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治理视阈下领导思维模式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的影响策略

2024-11-05王诗喆

理论观察 2024年10期

摘 要:数字时代正在引领社会公共服务蓬勃发展,数字治理的实施加快了国家发展变革,政府的运行保障展现出全新的管理态势。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智能化模式转变,提高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显得尤为重要。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分析,完善创新治理,并引导机关事务平衡有序发展,提升管理效能。本文探讨在数字治理视阈下,领导思维模式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的影响,其中,领导思维模式划分为整体式思维与分析式思维,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研究影响模型,得出研究结论:领导思维模式对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中工作重塑与组织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可从多个行为角度与细节,论证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的影响策略。通过得到的研究模型给予机关事务处理相应的启示,领导思维模式可以高效运用到政府运行保障管理过程中,改善工作重塑与组织创新,助益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的提高。

关键词:数字治理;领导思维模式;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工作重塑;组织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10 — 0094 — 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数字治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政府信息化阶段的转型升级,而且根据数字治理领域相关要求,我们需要妥善发展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加快国家治理变革。数字治理被应用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它提升了科学化管理决策、进行精准化管理表达与便捷化机关服务,从而,加快推动数字化进程发展要求。在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下,政府运行保障中的领导思维模式对推进与完善公共数据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机关事务管理业态提供显著帮助,全方位提FMvSty1It2p5j4gbscp0xA==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一、相关理论概况与发展结合

数字技术结合全新的理念创新和业态模式,融入经济文化建设,从多个角度深刻影响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它不仅能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给外界数字化发展的全新挑战,对于数字化发展治理,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应用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领域,与数字治理相结合,完善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协同高效治理颇有助益。

(一)数字治理相关理论概况

随着外界社会环境的智能化发展,全球在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信息领域的发展,推动全新的科技治理革命。我们持续强化治理内容,完善在不同领域的治理机制及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1]数字治理是一项运用数字技术的治理,通过数字化工具、手段及赋能,确保治理信息规范,影响治理效能提升的过程,从多维度视角因素,在治理变革、重构等复杂问题中,完善体制机制变化。数字治理结合智慧服务,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并扩大数字治理范围,深度融合提高治理共享水平,推进数字治理的显著意义,拓展应用场景增强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智慧化发展,依托个性化治理效果,在构建新型政府服务基础之上,数字政府的建设关乎数字能力水平[2],提高政府服务及管理效能。有利于积极推动数字治理战略与实践,创新政府治理模式,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治理现代化。数字治理正向推动公共治理,赋能公共权力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治理逻辑有利于开展数字化转型,应对多重外界风险导致的社会进程嬗变,强调公共利益的增进并完善治理效率的提高。

(二)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相关理论概况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聚焦于机关自身的行政管理工作。概言之,它涉及广泛的管辖范围和繁杂的管理事务。在管理过程中,妥善处理机关事务对统筹整体的协调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为政府有序运行提供服务保障。通过数字化的集中统一,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集约水平,整合服务保障资源,完善数字化应用渠道,保证机关事务行稳致远,依法履行职责,辐射公共服务能力,关系到党政机关的运行效率,施政及执政的效率水平。在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理论中,运行保障机构的职能正在逐步法定化与标准化实施,作为加强国家治理建设的重要制度主体实现治理现代化。政府运行保障是实现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打破体制、全面释放经济活力的重要推动力。通过高效协调以适应现代政府办公的要求,塑造执行力强、运行高效、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优化保障新时代国家治理格局高效运行。深刻认识并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充分落实谋划制度并集约高效的调剂利用,强化政府运行保障意识深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注重行政效率和政府运行保障处理的公信力提升。做好政府服务保障工作,健全标准路径格局的智能体系,赋能运行保障管理实践,完善科学治理的创新发展。

(三)数字治理结合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建设发展

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数字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大数据体系推进政府数字治理。[3]数字化治理能力模式及治理思维影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治理实践,如何理性客观的进行战略研究,处理前瞻性战略事务,弥补传统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融入政府运行保障工作,推动互联网+政府政务平台发展,走向数字善治。运用数字化手段感知事务管理态势,拓宽事务处理范围及渠道,完善政府运行保障能力。通过多类渠道发挥数字治理优势,把握好数字垂直治理与水平治理,分散治理与集约治理模式。平等互利的发展机关事务治理格局,促进数字治理与政府运行有机融合,把握数字治理新引擎,增强事务处理的协同性。政府运行保障依托现代化治理理念,加强机关事务管理新格局。提升技术应用,完善机关事务开发理念,不断优化升级数字治理,提高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节约管理成本。

推进政府运行保障治理的全新发展阶段,推动机关事务与数字化治理转型,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共同开创全新发展格局,打造数字运行协同保障的智慧升级。帮助政府运行保障在数字化优势中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政府运行保障治理能力。

二、领导思维模式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

思维模式作为常见的行为研究理论,领导者的思维模式影响着后续工作的合理安排与稳健运行,新时代为领导思维模式与变革带来全新的挑战[4]。由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琐事繁多,领导在统筹规划也相对庞杂,对于领导思维模式研究有助于政府更好的规划管理。

(一)领导思维模式理论概况及表现特质

根据既有研究思维模式理论可以分为整体式思维与分析式思维。[5]社会领导者可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管理。思维模式决定了领导者对事务处理的方式,通过最适角度完善处世准则,培养责任意识,加强处理事务的效率。

领导整体式思维模式,从事务总括与总体概览角度进行分析和概括,他们通过妥善处理整体利益关系,用良好的方式串联局部细节并服务于整体目标,作为局部分析的对立思考层面,涉及到将原有利益进行平衡与取舍,用普遍联系与相互制衡的观点看待世界与事务的发展变化规律。思维的完整性在于多角度观察事务利害关系,掌握与运用事务间系统模式,关注事务整体协调发展并发现最佳结合点。整体式思维的领导者关注宏观角度,善于用多种可利用的办法提高运行保障处理与创新业绩。

领导分析式思维模式,从事务具体细节进行核心剖析,事务发展过程会出现因果逻辑变化,透过细节展开预见式思维分析。同时超越思维广度与宽度的逻辑本质,着力协调事务发展、稳定分析及速度改革的辩证关系。逻辑学理论中,分析式思维通过逐步前进的方式进行,伴随着归纳推理、演绎推理r/zMKdGYRUKK3c+r5xf/o+Z4D1R9oLGlb4rb5QVLnf0=证明得出结论。领导分析式思维根据事务的具体细节逐步展开,将已有的线索、证据等进行逻辑分解,拆解内部关系重组或排序,总结趋势并界定规则因素与条件。深入知晓事务的起因,快速找到问题症结以及可能存在的情况,通过判断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领导思维模式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影响

在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中,管理人员作为依法履行公共职务的工作人员,一定程度引领社会进步,指明前进方向。公职人员需抓住事务主要矛盾,具备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快速从繁杂问题表象中抓到实质准确判断。作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使用者、受益者及支配者,更换实际角度增加领导思维模式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配置平衡影响,颇有助益。

领导采用整体式思维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可从多角度加以配置处理,整体式思维的领导思考总括与总体,从宏观大局角度处理事务,关注总体是否达到平衡。采用分析式思维模式的领导则更关注政府事务处理的细节与具体事项,聚焦机关事务处理的细致发展目标。例如: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中的资金配置管理,具有整体式思维模式的领导者倾向于关注公用经费的总体数额是否合理利用;而具有分析式思维的领导者则更偏向于思考政府运行保障管理资金配置的具体资金款项,关注完成每个具体项目数额,公用经费中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费等,是否达到各部分的合理分配。领导思维模式影响事务的不同处理方式,深入探讨便于了解与处理机关事务,把握发展阶段及理念,防范政府行政事务发生的风险。思维模式明确整体规划,提升配置效率与资产统筹调配,对推动政府运行保障集中统一管理意义显著。

(三)领导思维模式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影响模型

领导思维模式是领导处事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特征与风格,整体式思维与分析式思维分别影响机关运行保障事务处理。结合数字治理模式,这些思维模式可能会干扰领导对工作重塑的看法以及组织创新改革,从多角度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1.领导思维模式影响工作重塑

领导根据自身的思维模式影响工作重塑,提高工作任务绩效、工作满意认知以及组织规范责任。领导根据不同的思维模式影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工作积极主动性,适应政府行政事务处理过程以及所获得的绩效与回报,从而改变工作重塑及相关事务处理特征。领导整体式思维与分析式思维,显著影响政府运行保障的分散与集中管理。基于现代化理论判断,现代化管理需要由专业职能政府,以集中统一管理为方向进行改革,形成标准统一的体系。[6]工作重塑受到领导思维模式影响,分别从领导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交际联系、信任和尊重等角度构建组织关系,加强领导对机关环境认知,从工作本质影响道德处世行为。领导思维模式改变工作重塑中的工作满意认知,以及领导所在组织的规范责任。对于领导思维,无论是整体式思维还是分析式思维,工作重塑可增强领导归属感、对于事务处理更加得心应手,影响任务完成,践行对组织的承诺,提高组织绩效。

2.领导思维模式影响组织创新

领导的不同思维模式影响组织创新,通过机关组织功能体系,根据数字任务目标划分并设计组织功能提高处理效率。政府机关运行保障需要创新制度模式,实现创新效果的转化影响绩效提升。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外界环境、个体的认知行为等均会影响创新。组织创新关注环境与行为,加强知识融合,为组织创造提高创新水平打下坚实基础。领导思维的整体式思维考量,从全局出发思考组织还需加强与改进的方向,提出具有创造力的组织建议,分析式思维从细节与具体事件角度出发,找到创新点进行改造,完善组织创新。提升领导干部数字素养,需要创新干部的数字培养,完善干部考评体系。[7]结合数字治理,通过数字化功能调整及相应部门及职位设置,多角度改进工作流程,加强内部信息关联,完善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结构。根据数字化组织规章变革,抓牢外部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开拓进取维持组织竞争优势。

3.工作重塑影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政府组织的工作重塑,将组织整体进行重新改造与制度塑造的过程,是将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按照既有的标准执行。根据现有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重新进行政府运行保障的事务改革,避免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处理事务较慢等问题。因此,工作重塑相当于给予管理的新机遇,结合当前数字治理发展,运用数字治理新技术,将科技发展运用到政务处理当中,改善工作系统与工作模式,追踪事务处理的进程与审批流程,便于高效解决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事务,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发展。工作重塑是情境性的主动行为[8],现代智能化机关作为新型发展路径,广泛的应用到政府日常行政事务管理中,要求领导管理者具有妥善运用数字科技技术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借助数字分析精准研判、预警规范处理,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创新治理,实现政府运行保障的数字化转型,机关组织借助排他性拥有结构性权力,凸显数字治理的重要程度。

4.组织创新影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政府的组织创新,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对原有政府运行保障系统进行革新。行政事务正关注以数字化为核心发展的趋势,彼此相互依存,行政组织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与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发展变革,调整相应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提高组织活动效益,也可认为是行政组织的再开发。政府运行保障管理过程中,行政组织内部生产与技术变革,结合组织任务划分功能,进行创新性设计与调整,便于高效提升政府运行保障效能。重新安排管理人员职责权限,按照数字化组织原则规划管理,调整工作绩效完善组织创新目标,具有较强的公共价值意义。公共价值是数字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决定政府数字服务效能的关键,并关系到数字政府的建设水平。[9]政府行政机关需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角度考量,通过灵活的组织结构设计提高应变能力,增加组织资源沟通,建立高效合理的创新组织设计方案。结合政府组织文化,以创新为导向鼓励开发设计,以便更适应数字治理的发展形式。同时,还需结合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理念创新,通过组织创新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政府运行保障效能。

数字治理视阈下,领导会结合数字化技术转型,在实际政府行政机关事务处理中,数字信号、数据与图像传输方式的运用,均可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数字化助力改革建设,明确战略部署,领导不同的思维模式让政府运行保障的处理更加高效与精准,实现智慧便捷兼顾融会贯通,全方位提升管理效能,综上,具体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三、解决路径与模型借鉴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与影响模型的构建,我们发现了具体的研究路径、实施目标及解决办法。结合数字治理的背景,本文深入探讨了领导思维模式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提升的影响。同时,借鉴已有模型及管理效能方式,优化了模型与管理改革,以促进领导对政府运行保障重点领域监管。推进数字治理新体系,突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新形态发展,进行系统重塑协同发展,畅通政策渠道。

(一)领导思维模式影响工作重塑

领导具备的整体思维模式和分析式思维,能够有效控制并增强工作重塑。结合现有工作特征与任务类型,积极协调政府运行保障管理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安排工作内容,进而提高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根据上述模型,领导整体式思维从事务的总括、总体概览、宏观统筹的角度,影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工作重塑。工作重塑作为一种变革导向性行为,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变革性领导正向影响促进型工作重塑。[10]工作重塑也可理解为对工作的重新认知,进一步通晓工作的意义,重塑工作信念,赢得良好声誉。工作任务与工作关系的改变均可提高机关运行保障管理的效率,积极思考践行工作创新要求。此外,进行政府运行保障工作合理的安全塑造,增强对工作的认同感,建立社会链接。领导通过统领行政事务管理大局,发现总体事务概要,制定相应的政府行政事务工作决策,统筹协调概括总体工作,妥善处理并提高工作任务绩效,提升满意度认知,并对于领导责任进行规范处理,增强领导工作的积极性。领导分析式思维则聚焦机关事务明细,展开分类筛选,从微观角度调节工作事务,详细分析各个任务的绩效,如何细致的安排工作,提升工作满意度,打破原有工作中存在的壁垒与边界,提高领导对工作认同度与效率提升的影响,达到政府运行保障工作领域的平衡,从细小的事务中发现问题,找到存在的改进路径,调整管理方法,简明操作让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信息更加透明,充分公平的认可管理模式。找到其中的逻辑关联,深入简出处理复杂的行政工作,实现整体管理效能的提升。

(二)领导思维模式影响组织创新

领导的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影响组织创新,包括组织的相关功能体系、组织管理结构及管理行为,推动组织展开全新的发展变革。同时,结合领导处事方式,发展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创新,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数字化治理程度日益发展,结合外部数字环境,领导的思维模式随之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影响了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发展。整体式思维综合考量外部环境的转变,洞察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需求,高效连接个性化思维,以满足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场景需求,并精准供给连接公共服务。全方位激活数字赋能,实现高效、有机的整群联动机制,快速联合平衡利益多变价值,满足并提高领导在数字治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及组织事务的管理权。此外,应着力提升数字化平台的易用性及总体服务供给,强调组织总体优势。分析式思维保证数字治理场景的科学化、精细化与智能化,完善组织环境的创新需求,通过利用新型科技发现机关事务处理细节,实行治理改革,精准的分解问题、关注因果效应、判断分析等方式解决,提升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逻辑规则,严密清楚的表达,发现政府运行保障存在的管理选项结构问题与事务体系偏差。加强组织创新,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三)工作重塑和组织创新增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在机关组织运行中,领导思维对机关工作重塑产生重大影响,增强了组织创新性特点,因此,正向影响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的改进与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整体式思维与分析式思维通过影响工作重塑,调整领导工作兴趣、动机,以及工作任务与工作边界的积极行为。借助数字化环境助力,搭建了政府运行保障与社会意义发展的桥梁,通过外在政府运行保障变革调整,增强了组织发展意义。高效协同对工作任务进行再设计,提高了领导对工作的认同感,明确了工作任务边界,增加了领导工作的自由度选择,紧密联系政府运行保障处理动机,及时矫正并检验工作重塑效果,适时改善工作目标,增加工作敬业度,改变政府运行保障工作的意义,适应市场变化,制定数字化治理发展新格局,提高转型策略框架。重新划分组织机构变革与任务功能安排权限,尽最大可能提高领导工作绩效,实现思维模式与组织转型统一,制度激励与串联,完善平台型组织建设,构建成熟度较高的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组织,加强组织应变能力,注重结果导向影响组织绩效,逐步向生产、人力及战略文化进行创新转变的过程。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框架及具体论述,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数字治理模式下,领导思维模式对于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中的工作重塑与组织创新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发展组织领导绩效,提升数字化竞争力与创造力。

(一)数字治理环境改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数字治理环境引领新兴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及公共事业进步。政府运行保障处理结合数字化技术,多方面推动政府运行保障平稳高效运转,同时强化数字共享与业务联动,稳步完善系统创新,增强政府运行保障治理效能。通过多角度融合数字化发展,根据制度优势释放治理效能。在明确政府运行保障建设方面,我们可以从改变政府运行保障数字现代化设施角度加以完善,打造高质量政府运行保障数字化平台,联合数字技术投入处理,加快数字化进程推进,协同现代化发展进程,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层次展开,关注内外部数字组织结构,确保政府运行保障组织服务的高效运行。

(二)领导思维模式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领导者,需根据机关事务处理实际,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思考。对于相关总括性事务,领导者应进行合理的统筹,整体式思维可帮助领导者全面高效的看待问题,把握事务总括,有序推进政府运行保障包罗万象的宏观发展,避免出现局部片面问题,以偏概全的事务处理模式。分析式思维可帮助领导者关注细节,注重政府运行保障处理中的细节考量,通过量化及细化事务标准,创新事务管理,复盘指引,发现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核心细节,树立标杆逻辑,选取最适合提高机关事务处理效率的管理方式,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三)工作重塑和组织创新增强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

领导思维模式通过影响政府运行保障工作重塑,增强工作任务绩效,加强领导对工作的满意认知,以及对原有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工作责任加以规范,增加领导者工作积极性,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率。数字化设备及相应设施使用引领组织创新,从而建立功能体系、管理结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的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模式。由内而外的改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果,提升效率增强效能。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繁复细致的特点,需要领导者专业的管理思维、规范的管理态度、创新的管理模式,着力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为建设数字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05):22.

[2]檀春耕.建设数字政府的人才策略:美国的实践与启示[J].领导科学,2022(03):138-144.

[3]徐继敏.数字治理背景下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调整[J].政法论丛,2023(02):76-86.

[4]李晓敏.新时代领导思维变革与领导力提升探析[J].领导科学,2021(21):79-81.

[5]Nisbett, R. E., Peng, K. P., Choi, I., & Noren

zayan, A. (2001). Culture and systems of thought: Holistic versus analytic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08(2), 291-310.

[6]张刚生.集中统一管理:现代化视角下政府运行保障体系改革方向[J].党政研究,2023(01):115-122.

[7]季海群.论新时代领导干部数字素养的概念框架及其提升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100-105.

[8]林新月,孟亮.嵌入于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J].心理科学进展,2022,30(04):888-905.

[9]陈振明,黄子玉.数字治理的公共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06):9-14.

[10]何国华,郑馨念,王雁飞,郭子生,朱瑜.基于工作重塑视角的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3,20(03):378-388.

〔责任编辑:侯庆海,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