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马占山在西北地区所作贡献研究

2024-11-05肖楠

理论观察 2024年10期

摘 要:江桥抗战后,马占山依然积极抗日,在西北地区他重新组建了东北挺进军,抵抗日本侵略,进行了绥远保卫战、阴山血战等著名战役,保卫了大西北。面对日寇扶持蒙奸,企图建立伪蒙古国的分裂图谋,他在坚决打击蒙奸的同时采取攻心战,策反蒙古上层贵族,稳定了西北抗日局面。在驻军哈拉寨期间,马占山积极发展当地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哈拉寨的繁荣程度在晋陕蒙边地首屈一指,时有“南有重庆,北有哈寨”之说。

关键词:马占山;东北挺进军;哈拉寨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10 — 0135 — 04

近年来,学界对于马占山与江桥抗战的研究逐渐增多,现有主要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有学者认为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并把江桥抗战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评析,其中代表性的文章有:王中兴的《浴血江桥——打响中国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1]周喜峰的《试论江桥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影响》。[2]二是相关学者对马占山降日与反正问题也进行了细致研究,如:王鸿宾和王秉忠的《马占山反正后与日寇决战述实》;[3]王秉忠的《马占山反正后的抗日活动》。[4]三是还有学者注意到了马占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深远重大,如:孙文政的《中国共产党与江桥抗战》、[5]《中国共产党对江桥抗战的历史贡献》。[6]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马占山江桥抗战之后,组织东北挺进军,在西北抗击日本侵略者,进驻哈拉寨固守黄河大堤的这段历史,由于部分史料分散、遗失,导致问世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马占山在西北这段历史,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以及评价马占山与东北挺进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力图展现马占山在江桥抗战后转移西北,为当地所作出的贡献,使我们能够更全面、立体地去了解马占山以及其领导的挺进军的英雄事迹,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补益。

一、挺进抗日疆场,保卫大西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7月30日,马占山带领着副官张凤岐等人来到南京请命要求抗日。8月21日,蒋介石委任马占山为挺进军司令,兼理东北四省招抚事宜,并将他派遣到绥远大同组织挺进军司令部,拨给其中央骑兵第六师刘桂五部和国民兵团李大超部为基干力量。蒋介石虽然任命马占山去抗日,但因为其不是黄埔嫡系,因此对于马占山也是处处提防。拨给他的队伍中只有刘桂五的骑兵第六师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劲旅,而国民兵团由于是地方武装,所以战斗力较差。尽管如此,马占山为了实践“政府抗日,虽做一兵亦所甘心”的誓言,[7]毅然重返抗日战场。8月21日,马占山到达大同后,便“成立司令部,内设八处。此时中央骑兵第六师刘桂五部已开到。所招抚的伪军张海涛部编为特务营,委张喜春为营长,又伪军吕存义部改编为暂编为骑兵第一旅,委吕存义任旅长,伪军井得泉部编为新编骑兵第三师,井得泉任师长,朱子文任副师长。另收编伪蒙军一部程德峻节制,任程为支队长,马占山对各部加紧训练,并时常向官兵训话,勉励官兵爱国爱民,精诚结,负起抗战责任,驱逐日寇,收复国土,尤其对于蒙军不许歧视”。[8]此去一路,虽困难重重,但不到一年时间,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便已经建立起来了,并成为西北地区抗日的重要力量,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

(一)绥远保卫战

绥远地区原属内蒙的一部分,1928年改绥远为绥远省,蒙汉杂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傅作义曾担任绥远省政府主席。1937年全面抗战后,山西危机,绥远部队、绥远省政府机关均撤退到晋南,绥远几乎变成一座空城。马占山进入绥远后,便马上开始部署军队,命令部队加强对防御工事的修筑,并亲到现场督察。9月27日,日军开始由丰镇、集宁分三路向归绥进攻,“东路日军一个旅团,配属蒙伪军一个师,一个炮兵大队,沿平绥路向旗下营直攻而来;南路日军一个旅团,两个炮兵大队,由师团长后宫指挥,从丰镇乘汽车经凉城山口,直向归绥城南部二十里地的大黑河插来;北路敌军在蒙伪军第九师师长的率领下,沿大青山北面经武川到归绥的坝子口,意图切入归绥北面。敌人分三面形成一个钳制之势,想一口吃掉归绥”。[9]马占山面对紧急形势,立即作出部署,“东路由刘桂五骑兵第六师和一个步兵团在旗下营车站山口一带设防;南路由吕存义部沿大黑河一线布防;西大黑河由国民兵站山口一带设防;南路由吕存义部沿大黑河一线布防;西大黑河由国民兵第三旅加一个团防守,由旅长孟文仲指挥,意在互相照应,随时支援旗下营和大黑河,要求部队做好隐蔽工作。北路我军没有布防,事先、马占山派出策反人员和蒙伪军井德泉取得联系,策反成功,井德泉部在行进到大青山北面坝口子时,实行反正”。[10] 9月28日,日军进攻旗下营,骑六师师长刘桂五率先打响了战斗,守军全线出击,把敌人击退五六华里,东路军将敌人彻底挡在了旗下营。敌军酒井旅团步兵1000余人,夹杂伪蒙军300余,更有大炮十余门装甲车百余辆,向黑河之线进攻,全部防线同时发生激战,敌兵源源不断地增加。马占山亲临阵地,在炮火中督战,严令拒守。此时,我军已陷入敌军三面包围中,苦战多日无果,不得已于10月15日撤离归绥城。

绥远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打出了军威,打出了气势,展示了东北挺进军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此后,日本援军不断赶来,企图一举消灭东北挺进军,对东北挺进军展开了围剿。

(二)血战阴山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为东西走向,西起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灰滕梁山南为凉城山、桦山,山间垭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侵华日军要侵入大西北,必须横跨阴山,才能顺利进行侵略活动。由于马占山部的日益壮大和发展,引起了日寇的极大恐慌,他们调集了“酒井师团、冈田部队和众多的蒙军,在战术上则采取:包围、追击、迂回等办法,决意对马占山部发动围剿战”。[11]

1938年4月15日,马占山率军逼近敌人根据地张北,日寇大为惊慌,紧急调动了晋南、晋北四个师团的兵力,从阴山山脉中断迎来。两军相遇,展开了白刃战。这次战斗持续七个昼夜,虽然对敌人有很大杀伤力,但马占山部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退往固阳一带。20日,部队行至固阳黄油干子宿营。21日佛晓,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大部队尾随而来,将司令部团团包围。此时,马占山部的官兵早已是疲惫不堪,马占山更是病倒在司令部。日军用飞机从空中投弹,地下有五十余辆铁甲车作为掩护,分四路向村子扑来。病中的马占山闻讯后,立即翻身坐起,投入到血战当中。这场激烈的战斗结局异常惨烈,特务营营长张春喜,师长刘桂五英勇战死。马占山突围后,整顿军部,便向大青山转进。到达大青山后,又遭遇敌人包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血战了八个昼夜,此战即著名的松树背之战。最后,马占山部队在松树背之战中突围而出,进入五原,顺利渡过黄河,在4月末终于抵达沙格都,进驻到绥、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哈拉寨,结束了阴山血战。

阴山血战是挺进军进入西北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在战斗中挺进军损失惨重,著名抗战英雄刘桂五将军亦牺牲在此。战斗结束后,马占山率部在哈拉寨重新休整。与此同时,在经历花园口事件之后,国民党也意识到黄河大堤的重要性,于是命令马占山驻守黄河大堤,这c41a5b2221affb5508c7fecd4468ca4e1fad017200aaf0fedafa668b043b23ed一守就是整整7年。在此期间,马占山仍率领着东北挺进军多次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其不怕牺牲、不畏困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他带领着部队英勇抗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军侵华的脚步,同时也保卫了中共革命圣地——延安。

二、粉碎日军分裂图谋,巩固大西北

绥远一带民族成分相当复杂,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便有意进行拉拢和收买蒙奸的活动,日本扶植当地蒙奸德王,妄图建立“大蒙古帝国”,作为日本的傀儡政权。日本人大肆挑拨蒙汉之间的关系,加深了蒙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马占山进军绥远以来,采取攻心战术,对于争取蒙古族兄弟,特别是蒙族上层贵族做了很多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在德王十分担心马占山进军绥远,会进攻自己时,马占山用洁白的缎子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绝无此意。后来德王在回忆那段往事时写到“由此可见,马占山颇有拉拢我之意,否则他若当时进兵,占领我的王府易如反掌的”。[12]马占山进军东胜县时,正赶上日本大特务内田和盘井召集伊盟各旗王开会,他们密谋策划着成立所谓的“大蒙古帝国”,企图分裂蒙古,参加会议的有沙王、图王、阿王等蒙古上层分子。此外,还有乌、鄂两旗也派了代表参加会议。会后,内田四勇与沙王等乘汽车赴包头,想进一步就建立伪蒙政府而进行分裂活动。但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车抵达东胜时,马占山率领部队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马占山下令所部将其紧紧包围,成功将图王截获,内田四勇、阿王、沙王却被侥幸逃脱。对于图王,马占山从民族大义出发,劝告其以大局为重,要爱祖国、爱民族,不要再受日本特务的蛊惑和利用,沦为日寇的傀儡,成为民族和祖国的罪人。马占山语重心长地面劝图王后,又将其送回王府,图王被马占山的爱国热忱和民族大义深深感动,于是表示将尽其所能,协助做好上层王公的工作。敌人受到这次打击,不得不将鄂、扎两旗的特务机关及电台同时撤除。但是,不甘心失败的日伪匪军,又于12月16日纠集伪蒙军第四师及达旗盖部队,企图占据东胜。18日,马占山率领部队,将来犯之敌就地歼灭大半,敌人残部向康王府逃去。部队追至康王府,俘虏了康王及其手下百余人,打死了敌人二百余人,将康王送往重庆听候处理。23日,马占山进至准旗沙格都,并召集了国民党委任的蒙族宣抚使,宣称:“康王附逆,罪有应得,其余均不咎既往,望代为宣布以安人心”。事后,马占山对于准噶尔东西两部的情况也实施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东部协理齐文英平时深得民心,马占山对其进行深刻教育后,令其率部同挺进军一起作战。对西部协理齐凤鸣,虽然他过去与日本有所勾结,但允许他“改过自新,宽其既往”。[13]

马占山在准噶尔采取的这些措施,因时制宜且深得民心。至此,伊盟纷乱的局势在马占山的努力下才得以安定下来,其成功地粉碎了日本企图分裂中国西北的图谋,维护了西北的主权与领土安全。

三、驻军哈拉寨,发展大西北

哈拉寨,坐落于府谷县城北偏西70公里处的陕蒙交界处,北通河套,东控河东,南扼神榆,自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放垦禁留地以来,此地便成为陕北和晋西北通向内蒙古的通衢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且十分重要。当然,让哈拉寨成为陕北抗战军事重镇地位的最终原因,当属马占山所领导的东北挺进军的到来。挺进军来到哈拉寨时,重新进行了整编,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整顿军纪、发展经济

马占山将军治军森严,对手下官兵的管教一直极其严格,对违反军纪和有损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严惩。有次,准格尔旗的十八名骑兵到哈拉寨结算草料款,被一名特务连长看到,在准旗骑兵回程中拦路抢劫。这名连长归队后,即被逮捕处决。又一次,骑兵旅旅长韩遇春为父办丧事,向驻地民众无偿征派大量猪羊鸡肉,大摆宴席,造成很坏的影响。马占山假托召开会议,邀韩遇春赴宴,趁机将其逮捕,就地正法,一同被处决的还有骑兵团长白玉岷等人,这在部队中引起很大冲动。马占山在陕北期间,军法处决的有旅长、总参议等高级官员,也有他的贴身警卫,不管是谁,只要犯法一律处理,八年间共枪决四百多人。汉奸、亲日分子都在半夜处决,以免动摇军心。危害百姓者都在白天行刑,以杀一儆百。人们把挺进军的军纪编为《七十二不得》,其中就有“牛家吃蛋(犯人关押处)住不得,义聚衙门(审讯处)进不得,大庙的钟声(枪决之前要敲钟)听不得,牛牛车(押送就刑者)坐不得”等。[14]

东北挺进军进驻哈拉寨以来,马占山积极发动官兵协助地方修桥补路、修理河堤、开办纸坊、油坊、军鞋厂等,发展地方经济,并设立集市,加强蒙、汉物资交流,马占山要求镇内所有商铺一律公平买卖,坑蒙拐骗售假者,当街砸毁摊位,驱逐出境。哈拉寨在挺进军到来的几年中,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蒙汉人民和谐相处。

(二)建学校、育婴堂,改变落后习俗

马占山看到哈拉寨地区存在思想落后的情况,他自己虽然没读过书,但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1941年,马占山带头捐款15万元,加上东北挺进军其他军官的捐款,共计30多万元,在哈拉寨兴建了凤凰镇中山中心小学。校内建有中山大礼堂和秀芳图书楼(马占山表字秀芳),学生最多时有200多名,是府谷全县当时设施最好的完全小学。同时,他也鼓励女童读书上学,以其夫人名义设立助学金,给女学生经济上的帮助,又给女学生发放校服。他的行为,对于改变当地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起到了不可置否的积极作用。

1942年,为收养抗战孤儿难童,马占山又筹资在哈拉寨东北一公里处惠家沟温家塔创建育婴堂,当地又称娃娃堂,并雇佣保姆进行照顾。据记载,育婴堂为一座依山而建的四合院,正房是一进两开的七间育婴室,东西厢房各三间。堂内有工作人员十余人,医药齐全,最多时收留孤儿弃婴60多名。

马占山的这些举措,使西北地区文化、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了当地人民对他的爱戴,人民亲切地称他为“老头”。

(三)忠烈千秋,万世敬仰

抗战以来,大量东北军战士为国捐躯,为祭奠他们,1942年马占山在哈拉寨对岸西湾村南山山麓,修建了忠烈祠和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塔。祠堂坐南朝北,主体为凿崖而成的石窟,门额砖刻“忠烈祠”三个大字。石窟门前不远处矗立有原址重建的拜碑亭一座,亭下立四棱石碑,北向刻有傅作义题词“浩气长存”,东向是邓宝珊题联“碧血有痕留战垒,青山无语拜碑亭”,西向是东北挺进军慕新亚等合署的题联“飒爽英姿铁马金戈一梦,峥嵘片石边风塞月千秋”,南向是马占山题写的碑文,追溯了自九一八以来,所部与日寇浴血奋战大小几十场战役中将士英勇杀敌的功绩,以及深深缅怀之情。忠烈祠是中国最早为抗战烈士建造的纪念性建筑之一,烈士们义无反顾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后世敬仰。

马占山率部在哈拉寨住了八年之久,对于当地的建设,尤其是经济、文化、慈善、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当地人民为了感谢他,特意为他立了一座“马公德政碑”。 在这段时间内,东北挺进军战士与哈拉寨人民相处融洽,战士们为百姓修路架桥,疏通河渠。抗战胜利后,挺进军撤出哈拉寨时,老百姓成群结队前来欢送,共同书写了一段军民团结的佳话。

四、结语

马占山进驻西北以来,“警卫伊盟,坚守河防,扼制蒙奸”。多次打退日寇对西北的进攻,保卫了大西北;其遏制蒙奸,收编伪军,粉碎日寇分裂图谋,巩固了大西北;驻军哈拉寨期间,他积极发展当地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了大西北。马占山除了江桥抗战是他人生的一大亮点之外,他在大西北的贡献也是值得后人称颂的。

〔参 考 文 献〕

[1]王中兴.浴血江桥──打响中国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J].军事历史,1995(01):37-39.

[2]周喜峰.试论江桥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5):67-70.

[3]王鸿宾,王秉忠.马占山反正后与日寇决战述实[J].黑河学刊(地方历史版),1985(03):28-33.

[4]王秉忠.马占山反正后的抗日活动[J].社会科学辑刊,1985(04):69-75.

[5]孙文政.中国共产党与江桥抗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81-83.

[6]孙文政.中国共产党对江桥抗战的历史贡献[J].理论观察,2023(07):20-26.

[7]杜海山.马占山史话[M].辽宁社会科学院存卷.

[8]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回忆马占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9]马志伟.马占山将军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10][11]王鸿宾,王秉忠,吴琪.马占山[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12][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伪蒙古军政府成立前后[M]//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六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192.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马占山陕北八年抗战纪实[N].榆林文史,2019.

〔责任编辑:包 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