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4-11-04张珊珊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0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也成为广大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项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四点提高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注重营造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良好的阅读环境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中,注重营造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刚步入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会幻想自己是童话故事里的角色。所以,在组织第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教室打造成“童话世界”,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这一环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渴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介绍《小鲤鱼跳龙门》《孤独的螃蟹》《“歪脑袋”木头桩》等推荐书目。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选择一本书作为全班学生一起阅读的书籍。以《小鲤鱼跳龙门》为例,这是一则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封面看起,结合插图、书籍名称等方式,让学生想象这是一则怎样的故事。在课堂上,学生也会纷纷参与讨论,有的学生说:“是一条鲤鱼跳跃龙门,它很吃力,但是没有成功。”也有的学生说:“是一群小鲤鱼跳龙门,大家以此为游戏,玩得很快乐。”接下来,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说:“龙门那么高,这里说的又是小鲤鱼,就好比一堵高墙在你面前,你们能越过去吗?”学生纷纷摇头。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现在大家能够感受到小鲤鱼面对的困难了吧?至于小鲤鱼有没有跳过龙门,它又为什么要跳过龙门?大家想不想知道?”学生纷纷回答:“想!”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并继续引导学生从书中每一页寻找关键信息,叮嘱学生爱护书籍,做到不折角、不撕坏、保持整洁等。在学生读完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站在小鲤鱼的角度,感受小鲤鱼不屈不挠、不畏艰难阻碍的勇敢精神。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说道:“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小鲤鱼朋友,我也会为他欢呼,小鲤鱼太棒了!”借此,教师问这名学生:“那你愿不愿意成为‘小鲤鱼’?”学生回答:“愿意!”可见,教师在前期营造氛围、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等,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投入阅读,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组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引导学生领略阅读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故事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课外阅读平台,联合线上与线下的阅读行为,激励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成长,获得成就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班级群,组织“‘朗读’小播音员”的活动,与亲子阅读时间联合,鼓励有每日阅读习惯的学生“投稿”,将自己当天阅读的内容,以有声朗读的方式录制成音频。在家长的协助下,教师可以搜集学生课外阅读的作品,再将学生的语音朗读发到班级群,还可以参与年级、学校的阅读评选活动,让学生的作品有机会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晚上睡觉前,给学生播放有声书籍朗读的音频,让学生在阅读氛围的熏陶中入睡。以上方法有利于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生成的大数据信息,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阅读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推荐书目。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记录,教师可以发现他们对科幻、历史、文学等类型的偏好,在课外教学中,设计“因材施教”的师生互动内容。以二年级下册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其主题为“读读儿童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目录”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推荐一本课外书籍,并告诉他们喜欢的缘由等。因为教师已经掌握学生的个性、喜好,所以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在大脑中梳理具有针对性的互动语言,包括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鼓励赞赏等。如有一个学生在平时读书分享活动中,经常分享军事题材、汽车题材的朗读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分享前预见其要分享的书籍主题,再根据学生实际分享的信息整合,快速组织语言,并认可学生的态度,鼓励其继续阅读。总之,课外阅读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所以教师需要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逐渐将阅读转化为他们认识自己、认识生活以及探索世界的个人行为。

三、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外阅读资源

首先,精选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选择具有教育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时代性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括经典名著、当代优秀作品、科普读物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在筛选课外阅读素材时,教师也应该充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从中感悟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力求用科学的方式为学生整理课外阅读素材。例如,教师可以为二年级学生推荐《花婆婆》《安徒生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花瓣儿鱼》等;为三年级学生推荐《皮皮鲁传》《爱丽丝梦游仙境》《小兵张嘎》等。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课外阅读资源库。除了教师推荐、新课标推荐的书籍目录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分享书籍,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优质书籍,拿到班级读书角,以一个月为周期,定时将书籍归还至“读书角”。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珍惜时间,尽可能多地阅读学生分享的好图书,还可以及时更新读书资源、避免书籍丢失等。在读书角的运作中,教师可以选派图书管理员,做好书籍出借、归还记录,并教导学生通过管理员借阅书籍,不要私下交换、出借书籍。最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外阅读资源的使用效率。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移动应用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便捷的课外阅读资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章和图书;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阅读课程;通过移动应用,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课外阅读材料。

通过优化课外阅读资源,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书中自有颜如玉”,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源源不断地获得优质课外阅读资源。当学生频繁接触高质量、高水平的课外阅读资源后,自然而然会为课外阅读教学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参与课堂讨论,助力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课堂。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以多样化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是学生行为习惯、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一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研究与课后反思,找出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组织多样化阅读活动以及优化课外阅读资源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