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体育产业链:概念界定、问题审视与优化进路
2024-11-05张宇飞范高荣韩喆
摘 要:产业链是社会分工下的生产组织方式,塑造完善的海洋体育产业链是促进海洋体育产业换挡提速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在界定海洋体育产业链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的发展问题进行审视,研究表明: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总体结构已现雏形,但仍存在产业链条边缘化,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延伸乏力,主体创新力不足;缺乏“链主型企业”,产业链安全与韧性亟待加强等现实阻滞和薄弱环节。据此提出增强品牌竞争力,促进价值链扩容增效;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技术链转型升级;发挥龙头带动,打破企业链惯性壁垒;推动链条延伸,实现空间链合理分布等优化进路。
关键词:海洋体育产业链;概念界定;问题审视;优化进路
中图分类号:F2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10 — 0120 — 0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体育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验经济时代,因其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特质而备受关注,成为了人们追求刺激和放松的理想选择。自海洋强国战略推进以来,我国海洋体育经济活力不断释放,辐射效应显著增强。因此进一步挖掘海洋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不仅顺应了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海洋体育产业基础的不断巩固,产业链逐步成为海洋体育产业换挡提速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当前我国海洋体育产业的实践发展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对于海洋体育产业链的理论认识仍显不足。如何深入探寻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的概念内涵,基于产业链视角提出适配海洋体育产业实践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成为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此,本文从界定海洋体育产业链概念出发,审视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进路,以期对海洋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海洋体育产业链及其相关概念
(一)产业链
国外对于产业链的研究可追溯到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他在《国富论》中强调,工业生产是一系列基于分工的生产链条。随后,马歇尔将分工拓展到企业之间,ZeBQCTPF8Vy5EGSrbaI7GyDz/2GEbWsjc8eW0+fcndY=贝恩指出企业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等,诸多理论与探索为产业链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学者们研究的逐渐深入,赫希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基于“关联效应”角度,指出必然存在某种对其他产业影响较大的产业,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前向及后向产业的发展[1]。这些理论大多基于“产业链”视角从宏观层面研究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2]。
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产业链是中国化的研究概念。姚齐源等学者在对商品经济的分析中首次提出“产业链”一词[3]。对于产业链的内涵,国内学者主要从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及产业关联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2]。基于供应链角度,郁义鸿等学者认为,产业链是一种纵向链条,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全部环节[4];基于战略联盟角度,刘贵富等学者认为产业链是指处于同一产业或者不同产业中的企业为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值,依据特定的逻辑及空间联系,形成的上下游相关联的链条结构,其目的是满足消费需求[5];基于产业关联角度,赵绪福等学者认为产业链是一种上下游紧密联系、首尾相继的链条式关联关系,是基于若干相关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形成的[6]。此外,吴金明等学者还提到产业链包括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及空间链四个维度[7]。
纵观国内外文献,学者们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诠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产业链是由相关部门构成的链条关联,以技术经济联系及空间布局为基础,包括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四个维度。
(二)海洋产业链
海洋产业是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海岸带资源所进行的生产与服务活动。海洋产业涉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全过程,涵盖诸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海洋能源开发(如海洋风力发电、潮汐能、海洋热能)、海洋体育、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科研与开发、海洋旅游、海洋保护与环境治理等。海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生活水平、保障能源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学界关于海洋产业及产业链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较为丰富,而海洋产业链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现有研究多从各细分领域对海洋产业链展开研究,母爱英等构建了以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淡水产业等八种不同细分行业为核心的海洋产业链[9];严焰等构建了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洋电力业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的海洋产业链[10]。此外,还有学者分别对海洋船舶产业链[11]、海洋制造产业链[12]及海洋渔业产业链[13]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不同海洋产业链的结构及内涵发现,海洋产业链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高度相关性,各海洋产业部门间存在着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或时空布局关联;二是多元化,海洋产业链包含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能源、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科研等多个领域,涉及到多种产业和业务;三是资源依托性,海洋产业链的核心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海洋体育产业作为海洋产业的类属,产业链在具备以上特征的同时,又包含体育的部分特质。
(三)体育产业链
近些年体育产业实践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的交汇融合为体育产业链的研究创新了研究理路,基于研究内容的差异,学者们对体育产业链的概念诠释各有侧重。梁春青认为体育产业链是连接需求市场及资源市场的网状结构[14];雷选沛等将体育产业链看作以某一产业为核心的各组织、企业及部门之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链条[15];邵桂华等认为体育产业链是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基于竞合需要,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链式运行功能的经济关系[16];鲜一等把体育产业链定义为在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体育生产主体随着分工程度的深化,所形成的供需关系的总和[17]。此外,还有学者从体育细分产业角度出发,对体育赛事产业链[18]及网球产业链[19]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现有研究较为关注体育产业链的本质特征及改进策略。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链涵盖了从赛事到器材、服装、培训、媒体等多个环节,是由上游——体育赛事,中游——体育赛事传播,下游——体育衍生产业构成的复杂链网结构。首先,体育赛事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引擎,直接推动了体育产业的繁荣。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在为运动员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赞助商和广告商参与其中,形成了良性循环。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推动了体育产业链的发展。其次,媒体在体育产业链中扮演着连接赛事、观众和广告商的桥梁角色。体育媒体通过转播、报道、评论等方式,将体育赛事呈现给广大观众,提升了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广告商也通过体育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最后,体育产业链下游包括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旅游等衍生产业,这是体育产业链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
(四)海洋体育产业链
海洋体育产业是以滨海资源为依托,集体育元素、海洋产业与旅游产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是海洋体育产业链及其经济活动的总和[20]。因此,它不仅涉及海洋产业与体育产业,还囊括了海洋体育服务业、海洋体育用品制造业、海洋体育中介、海洋体育文化等领域。从研究视角和领域来看,海洋体育产业的研究范畴已不仅局限与体育学、旅游学,还涵盖了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视角和层次的研究范式[21]。
海洋体育产业链是在海洋产业链和体育产业链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理论新架构,其理论逻辑体系尚有不足,仍处于探索、发展和完善阶段。目前学界对海洋体育产业链的概念并未形成明确的界定,本文在对产业链、海洋产业链、体育产业链概念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海洋体育的产业特性,梳理出海洋体育产业链的概念:海洋体育产业链是指各产业部门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式,以上游——海洋体育活动相关原材料制造、技术支持以及海洋体育赛事为核心,中游——海洋体育赛事传媒为支撑,下游——海洋体育旅游、海洋体育商品销售与零售以及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为衍生价值。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二、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的现实基础与问题审视
(一)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发展的现实基础
在资源禀赋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海岛海岸线达1.4万千米,境内有11000余个岛屿,海洋体育资源丰富,且地域间存在气候、资源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此外,我国海域生物种类丰富,潜水、海钓等活动能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各类海洋生物。在政策扶持方面,各级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海洋体育产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法律法规,为海洋体育安全、海洋体育生态保护、海洋体育赛事等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利用海岸线资源发展滨海体育休闲项目,打造水上运动赛事产业集聚区。各省市在“十四五规划”指引下,积极出台海洋体育扶持政策,如福建省颁布的《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指出,应当推动海洋旅游与体育、医养健康、教育研学、休闲渔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打造邮轮、游艇等现代海洋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在产业发展方面,海洋体育与文旅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旅游发展要素向沿海地区持续集聚,沿海城市率先进入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东方夏威夷”三亚、“东方瑞士”青岛、“海上花园”厦门、“白鸟之市”珠海、“京津后花园”秦皇岛等特色旅游城市成为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滨海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海洋体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营业务包括海洋体育赛事、海洋体育影视及其他传媒服务、潜水用品零售、海洋旅游开发等,经营范围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已经形成了以海洋体育赛事为引领,以加速实现海洋体育与旅游、文化、服装等产业融合为重点的海洋体育经济组织活动的良好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发展的问题审视
1.产业链条边缘化,缺乏核心竞争力
海洋体育产业链条边缘化发展特征明显。从发展链条上看,目前海洋体育产业仍以产业链条外围的边缘化、低端化、低附加值链条结构为主,其收益主要来源于海洋体育旅游、海洋体育商品服务销售、衍生体育服务等。海洋相关制造企业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多以代工制造为主,技术含量较低。海洋体育商品服务销售也多是一般性、仿冒性、大众化商品和纪念品,缺少具有地域特质的高品质文创用品。因此,产品的创新价值不高、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不强、抵抗外部冲击能力较差、产业发展脆弱性明显。
从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实践来看,我国海洋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条边缘化导致其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海洋体育产业链缺少对重点及特色项目的规划与塑造,因此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都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以代表性旅游项目邮轮品牌为例,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都有历经百年且当前仍在全球范围内有较高声誉的邮轮品牌,而如今的中国只有上海珐伊船艇跻身世界知名品牌行列,其他较大的邮轮制造企业,如深圳法诺游艇、TEN大连拓恩等品牌仅在国内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其他中小型企业,虽然具备代加工的实力,但并没有自己的品牌,且原材料和配料也依赖进口,科技含量、创新性、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2.产业链延伸乏力,主体创新力不足
海洋体育产业链在延伸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乏全面的发展规划。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沿海地区在发展规划中对海洋体育对经济效益的贡献重视不足,相关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整体呈现“南强北弱”特征,只有青岛、舟山、厦门等地,在海洋体育规划建设及举办国际大型赛事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和经验。即使一些地区政府发文提出发展海洋体育经济,但许多相关企业普遍缺乏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的意识,业务较为单一,在某些产品获得成功后,忽视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未能实现海洋体育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协同作用。
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主体缺乏创新力将使得海洋体育产业无法紧跟新技术、新理念迭代的步伐,从而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基于产业链角度,一方面,上游赛事企业具备高技术含量的海洋体育设备,仍主要依赖海外进口,且与先进国家之间仍存在技术代差,未能形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高效转变。另一方面,下游衍生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也有待提升,以高附加值的海洋体育旅游业为例,许多企业固守传统的旅游活动、标准化的旅游线路,缺乏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创新设计和定制化服务。
3.缺乏“链主型企业”,产业链安全与韧性亟待加强
缺乏“链主型企业”是海洋体育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来看,产业链下游的衍生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也是海洋体育产业换挡提速的关键所在,但在现实情境中,相关企业或规模较小,或单纯依靠体育及旅游产业,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技术创新依靠跟跑国外知名企业。由于缺乏整合各环节资源、推动创新的主导企业,海洋体育产业链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碎片化和分散性。这种情况使得各个环节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限制了海洋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产业链安全稳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项多元化经济活动,海洋体育所形成的产业生态较为松散。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不仅需要“链主型”企业带动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要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但目前仍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海洋体育产业链的安全稳定。一方面,海洋体育旅游、用品制造等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部分高端产品对外依赖度较高,产业链短板弱项亟待补齐。另一方面,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这使得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面临着“脱钩断链”的风险,作为外向型产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国内市场而言,海洋体育产业链韧性不足主要体现在群众普及率低、消费者粘性差等方面。与陆地项目相比,大众对海洋体育项目热情不高,高昂的设备门槛、会籍费用限制了海洋运动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同时受技术、消费、安全性等因素影响,参与人群相对较少。从全国范围来看,以海洋体育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不多且相对独立,未能形成聚集效应。
三、海洋体育产业链的优化进路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要求,海洋体育产业链亟待以提升品牌形象促进价值链扩容增效,以科技创新驱动关键核心领域强链补链,以链主企业培育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以链条拓展延伸推动产业集群。
(一)增强品牌竞争力,促进价值链扩容增效
价值链是指一个企业内部活动的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共同创造了产品或服务的总体价值,用于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其内部活动创造和提供价值的过程。促进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扩容增效,重点在于提升“好企业+好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以国际高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体育产品。企业要立足自身优势,聚焦细分领域,将自身打造成为主营业务突出的“专精特新”企业,不断释放品牌活力。同时产业链整合与协同也是实现海洋体育价值链扩容增效的核心策略。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应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汇集资源,促进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针对海洋体育产业本土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链附加值低等问题,可从产品创新及降低成本两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设计水平,投入更多地研发资源,引入前沿科技,确保产品在市场上具备独特性和差异化。同时,通过产业链整合,打造本土品牌建立清晰而富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将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到品牌文化中,打造独特的品牌个性,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其次,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是价值链增效的重要动力。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海洋体育市场,注重市场细分,及时掌握不同消费者需求变化,提供特色服务,实现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降低营销成本。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使企业更具竞争力,降低人力成本。
(二)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技术链转型升级
首先,对于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来说,应加强海洋体育赛事IP运营,建设赛事群。通过举办海洋体育嘉年华,以海洋体育赛事为着力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运用优质赛事举办条件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承办多项重量级沙滩滨海类赛事。以青岛为例,未来可进一步扩大“帆船之都”品牌优势,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善用奥运遗产,打造“乘帆品海”海上旅游新名片。同时,重点建设海洋体育项目资源网络体系,与技术链各主体(体育协会、运动队等)建立稳定连接,共同推动场馆数字化、服务个性化、营销精准化转型。
其次,对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媒体企业来说,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展开精准营销,通过平台化赋能产业链,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放大数据要素在产业链条上的溢出和扩散效应。一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有人们期望度较高的海洋参与类、体验类项目,让大众对项目有更详细的了解,减少参与者对项目安全性及难度的担忧,在确保收益的同时设置合理的价格或推出各种优惠政策等,提高群众参与度。另一方面,应遵循市场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参与海洋体育运动的人数,借助携程、大众点评等在线旅游平台加强对海洋体育产品宣传推介。
最后,对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来说,可以利用新技术、数字化创新海洋体育体验类产品体系。以沙为媒,以水为介,通过丰富海洋体育休闲类产品体系,升级水上体验类运动项目品质,实现沙滩、海域、海岛等资源利益最大化。对于下游中附加值较高的海洋体育旅游业来说,可打造“海、陆、岛”一体式的旅游圣地,利用AI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对海洋体育活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精准的营销管理。同时要注重科学规划海洋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将海洋体育旅游项目与其他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与多种产业跨界合作,形成多种产品链条联动,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打造以地区文化为底色,以休闲体验为基调的特色海洋体育旅游线路。
(三)发挥龙头带动,打破企业链惯性壁垒
企业链是海洋体育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依托技术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条由企业构成的完整链条。在供给结构优化方面,“链主”企业相互带动再加上政策扶持,能打破企业链惯性壁垒,推动企业间合作。针对我国海洋体育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缺乏“链主型”企业的现实阻滞,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鼓励城市建设全球海洋枢纽,发挥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推动海洋时尚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聚集发展,借助海滩、岛礁等资源优势,引入水上风筝、夜潜观光等新兴项目,通过长期规划培养优质企业,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企业间合作。此外,海洋体育活动应当在法规框架内进行,确保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管理规定,限制在敏感生态区域活动,避免体育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造成损害,采用先进的生态友好技术,实现“蓝色产业”向“蓝绿产业”转变。
打破企业链惯性壁垒,重点在于发挥“链主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对海洋体育资源的整合力,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实现在全球海洋体育市场上由“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此外,政府可通过税收、补贴、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海洋体育核心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巩固其优势地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共同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竞争力。
(四)推动链条延伸,实现空间链合理分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当前我国海洋体育产业发展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重视产业链延伸。在产业链上游的海洋体育赛事方面,应着力培育精品赛事,积极承办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还要不断加强赛事宣传及服务,顺应“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时代潮流,以海洋精品赛事带动海洋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在产业链下游市场方面,要以创新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向市场要利润,这是海洋体育产业提高附加值的重要举措。要准确识别消费市场和产业升级的最新趋势和动态,通过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使产品逐步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通过对各产业链条“补链”和“强链”,拉长产业链条,从而有巩固存量市场,进而做大增量市场。
延伸产业链,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促进规模效应。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立足优势产业,强化产业链基础配套,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在实践中,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区独特的气候、资源、海洋文化等展开深入调研,在宏观和微观不同层面上把握海洋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及优势所在,建立合理的海洋体育空间布局协调机制,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化,打造科学空间链。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卡脖子”环节,政府要出面制定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激励、用地政策等,吸引企业在特定地区投资和发展,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开展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化,对海洋体育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给予奖励,加强海洋体育人才激励,开展海洋领域突出贡献人才评奖等活动。
四、结语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海洋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是驱动海洋体育产业换挡提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满足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外在要求。因此,基于产业链角度开展理论探索,深入挖掘海洋体育的经济价值,通过产业链实现融合优化,能有效提升我国海洋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为建设全球海洋体育产业链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 考 文 献〕
[1][美]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2]魏然.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6):140-143.
[3]姚齐源,宋伍生.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现模式——区域市场[J].天府新论,1985(03):1-4,11.
[4]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25-30.
[5]刘贵富,赵英才.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3):114-117.
[6]赵绪福.农业产业链优化的内涵、途径和原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119-121.
[7]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04):36-43.
[8]中国国家统计局.海洋与相关产业分类2021[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9]母爱英,冯盼,武建奇.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洋产业链的构建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01):91-96.
[10]严焰,徐超.海洋高技术产业海陆交汇产业链构建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60-64.
[11]王泽宇,唐云清,韩增林,等.中国沿海省份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2,42(07):117-125.
[12]盛朝迅.新时代推动海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23(05):38-49.
[13]狄乾斌,田晓晴,陈小龙.产业链视角下中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OL].海洋通报,2024(01):1-13.
[14]梁香青.体育经纪人塑造体育产业链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5(01):43-46.
[15]雷选沛,何涛.基于体育产业链的主体关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9):27-31.
[16]邵桂华,王晨曦.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问题论域、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04):111-117.
[17]鲜一,程林林.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03):78-84.
[18]王凯.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体育赛事媒体版权运行困境与破解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08):90-94,100.
[19]王樱桃,覃优军.我国网球产业链的组成与优化提升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2):122-127.
[20]林德荣,蔡沙沙.“健康中国”背景下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思考[J].旅游学刊,2023,38(12):1-3.
[21]苗治文,刘月.新发展阶段我国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的区位逻辑及空间布局[J].体育学刊,2023,30(06):66-73.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