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4-11-05李书红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强调遵循情境性、启发性、挑战性原则,通过情境融合,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开放式提问和探究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即数字资源和直观演示,丰富教学方式,旨在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意味着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以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情境创设,使学习贴近生活,加强问题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更应加强技术融合,提升教学的直观性,最终实现数学教育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拓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在信息处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情境化、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空间观念、数据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
高效课堂能够确保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这要求教师精简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什么.而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设定学习目标、评估学习成果,教师能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强调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主张通过提问、探究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设计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使他们在面a599e22994cc3792ba78fea1c1cebe3e5665fdcc37570ebf108afc2d9901c1f3对未知问题时能够自信地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三)挑战性原则
挑战性原则提倡在教学中设置适当难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在认知和技能上的成长.适当的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推动他们超越自我,同时培养其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的坚韧品格.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层次分明、富有弹性的学习任务,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受挑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情境融合,寓教于乐
1.链接生活,促进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涉及的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而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尚不完善,认知经验更是十分有限.要想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教师需将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得冰冷的数学知识变得有温度,便于接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带着兴趣进行学习.而教师可结合诸如季节变换、节日文化、家庭日常等主题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以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向与路线”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校园环境、家庭周边或城市地图,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方向和路径规划知识:
教师先通过一场“校园寻宝游戏”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分组寻找隐藏在校园不同角落的宝藏,而线索则是一系列关于方向和路线的描述.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并应用方位词汇,如“东、南、西、北”,以及更具体的指示,如“直行30米后左转”.而学生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根据路线图和方向指南确定位置,这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能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绘制自家附近的简易地图,包括家庭、学校、公园、超市等地点,并标注出从家到学校的最佳路线,以锻炼他们的绘图技能,同时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方向和路线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地图.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展空间观念.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季节变换的时机,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比如春游或秋游,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识别方向,规划路线.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中感受方向的重要性,同时能增进班级凝聚力,让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技能的培养.
2.故事引路,启迪学生智慧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将故事讲述引入数学课堂,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打开数学教学之旅,即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这能让数学知识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脑中,既降低了知识学习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投入———故事中的数学元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编撰数学童话、历史故事中的数学趣闻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启一段名为“时间守护者”的奇妙旅程,将故事设定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那里的居民都依赖于一位智慧的老树———时间守护者来管理一天的节奏.老树拥有三个神奇的果实,分别代表着时、分、秒,每一个果实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接下来,学生将被邀请参加一场探险,去寻找这些果实,以帮助时间守护者恢复王国的秩序.通过这个故事的铺垫,学生的好奇心将被点燃,他们会十分渴望了解更多关于时间的秘密.
接着,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故事,讲述古人是如何利用日晷、水钟等工具来测量时间的.通过比较古今时间计量方式的异同,学生不仅能拓宽知识视野,还能增强对现代计时工具的珍惜之情.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段关于一位聪明的古人发明水钟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简单的材料自制水钟,亲身体验时间流逝的过程,感受古人对时间的敬畏之心.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能够轻松学会时、分、秒的概念,并增强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它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创造力.
(二)问题驱动,探究引领
1.开放提问,启思辨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内心常会产生多个“为什么”,有着深度探索的渴望.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探索,则能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考机会和空间,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开放性问题不局限于单一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确保它们既具有挑战性又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以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切入点,提出诸如“我们的班级里,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口味的水果?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呢?”这样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而且没有固定答案,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收集数据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建议直接询问每名同学的喜好,有的则可能提议通过观察同学平时选择的水果来推测.这种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尝试解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数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次,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展示收集到的数据,比如:“如果我们知道了每名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眼看出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呢?”这个问题能促使学生考虑数据呈现的直观性,引导他们探索图表、柱状图等可视化手段.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尝试设计一种数据展示方式,并向全班介绍.小组讨论的形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每个小组都想设计出既独特又能清晰传达信息的图表.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可以适时抛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如果我们要分析全校学生的水果偏好,我们的调查方法和数据整理策略需要做哪些调整?”让学生跳出局部,思考大规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数据意识.
2.探究实践,知行合一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或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在系列性的基于探究的活动中,学生需进行观察、测量、预测和验证等,将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感受其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愈发热爱数学学习.
以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任务给学生,如要求他们为学校花园设计一个围栏,需要计算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围栏的周长.通过这个引子,学生将意识到数学不仅是书本上的定义、公式,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接下来,教师可以分发各种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让学生动手测量每张卡片的边长,并计算周长,鼓励他们寻找规律;在学生初步测量并记录数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他们的发现.通过观察不同尺寸图形的周长变化,学生可能会开始推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介入,提出疑问:“如果给你任意长度的边,你能快速算出周长吗?”促使学生思考并尝试归纳出周长的计算公式.为了验证学生的预测,教师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个动手实验,即让学生使用绳子或软尺围绕各种物体,如桌子边缘、窗框等,来测量周长.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将直观地看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增强量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数学,提升其核心素养.
(三)技术辅助,互动升级
1.利用数字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利用数字教育平台和在线资源,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数字化资源的多样化和即时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而教师应熟练掌握并整合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如互动白板、教育软件、在线课程等,并在课堂上灵活选择和使用,以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以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引入一个互动式的四边形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环境中识别不同的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梯形等.游戏中的题目可以是:“请找出所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哪些四边形的对边相等?”通过这些互动,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四边形的基础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利用教育软件演示四边形的性质和构造,如,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如何通过改变点的位置来创建不同的四边形,同时显示边长和角度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四边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比如,当教师演示平行四边形时,可以展示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性质,如AB=CD和BC=AD,同时∠A=∠C和∠B=∠D,以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使用互动白板进行实时展示和互动,比如,展示一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相等三角形的动画,以此来解释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拖动屏幕上的点来改变四边形的形状,观察面积如何随之变化,而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视觉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推理意识.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提供链接至虚拟数学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探索四边形的各种属性,如周长、面积和对称性等.通过这些数字化工具,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下深入学习,遇到难题时也能即时查找解决方案,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2.强化直观演示,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多媒体技术如动画、视频等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便可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理解难度,避免其产生挫败心理.而且,在可视化内容的加持下,学生能产生强烈、深刻的学习印象.为此,教师需精心选择和制作多媒体素材,确保其准确传达数学知识,同时避免过度娱乐化,保持教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以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为了引入小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生动的动画,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小数应用场景.动画中,一位厨师正在精确地量取食材,屏幕上显示着“0.5升牛奶”“0.25千克糖”.这种情境化的设计,使学生能立刻意识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接着,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一系列与小数相关的图形和操作,如,通过动态演示将一个整体分为十等份的过程,每一份代表十分之一(0.1),进一步将其分为更小的等份,展示百分之一(0.01)的概念.这种可视化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是如何通过分数演变而来的,以及它们在数值线上所处的位置.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段动画,展示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逐步倒出一定量的水,比如将一瓶1升的水先倒出0.3升,瓶中剩余0.7升,再倒出0.2升,最终瓶中剩余0.5升,旨在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实物模型理解小数的增减变化,从而增强对运算规则的感知,为其运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总的来说,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跨越理解障碍,还能培养其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
结 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既高效又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是每位教师都应当重视的.将学习情境与日常生活无缝对接,能够使知识变得鲜活且易于迁移,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让学习过程如同一场智慧的探险.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则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则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门槛.这样的教学革新,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能培养他们面对未来挑战所需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艳.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智力,2023(24):134-137.
[2]马泽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双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3(8):103-105.
[3]李清.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探析[J].高考,2023(20):75-77.
[4]顾祎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小学生(上旬刊),2023(7):52-54.
[5]翁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教育界,2023(13):82-84.
[6]徐双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4):91-93.
[7]吴锦霞.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50-52.
[8]李华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分析:以“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J].数学之友,2023,37(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