半抽象的代替物表示数量的思想.当计数超出10时,就以大石头表示10,真实而形象地感悟“十进制”,为以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整合资源,丰富学生体验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将庞大的知识进一步结构化、趣味化、系统化,能够让学生视听融合以感知数学,手脑并用以探究数学问题,在丰富数学学习体验的同时,加深对数学抽象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认识钟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发现理解小时与分钟的换算关系,教师为学生设计动态时钟模型,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理解有关钟表的数学知识.同时,运用卷尺等实物,整合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让学生比较钟表刻度与直尺刻度,以加深对钟表刻度的理解.首先,观察钟面刻度、指针运动方向及细节,思考: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时针和分针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将卷尺拉成直线,卷尺的刻度0表示开始,那么钟面上有没有开始?钟面上的起点是12点的刻度,这是学生的理解难点.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钟面上的“12”,教师可以将卷尺卷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将其与钟面对应,卷尺刻度近似于钟面刻度,以此对比卷尺刻度与钟面刻度的不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钟面刻度.其次,教师将钟面放大,以不同的颜色来标识分针和时针,时针为红色,分针为黑色.点击钟面,时钟就会运转起来,时针的运动轨迹以红线显示,分针的运动轨迹以黑线显示,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时钟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发现“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的数学规律,还能够发现时针与分针的运动及对应关系: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圈.
(三)巧妙利用微课,打造翻转课堂
微课具有形式灵活化、内容集中化、知识模块化等特点,能够自由嵌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可灵活应用于课内或课外,有效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成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入微课打造翻转课堂,动态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地探究所学内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比如,在“图形的运动(一)”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微视频,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在微课中插入“俄罗斯方块”小游戏,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然后呈现问题清单:生活中发生平移的物体有哪些?请举出一两个例子.两个图形只要形状、方向、大小一样,就能够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你能否借助钟表指针的方式来演示什么是顺时针旋转?什么是逆时针旋转?怎样判断某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有哪些?对称轴只有一个吗?一个图形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称之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称之为对称轴,如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一个图形可以沿着两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这两条直线是否为对称轴?以此类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等,能够沿多条直线对折的,又该如何判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预习情况,对微视频适当暂停、快进或回看,直到弄懂为止,还可以将自己的疑惑标记下来,在课堂上提出来.这样,通过将微课嵌入预习环节,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打造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发现疑惑点,找出知识的易混点或难点,教师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教,那么课堂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四)借助电子白板,建立直观模型
电子白板具有交互式功能,能够集中体现信息技术的即时便捷、人机交互、共享互联的优势.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方便绘图,学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操作或演示,提高课堂自主参与与建构程度.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中的几何画板功能,绘制直观数学模型,还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克隆、裁剪等功能,动态演示数学问题的实验步骤及推理过程,将数学知识具体化,将数学理论形象化,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直观模型,使其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学生通过拖动、旋转等功能的操作,直观感受模型的变化,充分理解数学模型的内涵及特征,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希沃助手动态展示角,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角的组成:一个定点和两条线.首先,教师将教室内桌、椅、书本、柜子等实物拍照上传至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利用希沃白板上的“放大镜”功能寻找图片中的角藏在哪里,并标识出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数学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希沃助手的投屏功能,将“探究生活中的角”活动即时投影到大屏幕上,以激励更sM41pN1PP4528YxA+lxWww==多的学生参与到角的学习中来,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认识角.在认识生活中的角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画笔”功能将物体上的角描画出来,还可以运用“剪裁”功能将物体上的角独立呈现出来,变换角的张口大小与射线的长短,感受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这样学生不仅从视觉上丰富对角的认知,感知角的外部特点,还能够在大脑中建构角的模型,实现对角的抽象化理解.
结 语
综上,深度融入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重在以信息技术重构“教”与“学”,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驱动学习、赋能师生发展,以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容量,从而达到“激趣、优教、助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通过情境创设、引入微课、电子白板、智慧课堂等方式构建信息化高效课堂,为学生打造互动型、体验式、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认知到主动探究,从集体建构到个性学习,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玲.“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1):66-70,82.
[2]张茜.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115-117.
[3]曾利琴.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探思[J].大理大学学报,2023,8(7):111-116.
[4]杨传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链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8):88-90.
[5]赵国宏,宋润仙.基于视频分析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6):119-125,143-144.
[6]吴志兴.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综合资源的优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3):94-95.
[7]谢谛,熊谦.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运用[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