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初期日本关东军飞行队的军事行动
2024-11-05李英达
摘 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地区陆续兴起了抵抗活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最盛时达到了三十余万人。为镇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活动,日本关东军双管齐下,一方面从日本本土和朝鲜向东北调集陆军兵力,另一方面组建关东军航空兵部队以对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空中压制。在东北沦陷初期,日本关东军的航空兵部队为日本快速占领中国东北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东北沦陷;抗日武装;关东军飞行队
中图分类号:K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10 — 0130 — 0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民众为了摆脱成为亡国奴的命运,“东北各阶层群众、东北军、警察部队的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几乎遍布于东北全境,人数最多时曾达到30多万人”[1],他们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的关东军进行殊死战斗,以生命保卫着东北大地。而为了镇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抵抗活动,在东北沦陷初期,日本便从日本本土及朝鲜向中国东北调集大量部队以充实关东军的兵力。而日本派往中国东北的部队不仅是陆军部队,为了更有效的镇压抗日武装,关东军还向中国东北调集了航空兵部队,并在1931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了由关东军司令官直属的关东军飞行队。飞行队在日本占领东北各地的战斗中,参加了在齐齐哈尔、哈尔滨、吉东等方向对东北抗日武装的战斗,造成了我东北抗日军民的惨重伤亡。在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后,飞行队也参与到了对我抗日游击队的围剿中。本文主要从1932年8月之前东北沦陷初期的关东军飞行队对我东北抗日武装的作战着手,来认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对东北抗日军民的血腥屠杀。
64aee868064a61a8b6d01897140885ef一、关东军飞行队的建立
关东军司令部建立于1919年4月,“统帅有1个陆军步兵师团、6个铁路守备队、8个宪兵队,总兵力初期仅1万余人。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关东军兵力增至两万”[2],这样的兵力不足以完成日本接下来占领东北全境的目标。于是“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驻朝鲜的二十师团就被紧急调往中国东北,加入关东军战斗序列。同一时间,“飞行第六联队长长岭龟助大佐(陆士18期)命令侦察、战斗按照应急动员标准,各编成一个中队,迅速向奉天附近出动,受关东军司令指挥”[3]16,这是关东军直属的最早的航空力量。
1931年10月31日。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的今村均从中国东北完成视察前线并返回东京后,向日本上层提出了“希望增加关东军的飞机、汽车等技术装备”[3]28的建议,以便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关东军的机动性。在东北的作战行动中,日本前期派往中国东北的两个飞行中队在没有统一的指挥下作战效率不佳,且补给困难,如果将来加派航空兵力的话则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关东军需要一个指挥机关来统筹航空兵部队的作战、补给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11月11日,根据陆军参谋本部参字第三号命令,“关东军飞行队本部(含材料厂)、独立飞行第八、第九中队划归于关东军司令官管辖”[3]30。16日根据参字第四号命令飞行队又调入侦察机、战斗机、轻型轰炸机各一个中队,日本关东军飞行队就这样诞生了。
日本关东军飞行队队长为长岭龟助大佐,飞行队司令部设立在奉天车站西南的奉天西飞机场,与奉天东塔机场一起作为关东军飞行队的航空基地。飞行队所属材料厂利用关东军占领的原东北军奉天兵工厂的设施进行飞机的补给、修理、整备等地勤作业,“此后材料厂随着飞行队行动范围的扩大,及时组成修理班派往哈尔滨、长春等地机场”[3]31,对飞行队的作战飞机进行地勤作业。关东军飞行队所属飞行中队除之前由朝鲜调入的独立飞行第八、第九中队外,又从日本本土调入了驻滨松的飞行第七大队第三中队(轻型轰炸机)、飞行第八大队第一中队(侦察机)、独立飞行第十中队(战斗机),这样在东北沦陷初期关东军飞行队拥有了五个飞行中队的兵力。这些部队装备有甲式四型战斗机、八八式侦察机等机型,另外还有缴获自东北军的一些飞机。飞行队的作战飞机全部到达东北后,随即被投入到了对东北抗日力量的作战行动中。
二、关东军飞行队对东北抗日武装的武装镇压
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风起云涌的抗日武装斗争运动,日本关东军为了一举解决所谓的“满蒙问题”,决定首先对中东铁路以南和南满铁路沿线的原东北军武装力量进行清剿,以消灭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在东北沦陷初期,为了不引起国际性冲突,尤其是不引起苏联的介入,日本主要利用投降日本的原东北军来向东北各地发动进攻,由关东军向这些武装提供武器装备,飞行队在这些傀儡军队进攻抗日武装时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由此关东军飞行队在东北沦陷初期的战斗中广泛参与了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作战行动。
(一)在齐齐哈尔附近的军事活动
在日军迅速占领辽、吉两省后,开始谋划对黑龙江省的占领。“1931年10月1日,张海鹏宣布独立,自称边境保安司令。张逆利用日军提供的3000支枪、20万发子弹和20万元现金等极力扩充叛军,在原有3个团共9695人的基础上,统编为8个骑兵支队,1个骑兵独立团和1个步兵独立团,准备向黑龙江省进犯”[4]。15日早,张海鹏率军从洮南出发,黑龙江省防军破坏了泰来以北嫩江上的铁路桥,没收了沿岸船只以阻挡张海鹏伪军的进犯,并在嫩江北岸布置了防御工事以应对伪军的进攻。“在此紧要关头,驻守在黑河的警备司令马占山将军临危受命,出任黑龙江省代主席”[5]。19日,马占山进入齐齐哈尔就任省政府代主席后,拒绝了日本领事要求修理铁路桥的照会。30日,关东军组建了由第二师团步兵、炮兵各一个大队为基干的嫩江支队掩护满铁的修桥行动,企图强行打通铁路进入黑龙江省,独立飞行第八中队两架、第九中队三架飞机也被配属给了第二师团支援嫩江支队的行动。11月3日,这五架飞机进驻泰来机场。4日早晨5时,嫩江支队从江桥车站向大兴车站搜索前进,中国军队发现了日军的企图,随即向日军开火,江桥抗战爆发。
战斗打响后,独立第八飞行中队副队长小林孝知大尉指挥所部对大兴附近的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了侦察,但由于大雾未能达到目的。在4日中午十一时大雾散去后,“飞机再次升空对大兴的中国军队炮兵阵地、大兴车站内的机车进行50-60米的低空轰炸与扫射”[3]36。5日早8时,嫩江支队对大兴阵地再次发起攻击,遭到了马占山骑兵部队的袭击,飞行队立即升空对马占山骑兵部队进行轰炸,造成了该骑兵部队的惨重伤亡,但该日日军未能前进一步,阵地还保持在中国军队的手里。6日,得到了步兵两个大队、炮兵一个大队支援的嫩江支队,“准备以步、炮、航空兵力协同对大兴阵地发动总攻,飞行队在该日早六时从泰来机场起飞,在对大兴阵地侦察的同时还对在嫩江支队侧翼的马占山骑兵部队再次进行了低空轰炸,解决了嫩江支队的侧翼威胁,使大兴阵地正面的日军得以抓住机会迅速突破大兴的一线防御阵地,中国军队在上午10时被迫后撤”[3]37。飞行队对撤退中的中国军队实施了轰炸,主要的轰炸目标是中国军队的炮兵和撤退中的军列,导致中国军队损失巨大。
11月7日,飞行队升空侦察中国军队的撤退情况,发现中国军队在三间房附近集结并正在构筑防御工事,中国军队主力布置在昂昂溪附近,并从黑龙江省各地调集军队来充实前线的作战力量。在侦查过程中飞行队的飞机受到了地面中国军队高射炮的射击,但并未击落或击伤飞机。鉴于这种情况,关东军司令官将满铁控制线路沿线的守备力量降至最低限度,将腾出的兵力加强到齐齐哈尔方向。而飞行队也在向齐齐哈尔前线调集兵力,命令独立飞行第八中队主力向泰来机场集结,独立飞行第九中队向大兴车站附近的临时前线机场集结,这两支飞行中队在15日之前集结完毕并做好了战斗准备。17日,关东军飞行队队长长岭龟助大佐到达泰来机场,在与第二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和炮兵部队长官商讨完协同作战事宜后,与当日17时到达大兴机场,并发布了如下命令:
1.独立第八飞行队的一架飞机供第二师团师团长使用,执行指挥、联络和搜索任务,另再增派一架飞机配属右翼部队执行相同任务,第八中队主力对战场右翼的中国军队实施轰炸。
2.独立第九飞行队的一架飞机配属左翼部队执行指挥、联络和搜索任务,第九中队主力对战场左翼的中国军队实施轰炸。
3.炮兵观测任务由两个中队轮番执行,每一小时轮换一架飞机,任务从18日早晨7时开始。另外向齐齐哈尔及昂昂溪空投的劝降文书由第九中队准备并空投。
4.在第二师团进攻时,两个中队的主力要对撤退中的中国军队实施轰炸。[3]38
18日早6时,两个中队主力从泰来机场升空作战。9时20分,在飞行队的掩护下第二师团突破了三间房一线阵地,执行联络指挥任务的飞机通过像地面部队空投通信筒的方式向地面部队传送多门二郎的作战指令,两个军队主力对撤退中的中国军队进行轰炸,同样造成了中国军队的巨大伤亡。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更好地打击日本侵略者,19日早9时,中国军队在马占山的率领下主动撤出齐齐哈尔向北撤至海伦;11时30分,多门二郎下令占领齐齐哈尔,在与中国军队进行了短暂交火后,日军占领了齐齐哈尔,江桥抗战结束。
在江桥抗战中,中国军队缺乏防空武器,使关东军飞行队仅以两个中队的兵力就夺取了战场上的制空权,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在齐齐哈尔沦陷后,11月23日长岭龟助率独立飞行第八中队返回长春。而在齐齐哈尔机场在25日整备完毕后,独立飞行第九中队进驻了齐齐哈尔机场。
(二)在哈尔滨附近的军事活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作相不在吉林,“原东北边防军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恰公开降日,自任伪吉林省公署长官,重新组编原东北军旧部为5个旅的伪军,宣告伪吉林省政府独立”[6],导致吉林迅速沦陷。其他不愿意投降的在吉林的东北军以宾县为基地,组建吉林省政府临时公署,准备在哈尔滨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关东军在兵力不足时希望熙恰以处理吉林省内政的名义北上消灭反日军队,熙恰在1932年1月5日率部北上,关东军飞行队派遣飞行第八大队第一中队秘密支援。
1月27日,熙恰的伪军与李杜、冯占海率领的抗日军队在哈尔滨东部的上号(今香坊地区)开始交火。在这一日,“第八大队第一中队的一架侦察机在侦查过程中,受到地面火力袭击中弹二十余发,迫降在哈尔滨西北约四千米的松花江右岸,飞行员福井捷中尉、侦察员清水清大尉在爬出机体后被循声赶来的二十余名中国骑兵击杀”[3]72。28日,关东军司令官命令第四旅团旅团长指挥步兵一个联队、炮兵一个大队,战车两辆组成长谷支队,由飞行第八大队第一中队提供空中掩护,以保护侨民的名义派遣至哈尔滨,实则是为了督战伪军对我抗日军队的作战。但是由于铁路被破坏,长谷支队推进速度缓慢,而在此期间,反日军队在哈南构筑了防御工事,并且把熙恰的伪军逐个击破。在这种形势下,关东军司令判定关东军与中国军队的战斗是不可避免的,在29日命令第二师团主力北上向哈尔滨前进,日军卸下了督战的伪装,决定亲自下场作战。1月30日,日军向哈尔滨推进过程中途径双城堡车站时,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损失惨重,飞行队对中国军队反复轰炸,中国军队撤退,双城于次日失守。日军占领双城后,随即开始在双城设立飞行队所需的前线机场,于2月3日整备出一条长500米,宽100米的土质跑道。4日,独立飞行第八中队、飞行第八大队第一中队各四架、独立飞行第九中队全部进驻双城机场,开始执行对中国军队的搜索任务,并随时对中国军队实施空袭。5日,飞行队参战的各飞行中队对哈南阵地上的中国军队进行轮番轰炸,并在中国军队撤退时进行了追击,在当日共出动二十波、六十七架次的飞机,投弹1700余枚,在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飞行队的参战部队也随日军地面部队向哈尔滨转移。
关东军飞行队在哈尔滨之战后,仅留飞行第八大队第一中队配属第二师团驻扎在哈尔滨,其余部队返回奉天、长春等地的飞行队基地。而抗日军队因寡不敌众从哈尔滨撤退后,“李杜率部退守宾州、方正,后返回依兰,会合邢占清、丁超等余部,并联络吉林救国军王德林部,继续坚持抗日斗争”[7]。在这种形势下,在哈尔滨的关东军航空部队实力也随之得到了加强。2月19日,驻奉天的独立飞行第十中队、飞行第七大队第三中队集结到哈尔滨,与飞行第八大队第一中队协同作战。一般认为,战斗发生在1932年四月中旬,实际上,驻哈尔滨的关东军航空部队在充实实力后,不时对哈尔滨以东的松花江两岸的抗日武装进行空中侦察,一旦发现抗日军队有集结的迹象,立刻实施轰炸。通过查阅日方史料,在2月19日,“飞行队出动13架飞机对巴彦实施轰炸,命中炸弹二十余枚;20日,出动11架飞机对枷板站(今宾县东北宾安镇)的吉林自卫军实施了轰炸。2月25日,一直在哈尔滨作战的飞行第八大队第一中队因“一二八事变”(上海事变)的爆发而被调到上海方向作战,独立飞行第十中队也返回奉天备战。28日,独立飞行第九中队进驻哈尔滨”[3]42。
“3月19日,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下达击溃吉林自卫军的命令”[3]48,独立飞行第九中队和飞行第七大队第三中队配合第二师团的作战行动。4月4日,独立飞行第八中队也被加强到第二师团的作战方向,在当日第二师团攻入方正。6日,“飞行队对依兰的自卫军司令部和兵营投下了72枚炸弹,并在13日方正前线机场整备完毕后,三架轻型轰炸机进驻该机场,再次向依兰投下重型弹、燃烧弹等共计144枚”[3]48,摧毁了依兰县城内大量军民房屋。5月12日,自卫军主力在哈尔滨附近准备反攻时,“日军乘依兰大本营空虚,密派第十师团主力利用松花江水运进入依兰一带,准备进攻依兰”[8],依兰此时的自卫军部队不足四千人,且战斗部队极少,经过四日的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依兰失守,大批物资落入日军手中,自卫军失去了这一重要的后方基地,自卫军会同黑龙江省的抗日军队联合反攻哈尔滨的计划失败,自卫军撤至梨树镇。
(三)在南满及间岛地区的作战行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一部分南满铁路沿线的东北军被驱逐至东部山区,“爱国民众从民族大义出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猖狂行径,自发组成义勇军、救国军、红枪会等各种抗日武装,与敌人浴血奋战”[9]。从1931年12月末到1月中旬在第二师团主力在哈尔滨附近作战时,为了呼应吉林自卫军的抗日行动,他们在南满铁路沿线地带对日军的运输线进行袭扰。飞行队在此期间出动33架飞机协助独立守备队对辽阳、大石桥间的抗日力量的清剿行动,在鞍山以南十公里的汤岗子对两千人的抗日武装进行了空袭,使得这支抗日武装被空袭击溃。在1月24日,独立飞行第十中队的中队长花泽友男大尉率领本部六架飞机对尖山谷地的两千余名抗日武装实施攻击时,“花泽友男座机被抗日武装对空射击的机枪弹击中而坠毁,花泽友男和同机的田中铁太死亡”[3]46。在南满铁路以东,安奉线沿线地区的凤凰城、本溪湖附近是抗日武装的根据地,飞行队经常对这片区域实施侦察、轰炸行动,轰炸目标不仅仅是抗日武装,有时也对民房和平民进行轰炸,可以说是屠杀也不为过。
而在间岛地区(范围大致为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32年2月8日,王德林在延吉县小城子誓师,部队定名为中国国民救国军”[10],掀起了间岛地区抗日斗争的热潮。针对此情况,飞行队派遣独立飞行第九中队一部进驻吉林,协助关东军地面部队对间岛地区的抗日武装的讨伐。独立飞行第十中队三架飞机进驻敦化,协助当地的独立守备队对宁安、东京城一带的抗日武装进行清剿。到了四月,飞行队的四架八八式侦察机协助朝鲜临时派来的讨伐队对王德林的“中国国民救国军”和大刀会等间岛地区的抗日力量进行大规模讨伐,逐个击破,间岛地区的抗日力量被击溃。可以说,关东军飞行队的轰炸在消灭我抗日武装的作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关东军飞行队的其他活动
随着东北沦陷初期日军不断深入中国东北各地,关东军飞行队需要执行多样化的任务来配合日本对中国东北各地的占领,导致各部队的任务十分混乱,“关东军飞行队的战斗机、侦察机、轻型轰炸机队伍往往执行不属于自身战斗属性的任务,比如侦察机中队装备的八八式侦察机装备了投弹设备,在初期的战斗中,侦察中队除了侦察以外,还会承担轰炸任务”[3]50;由于东北的抗日武装没有飞机,所以战斗机中队没有潜在的作战对象,更没有争夺制空权的作战任务,所以战斗机中队一般只能临时充当侦察与近地支援任务,有时在轰炸机不足的情况下还要挂载炸弹执行夜间轰炸任务;而轻型轰炸机在战场上空投弹完毕后有时还要执行战场上的通信与观查任务。而随着作战范围的扩大,关东军飞行队在“满洲航空株式会社”成立之前也装备了运输机来应对平时的指挥、联络、运输等任务,这些运输机大多是缴获自东北空军。关东军飞行队除了战斗任务外,还要配合日本殖民中国东北而升空航拍,并且由于东北沦陷初期关东军飞行队的任务十分繁重,飞行队也要在关东军陆军部队的支援下完成自身的后勤补给任务。
(一)航拍任务
关东军飞行队首先要进行战场上的侦察与拍摄。“1931年11月,独立飞行第九中队在大兴到齐齐哈尔一线作战时,实施了对嫩江铁道桥、泰来至三间房一线及其附近地区的航空拍摄”[3]51,特别是对三间房地区中国军队阵地的侦察与拍照使多门二郎根据航空照片上拍到的中国守军的阵地配置而调整了进攻部署,对第二师团的进攻有很大的帮助。在12月进攻锦州的战斗中,“从12月9日开始,飞行队同样对大凌河右岸的东北军阵地进行了航空侦察与拍摄,在9、10日两天由关东军飞行队队长率领四架八八式侦察机拍摄了作战地域上空万分之一的垂直照片”[3]52。关东军飞行队还配备了写真班,由独立第八飞行中队副队长古谷龙大尉兼任写真班班长,配备了两个士官和十名士兵来对航拍照片进行冲印,然后根据图像绘制成更为准确的地图,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技术,因为日本在中国各地多年的间谍活动使得日本在侵略中国时运用的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绘制的五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中国军队自身甚至没有这种比例尺的地图。而写真班可以绘制出更为精确的一万分之一的地图,这意味着日本的航拍技术在当时已经十分先进。当然,如此精确的地图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在锦州地区上空拍摄的照片传送到写真班后,十余人从12月19日一直工作到次年1月2日才完成任务,而这时锦州已经被日军攻占了。
为了加快殖民东北的步伐,日本需要在东北境内修建铁路来掠夺东北的自然资源,在满航(满洲航空株式会社)还未成立之前,关东军飞行队还要为了配合日伪当局修建铁路而升空进行预定线路测量。“1932年2月2日。关东军飞行队对拉法经五常至三棵树(哈尔滨)、农安经扶余至大安、海伦至克山三条预定铁路线路进行了空中测量”[3]54。为了在二月中旬完成测量任务,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也从日本本土派员支援了此次线路测量任务。但是由于飞行队的军事战斗任务紧张,飞行队只能在战斗间隙派遣侦察机进行航拍,有时气象条件不佳或者航拍区域有中国军队活动,致使线路测量任务严重滞后,直到5月1日飞行队才完成了全部的空中测量任务。满航成立后,伪满境内的类似航拍任务大部分由满航承担。
(二)建设初步的后勤体系
1931年11月,在关东军飞行队成立之时,利用缴获的原东北兵工厂的场地与设备,配备了补给、维修、整备于一体的材料厂,由山名要少佐任厂长,定员96人。虽然材料厂具备了成体系的地勤保障能力,但是由于飞行队作战任务繁重,战事紧张时飞行队的飞行损耗往往严重超出材料厂的保障能力。根据日本在东北沦陷初期的记载,1932年7月末之前关东军飞行队共损失飞机65架,其中战斗中中弹迫降24架,事故中大破以上损耗40架,在整备过程中着火损失1架。针对这种情况,关东军飞行队以材料厂为基础,设立了关东军野战航空厂,本部设立在了奉天。野战航空厂设立后,一些工人被分配到飞行队的各单位进行战机的平时整备,而野战航空厂本部则可以进行损耗较大的飞机的补给、维修工作,提高了后勤效率,有效降低了关东军飞行队的损失,提高了关东军飞行队的出动频率。
在机场建设方面,关东军飞行队往往会配属地面部队执行任务,所以需要在飞行队战机的作战半径内设立机场,以供飞行队的飞机起降以及进行燃料、弹药补给。据统计,在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次年9月15日近一年的时间里,日本“在东北建设、整备的固定和临时机场已经达到了50座,而在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境内仅奉天一地设置有机场”[3]56。在东北沦陷初期日本陆军部队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飞行队作为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机场的整备是头等重要条件,在江桥抗战时,日本飞机因泰来机场跑道凹凸不平,且气温极低,“导致六架飞机着陆时起落架断裂”[3]36,造成飞行队的严重损失,在之后飞行队开始重视机场的选址以及整备工作。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建立如此多的机场,形成了东北境内初期的航空网络,不仅仅是由于飞行队的战斗需求,陆军前线部队每到一地也会重视前线机场的选址问题,因为他们一般会与飞行队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效率。东北地区平坦的地形也使得机场的设立要较其他地方更加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工兵部队在东北境内进行机场建设,而是使用大量被日本称之为“苦力”中国劳工来进行机场的修建,这些劳工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招募的,其余大部分都是从各地抓来的战俘、平民。他们的报酬极低,并且在参与繁重劳动的情况下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应,甚至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没有御寒措施还要被日本人逼着进行户外劳动,有一些参与到秘密建设项目的劳工在工程结束后就会被集体处决,至今在东北多地的日军残留的工事、要塞、机场附近还会发现万人坑等集体屠杀的证据。这同样说明了飞行队是杀害东北同胞的刽子手之一。
四、结语
日本关东军飞行队在东北沦陷初期在中国东北肆意妄为,利用空中优势对东北抗日武装疯狂进攻,给东北军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与伤亡。在十四年艰苦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军民始终面临着十分残酷的斗争环境,他们并未屈服于残暴统治与武装镇压,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为民族解放贡献了力量。
〔参 考 文 献〕
[1]张磊,李江.东北抗日义勇军作战形式及特点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2(03):57-63.
[2]张慧颖.沈阳县公署档案所见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奉天侵略活动[D].辽宁大学.2022.
[3][日]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満州方面陸軍航空作戦.[M]朝雲新聞社,1972:16.
[4]孔令波,黄志新.江桥抗战始末[J].党史纵横,2011(09):16-18.
[5]孙文政.齐齐哈尔抗日斗争史的历史地位[J].理论观察,2010(06):82-84.
[6]赵倩.哈尔滨保卫战[J].黑龙江档案,2021(01):219-221
[7]刘宏.李杜将军与哈尔滨保卫战[J].黑龙江史志,2011(09):34+36.
[8]郭媛.抗战时期李杜将军的抗日活动研究.[J]兰台世界,2020(03);128.
[9]曾梦晴.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日义勇军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23.
[10]周朋.东满地区国民救国军与其他反日部队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20.
〔责任编辑:包 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