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纾困与升维:超越单向度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4-11-05刘怡婷

理论观察 2024年10期

摘 要: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蒙昧和野蛮阶段,而文明时代的出场使得人类文明的往昔今日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愈加明朗。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文明以人的虚假需要之名,导致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生活方式的同化、理想异化的普遍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书写现代文明的重要尺度,以解答“虚假需要与自由”为源头、以剖析“技术理性与人性”为核心、以解析“文明与自然”为线索,批判了缺失否定性与批判性的单向度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资本与人的发展的对立性,在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尺度的融合中引领解放伦理的实现;超越理性与感性的悖论性,在理性维度与感性维度的交互中彰显审美世界的价值意蕴;超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性,在理想境界与现实境界之间确立文化自由的生存状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外冲击着资本现代性的桎梏,向内以飞扬动魄的激进能量在审美与文化领域反作用于自身,实现了对单向度文明的超越,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勾勒了一幅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新生图景。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单向度文明;《单面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10 — 0083 — 06

文明作为文化积极成分,其真理在于人种尺度与物种尺度的科学化与道德化互动。然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灵魂与财富的无缝契合消解了科学化与道德化的统一。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商品生产及伴随的对财富的狂热追求使得现代文明仿佛成为了鄙俗贪欲的座右铭。正如马尔库塞《单面人》一书中所述,技术理性统治的产生在现代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不仅没有实现把人们从必然王国里解放出来的初心,反而催生了新的异化文明,消解了文明所固有的否定性和批判性,使之沦为了单向度的文明。在单向度的政治领域,技术世界的被剥削阶级被缺失否定性维度的单面思想所主导,使得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不再表现为直接的对立。在单向度的生活领域中,虚假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同化,将不自由当作自由,使人们过去的两面选择变成了单面选择。在单向度的文化领域中,俗世价值对高层文化的超越昭示了理想被现实拒斥的一面。面对对单向度文明提出的批判与拷问,人类文明新形态勇于挑战西方强权主导下的文明准入权,弥补马尔库塞最终走向艺术和美学救赎之旅的意识缺陷,超越了单向度文明。

一、文明悖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单向度文明的超越何以必要

马尔库塞的《单面人》揭示了在个人拥有一定独立性、自主性的现代资本主义时代,文明的进步并不总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正比。对资本主义文明痛下针砭是从苦难犹存的社会生活出发的。根植于资本逻辑的文明悖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日益明显,单向度的文明亟需重写。

(一)单向度文明来源于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

“某种技术共同体似乎在使工作中的人类原子一体化起来,仇恨和挫伤对方的意图被剥夺了特定的目标。”①在当代资本主义文明中,技术的进步与机械化的普及降低了劳动强度,技术体系里工人地位的转变使工人日益被资本主义制度同化,文明也日益单向度化。机械化的普及不断降低了劳动所需的体力数量与强度,程序化与标准化的生产使得生产性工作与非生产性工作的分水岭日益消解,资本主义利用技术上的不平等以虚伪的面具掩盖了政治sXBADJis5NUEQlsxk+SBpA==领域的不平等,从而挤压离心异质的力量。政治对立面一体化面纱下隐藏的时而真实时而虚与委蛇的资本獠牙撕裂了代表高维智慧结晶的文明,使其贴上了工具性与功利化的标签。

“劳动者正失去职业自主性——这种职业自主性对既定社会的否证。”②劳动者的职业阶层划分的一体化的趋势。其中,白领劳动者的数量持续增长,而蓝领劳动者的数量则日益下降,导致了非生产性劳动者数量的增长。技术正以一种价值中立的幻象遮蔽资本剥削的根源,使得被剥削阶级不再和剥削阶级敌对。然而,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工人仍然是资本的奴隶,只不过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否定性和批判性维度。在双重锋芒削减下的单向度的无产阶级不再与“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之称匹配,并具有与资产阶级联合的趋势。文明是基于人的实践的历史活动的展开而存在的,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既意味着阶级意识的消弭,也表征了文明在这种奴役关系下的日益异化。

(二)单向度文明植根于生活方式的同化

在生活方式日益同化的单向度文明中,一幅荒诞的图景逐渐显现:“幸福意识已经占了上风。”③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以一种抑制性的满足实现生活方式的同化,在科学性与道德性统一的文明中打上同质化的烙印。在需求一体化层面上,资本文明通过对现行生活方式否定性的遏制,以虚假需求为名,抑制了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资本文明利用全景监控的构建,在传播机制上形成了“温和的符号暴力”,引诱人们购买生产出来的新商品,从而把自身的需求变为了大众的需求。虚假需求勾勒了一幅资本主义文明看似荒谬的图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可以去同样的旅游胜地进行休闲活动,打扮可以同样光鲜亮丽……这种对虚假需求的满足是一种抑制人们真实需要的抑制性满足④,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虚假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及服务设施为人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方式,然而却抹杀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思。抑制性的满足在同化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作为文明之翼的科技背离了人的主体需要,反过来驾驭人、控制人。因此,遍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各方面的批判性与否定性的丧失构成了一幅博弈与冲突并存的文明图景。

生活方式的同化剥夺了非压抑性文明形态的创建可能,消解了爱欲与本能的联系。“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机制减少了爱欲能量,限制了升华的范围。”⑤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的归结,表征了人类的生命欲望。在文明形态演进的长河中,由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技术统治的非人格化,爱欲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直至把前生殖器泛化的爱欲转变成为“生殖器至上的性欲”。单向度的文明使得短暂而又局部的快乐取代了全面持久的快乐,力比多释放的途径受到压抑性机制的限制,从而割裂了性欲、爱、尊严的内在联系。因此,爱欲内蕴的文明建设力量也无法得到非压抑性的升华,深陷于单向度文明的迷魂阵中。

(三)单向度文明导致理想异化的普遍化

在单向度文明的发达工业社会里,“当代人可以比文化中的英雄和半神更有能耐,但他践踏了在高层文化中得到维护的真理。”⑥缺乏否定性和批判性的新型极权主义文明的统治使文化领域逐步实现理想异化的普遍化,理想异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单向度哲学与单向度思考方式的胜利;文化的商业化;高层文化日益被大众文化排挤。

其一,将经验事实与存在意义相等同的哲学,已经沦为现实的附庸。正如文明的预判者卢梭所言:“辩论术诞生于野心、仇恨、谄媚和撒谎;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这一切,甚至于道德本身,都诞生于人类的骄傲。”⑦哲学在资本文明的发展史中已经不再是独立追求真理的活动,而是临摹了文明进程之中反映近代化的因素。两次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与哲学发展的学术风潮里,不加任何否定和批判地接受既定事实,将各派来路不明的意见伪装成真理的学说的社会风尚悄然形成,与真理反而背道而驰。哲学家对于单向度文明的临摹,使其成为了“智力不足”与“骄傲”的诡辩家⑧,不仅造成了人的类本质的丧失,而且使人们的精神逐渐社会化生产,丧失了批判与辩驳色彩。

其二,文化的商业化使交换价值日益凌驾于真实价值。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文化被高度商业化,文化产品真、善、美的式微已经成为了屡见不鲜的现象。自由、平等、博爱等基于旧文明之弊提出来的字眼由政治竞选领袖在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向大众号召时,已然毫无意义。以精神生活形式为灵魂的文化受到了拜金主义的洗脑,被日益消解在剩余价值内驱下的物质文明组成部分里。当文化成为了一种商品的时候,它就成了“商业中心、市政中心或政府的适当场所。”①

其三,批量化、通俗化、普及化的大众文化正在代替高层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形式。随着无意识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利用信息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机制,使所有受众在“被算计”的伦理困境中完成了各自的历史转换。大众文化倡导一种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引诱人们成为毫无否定性与批判性的被动消费者,在盲目消费过程中丧失自我。大众文化统一化、标准化的特点以一种伪个性的方式迎合了大众的低层次需求,使阳春白雪的高层文化落入了孤芳自赏的冷清境地。

在自私腐化的单向度文明史里,文化领域并非能够独善其身:一群以哲学家自居的诡辩家以科学的字眼玷污着祖国、骑士等古老的字眼,将毕生所学用到了以私有否定公有和自爱上。他们并非为了新文明与新道德工作,其行为甚至与炼金术士、以赎罪之名行骗的教士大同小异。文化的商业化与大众化使其本身成为了与自然盲目对立的东西,加剧了近代以来的文明危机症结。因此,一种以公是公非为准则的文明新形态正从“道”的层面上建构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对单向度文明的超越 。

二、文明尺度: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单向度文明的超越何以可能

在单向度文明中,自由被虚假需求曲解,人性被技术理性统治,文明与自然的本真状态日益异化。对文明形态的不满与期望使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陷入了文明焦虑中,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全新而普适的文明形态提供了解决现代文明危机的趋于至善的方案,在对单向度文明的批判中揭示了文明演进趋向。

(一)以解答“虚假需求与自由”为源头

“在人类现实中,所有为获得其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殚精竭虑的存在,都因此是不真实和不自由的存在。”②自由繁荣于工业社会,却式微于虚假需求。虚假需求的最大罪状是“理想价值观”的植入使人们欲而不得与获得之时沦为了重复痛苦情绪的工具,人们为了实现虚假需求而陷入盲目自由的误区。资本主义文明片面推崇工具理性思维,将概念化的自由作为标准,否定了以自觉感知为标准的本真自由。所谓概念化的自由意指人们按照资产阶级所预设的奴隶身份生存,强迫人们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感到满意③。马尔库塞认为,唯有实现审美革命,才能逃离现代发达工业社会框架下的单向度文明,实现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否定。艺术远离充满铜臭气息的工商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唯一保留了自觉意识的领域,主动承担起描摹理想社会轮廓、批判异化世界的使命。唯有自身观念的革命,才是旧文明结构发生变化的前提,也是新文明得以存在的基础。文明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历史。

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真实的需要代替虚假的需要,掀开了关于人的本真自由的新篇章。共产主义文明形态的基本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GkN4p86IJiGimie7MZM5eA==,也表征着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彰显马克思文明观的人本属性④,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突破了资本文明史上文明与不平等并行的悖论。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一方面为了满足人民全面的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充分契合生存、享受与发展的三重社会主义需要维度⑤。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人民内在的需要,在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实现了自由的复归。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文明化在于对于人类生存境遇与发展环境的人文关怀,实现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性进步的统一。对于人的发展而言,培育“文明的人”本质就是培育具有真实需要体系的人。文明承载的不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也包括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⑥。与单向度的文明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始终以人的需要作为文明发展尺度,重拾被资本遗弃的自由。

(二)以剖析“技术理性与人性”为核心

“如果每个个人预先受到制约,以致令人满意的商品也包括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话,他们为什么还要希望独立地思考、体验和想象呢?”①支撑单向度文明的技术理性异化了理想化的人性。人性作为人类文明基本结构的一大变量,有着多样的取值:性善、性恶、性公、性私、性不善不恶等②。道德、友爱、助人等极力推崇的道德规范不仅在史前文明的部落社会中存在,在迄今为止的文明史里仍然是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人性并非生来就聪明正直,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经济人学说中甚至假设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利己主义者。在技术理性的统治下,单向度的文明社会对人们引进的“额外压抑”愈发表示出其反动性。在家庭婚姻方面,为了一夫一妻制度的维系,人们的性欲本能从支配有机体的自发本能转变成了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手段。在劳动分工方面,以严密控制个体私人空间为手段,使本能转移到对集体目标的服从。这种看似是文明人程度的标榜并不值得庆贺④,而是意味着人们的人性、本我在对工业文明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沉溺中的日益消沉。

“西方现代文明从科学那里借鉴而来的‘适者生存’座右铭赫然挂在她历史的大门上,将无与伦比的自私自利作为普世宗教。”⑤人类文明新形态致力于创造出与单向度文明社会相对应的非压抑性文明社会,在那里人性被诗化,一切压抑与冲突的幽暗意识得以消除。人们以感性的原则推翻理性、逻辑、效率、时间的暴政,摆脱了功利的状态。非压抑性的诗的世界并非要求人人以诗人的身份自居,而是以一种超验性的自由对眼前经验性、工具性的东西进行否定,从对待客体事物态度的转变中衍生出迥异的快乐:工作转变为了消遣,需要转变成了表演。作为与单向度文明相对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人本能的全盘革命,擘画出了技术理性与人性和谐的新秩序。

(三)以解析“文明与自然”为线索

“科学可普遍控制的自然概念,把自然设计为不断运动着的物体,设计为理论和实践的单纯材料。在这种形式中,客观世界开始建设一种技术世界——一种精神和物质的纯工具、纯手段的世界。”⑥马尔库塞认为,自然已经落入技术理性的罗网里,整个社会也将无所遁逃。纯粹、自明的符号主义与经验主义使文明社会首先定义为一个意见社会,即被意见裹挟的自然社会。人类交往的发展使得观念、语言、意见成为文化交往的中介,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文明遮蔽了自然⑦,消解了生命本质的本真和确定性。重新定义文明与自然,在自然之人的层次上,意味着摒弃了人类中心的生态观,重塑生态正义的文明观。人类中心的生态观意指万物以人类为发展尺度而存在,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割裂的工具性关系。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重构生态利益观,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的生态治理方案。

重新定义文明与自然,在人之自然的层次上,意味着为社会确立了评判的全新标准。在单向度文明模式里,资产阶级推翻了“自然人”欲望与能力相适应的幸福状态,以其贪得无厌的嘴脸制定了超出全社会能力范围的财富追求目标,使人们陷入了终日惶惶、相互倾轧的境地。人类文明新形态所秉持的人之自然状态,则是通过对自然激情的保障,使人们在善的层次里尽最大可能地接近自然状态,使他们服从法律如同自然法则、热爱自己的民族如同热爱亲人一般。正视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回归文明与自然的本真状态,人的心灵也能有片刻退隐去安顿丰沛高尚的朴素情感。

三、文明新生: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单向度文明的超越何以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文明演进的普遍规律,实现了对单向度文明的超越,不仅在思想溯源和现实考察中表征了其必要性,而且通过资本与人的发展、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的三重矛盾关系维度检视了超越的可能性。

(一)超越资本与人的发展的对立性,在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尺度的融合中引领解放伦理的实现

单向度文明的首要特征是资本与人的发展的对立性。这一对立性的实质是资本逻辑与劳动逻辑引发的文明危机。在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这种对立性始终一以贯之。首先,生产和消费过程由形式从属转换成为了实质从属。在资本文明发展初期,资本与劳动只是单纯的经济买卖关系,并无阶级隶属关系,此时只是形式附属的关系。随着资本主义文明日益发展,资本与劳动演变成为一种全方面压迫的关系,是一种实质附属。其次,交换过程的对立性意指资产阶级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交换劳动力,以契约的虚假正义掩盖了内在剥削本质①。再次,分配过程中的对立性意指在资本的逼迫下,劳动者始终遭受着对其剩余价值的剥削。最后,由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引申而来的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对立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总体的工人方面,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机械化生产使总体工人结构退化成“僵化畸形的蚂蚁社会结构”。另一方面,在个体的工人方面,人沦为了单向度的工具人。因此,单向度文明所蕴含的资本与人的发展的对立性,实质是目的与工具的矛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解放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学的文明,为了凸显人的发展要义,主要从个体精神生活层面和观念价值层面上着手促进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的融合发展。其一,在个体的精神生活层面上,促进道德自觉向伦理自觉的升华。资产阶级主导的启蒙运动使得科学从附属于教会的“恭顺的婢女”身份中解放出来,却使利己主义蔚然成风。道德自觉作为利己主义的支撑理论,旨在使人们追求成为更完美的自己,却吞噬了人的主体性。伦理自觉则旨在实现如何共在,更表征了人的本质。其二,在观念价值层面上,化解了人物关系之间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文明悖论。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解放伦理观,以公共善为旨归,始终推进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实行。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伦理层面实现了单向度文明里资本与人的发展对立性的超越。

(二)超越理性与感性的悖论性,在理性维度与感性维度的交互中彰显审美世界的价值意蕴

单向度文明的第二个特征是理性对感性的统治。传统的理性主义美学是一种肯定性美学,而传统艺术则发挥着抚慰心灵和逃避现实的功能。所谓肯定性美学意指对于任何普遍性的义务进行认可,认可这个不需为生存而斗争的世界②。它虽然主张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但是将自由悬置到一个应然与实然脱轨的彼岸世界,虚假的自由隐匿了真实世界的不自由。传统理性主义的美学将不完美而真实的现实世界隐藏在了完美而虚幻的表象世界里。表象世界是一个仿佛只为高尚的道德、圣洁的灵魂、完美的人性而准备,完全没有感性幸福的容身之地。传统理性主义美学构建出来的与其说是完美的灵魂世界,不如说是高贵的灵魂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斗争并不意味着推翻现有的物质生活方式,而仅仅依靠个体的灵魂活动来完成。艺术冠冕堂皇地谈论着人的尊严,对人更加具体的地位处境却漠不关心,是唯心主义的真善美避难所。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重建新感性的文明,致力于在现实中构建真正自由的审美世界。自由审美世界的构建并不仅仅是个体的灵魂活动,而是一种政治解放的实践。在技术理性统治下的极权主义世界亟需一场不同以往的革命,新感性的重建则是革命的主要方式。新感性的否定性在于否定道德、良心、技术理性等一切异己之物,回到人的本质与自身存在的统一性。其超越性在于通过审美的艺术方式,打破思维定势,粉碎既定物化的社会关系。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重建新感性是通过实践的方式,通过想象、回忆等艺术形式,一方面使想象具有实践性,从而对世界进行合理改造;另一方面使回忆的素材作为现实社会的尺度实现对歪曲的自然、社会关系的否定与批判。人们重建的新感性不仅体现了“接受”、“基于”的内涵,而且也昭示了感性重建的终极目标——爱欲的解放。由此可得,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飞扬动魄的美学力量从审美层面实现了单向度文明里感性与理性悖论性的超越。

(三)超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性,在理想境界与现实境界之间确立文化自由的生存状态

单向度文明的第三个特征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性。文化领域内的异化表现为理想的高层文化与现实的商品拜物教的对立。发轫于启蒙运动的文化哲学自进入近代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中便陷入了由技术理性一手造就的迷雾里。在资本文明的虚幻共同体里,文化生产的二重性愈加明显:一方面,高层文化受到权利逻辑的主导,衍生出了资本文明虚伪的意识形态③为其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高层文化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逐渐丧失了对现实唯美超越的功能,体现出对现状依附的一面④。文化形式日益商业化,使得现代社会的人格集体萎缩,沉溺于功利、技术理性的幽暗意识里无法自拔,人们无法对自身进行更高层次的反思与追问⑤。澄明人类生存之超越性旨趣的文化再也无法在污泥浊水之中使人类找到自我实现的道路,也意味着理想的高层文化对于现实的商品拜物教的屈服。因此,理想境界与现实境界之间的对立使人类迷失于高高筑起的虚无之墙。

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文明的新起点上,通过对个体现实境遇的倾情关照,客观审视现实境界并自觉回归理想境界。现实境界与理想境界并非在正弦曲线上此起彼伏,而是共生共存的。在孕育出现代文化的世纪之末,离经叛道的文化创作者在爱欲交织的网里寻觅超凡脱俗的快感,以反叛再反叛、忧思推忧思的更高层次冲击着现实境界与理想境界的壁垒。一反工业时代的庸俗无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高度,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面向过去、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以人的文化自由价值为至高原则。实现更高层面的人之自由,使在文化创作过程中的文化衍生、发展、推进都以人的心灵触动为目标⑤,化解人与文化的“血缘危机”,弥合二者一分为二的关系。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立场,深切关照人民群众的人性尊严与精神心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舒缓现实困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理想境界的升华。我们也将成为理想文化的先锋,而这一变化将冲刷掉现代人餍足者的身份,疗愈文化的时代病症。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文化层面实现了单向度文明里理想与现实矛盾性的超越。

四、结语

以两次工业革命为分野,从资本主义产生至今的文明病症徐徐勾勒而来。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底色下,现代化的改造并没有打造出一个西方的天堂,吗啡瘾、科学骗局、奢侈享受的精细化、无以复加的叔本华主义揭开了社会剧变的帷幕。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生活方式的同化、理想异化的普遍化导致人们沦为了丧失否定性和单向度的人。为了救赎沉溺于单向度文明里的人们,在探索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始终把握人的解放的现实方向,实现对资本与人的发展的对立性、理性与感性的悖论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之间的超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绝非资本主义文明亦步亦趋的拙劣模仿者,而是超脱于带有掠夺性质的机械效能之上的赋予人类永远之光明的文明。与单向度的资本文明相对,人类文明新形态改了力道,却也添了向度,拨开层层迷雾溯源而上,寻回了工业社会失落的真、善、美。

〔参 考 文 献〕

[1][2][4][5][8]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M].左晓斯,张宜生,肖滨,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23,26,24,68,63.

[3][6][9][12][13][18][22]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96,52,60,118,57,134.

[7]刘洋,贾中海.对中国社会“科技异化”现象的批判性反思——以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为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20(08).

[10]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1.

[11]包大为.卢梭、马克思与我们:科学与文明形态之辩[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

[14]兰俏枝,高德步.基于“虚假需求”理论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6).

644aefda6830d56eaca43772586a6e99 [15]张广俊.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视野、文明内核及特色创造[J].社会主义研究,2023(02).

[16]梁红秀.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四个维度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22(05).

[17]邓佳.文明与人的发展:马克思文明观的人学意蕴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21(12).

[19]邓曦泽.人性、制度与技术:文明结构及其冲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20]杨胜荣.自然和文化的统一:马克思人性观新解[J].科学社会主义,2021(03).

[21] 泰戈尔.民族主义[M].刘涵,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19.

[23]田冠浩.卢梭的三组范畴对现代文明的重写[J].哲学研究,2018(06).

[25]曾庆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现代性的伦理超越[J].理论导刊,2022(07).

[26]陈俊.技术与自由——论马尔库塞的技术审美化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03).

[27]姚景谦.论马克思文化观的内在逻辑——从“文化”“文化商品”到“资本主义批判”[J].山东社会科学,2022(01).

[28]徐志坚.马尔库塞的工业社会批判与人的解放[J].江西社会科学,2018(04).

[29]袁祖社.文化的实践合理性逻辑与优良心灵秩序的生成——马克思文化哲学及其时代启示[J].哲学研究,2022(11).

[30]张莉华.文化异化的症状及其超越取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2(11).

〔责任编辑:侯庆海,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