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2024-11-05韩苗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8期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数学教学的目标及要求相比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想达成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给学生打造全方位、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为后续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此,文章先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原则,然后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意义,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发挥小学数学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提质增效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明确提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提质增效的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提质增效目标的实施要点缺乏正确认识,没有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满足预期要求.对此,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重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原则

(一)量少质高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以使每一次学习都能直击要害,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去除其中的冗余内容,从而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实现量少质高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二)课堂内容多元化

小学生很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转移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仅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后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为满足“双减”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教师应使课堂内容多元化,可结合学生生活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化元素,增进学生对数学学习魅力的体会,提升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质增效的实施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不仅可以使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双减”背景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积累,还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还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框架,这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组织自主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预习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效的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预习,并设计启发性的预习任务,以使学生带着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进入学习状态,促进后续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正确理解IX4lbVllU1MlIhjMqOAmtg==四边形的特征,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在课前设计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物体,再对这些物体的名称、大小及特点等参数进行记录,使用直尺等工具测量边长.随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引导学生间的交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有了基础的理解,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制订完善的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通过组织自主预习,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能在预习过程中提高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准确了解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等因素,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此过程中,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等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后续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1.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在认识新事物时,往往倾向于通过自身的直观感受和具象思维对事物的结构、形状等进行感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围绕学生生活,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筛选,在此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促进自身学习思维的有效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更能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达成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希沃白板等工具,向学生展示银行大厅的图片,并应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介绍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随后利用动画软件,模拟“商品交易”的情境.此过程中,教师可扮演商品销售员这一角色,再将希沃白板中的背景图片换成文具店柜台,据此设计“购买文具”这一生活情境,结合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设计计算题,如“一支铅笔5角,一个橡皮擦2角,小明想买3支铅笔和2个橡皮擦,他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将人民币相关概念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结合自身所学列出算式5+5+5+2+2=19(角),19角=1.9元.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分发实体的教具,让学生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民币使用规则的理解,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由此可见,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积极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任务驱动法

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生大多存在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且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不够深入,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应用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把控教学要点,并能围绕教学问题、课程重难点知识等进行自主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良好培养,有助于提质增效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在课前导入环节,给学生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面积的计算法则,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同学进行交流,说出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当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引入生活元素设计任务,如“计算教学楼门口长方形花坛的面积”.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主动测量花坛的长和宽,再根据公式计算花坛的面积.此时,为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对问题内容进行延伸:“若在花坛周围围上围栏,求围栏的长度.”经过之前的测量,学生获得花坛的长和宽分别为50m,25m,则该花坛的周长为(50+25)×2=150(m).当学生解题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实现共同提升、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思维启发,创新教学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启发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把控学生的思维特点,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给学生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为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设计启发性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使用简单直白的提问,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提问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以期通过合理的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重视课堂教学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教师首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学生ExUEdiHkqEuZK4QThZGDVw==对小数加减法的认识.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整数的加减法,但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存在误区,尤其在小数点对齐方面,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会给后续数学教学的有序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妈妈在超市买了一瓶橄榄油,连瓶一共重 4.5kg,用去一半后,总重量为2.7kg,这个装油的瓶子重多少千克?橄榄油净重多少千克?”经过思考,学生很快找到本题的突破点在于求出一半油的重量,列算式得4.5-2.7=1.8(kg),则瓶中橄榄油的总重量为1.8+1.8=3.6(kg),瓶子的重量是4.5-3.6=0.9(kg).由此,在科学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要点的掌握更加牢固,还能熟练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并为后续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2.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可创建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数学课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教学软件、在线平台等工具,将文字化的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探索数学奥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在线学习平台创设互动环境,向学生展示将复杂多边形转化为简单图形的过程,以使学生理解面积计算的原理,提高学习效果.随后,教师可设置问题:“右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cm2,请你估计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看清阴影部分所占方格的个数,再将方格面积与个数相乘即可.此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教师可使用动画软件,对阴影部位进行平移、旋转,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对图形进行分割、组合,观察此过程中图形面积的变化,并通过亲自操作深入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效果.由此,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培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设计层级化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优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检验,还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性,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设计随堂练习,如“买一个风筝需要14.2元,买6个风筝需要多少元?”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了解其对小数乘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当测验结束后,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应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错误原因,并提供改进建议.由此,通过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设计,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还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且学生也能在评价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双减”背景下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结 语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质效的全面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在明确“双减”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明晰提质增效目标的实施原则与意义,从组织自主预习、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层级化作业、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爱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如何提质增效[J].教育界,2023(36):41-43.

[2]俞淑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J].学苑教育,2023(36):37-39.

[3]徐燕.“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教育界,2023(35):77-79.

[4]钟晓武.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亚太教育,2023(23):22-24.

[5]张正成.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2):137-139.

[6]吴旭晨.落实“双减”提质增效: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10):64-66.

[7]郑三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