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2024-11-04刘继荣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0期

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基于此,探讨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名著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它们通常拥有丰富、精确的语言表达。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字,并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这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语言更准确、生动、丰富。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名著通过其深入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让学生阅读名著,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从小就喜欢读书,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名著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独立判断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名著作为经典文学作品,通常涉及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道德伦理等问题。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借此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1. 教材选择和更新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仍然存在教材选择和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有些教材选取的名著过于陈旧,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而一些优秀的当代作品则很少被纳入教学内容。这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2. 考试压力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

由于学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部分学校和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应试技巧的传授,名著阅读教学往往成了一个“打勾”的任务。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真正关注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3.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仍然倾向于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只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而忽视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个人感悟。缺乏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1. 结合实况选择名著,促进教学内容不断完善

首先,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找和使用新颖、贴近学生兴趣的当代作品,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题研讨会或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名著和优秀的当代作品,让教师了解并引入新的内容。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与同行交流经验,发现和推广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作品。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平台或社群,供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心得体会和推荐的好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沙龙活动,邀请教师展示和分享自己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和教学成果。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常见的名著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EQzW/Bf8yAFXKD6mz+AefQ==《红楼梦》《论语》《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名著教材,可以促使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

2.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首先,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放在首位,而不是只关注应试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深化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发展的逻辑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应增加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环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不同见解,并互相借鉴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表达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以及在课堂中增加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环节,减轻考试压力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影响。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名著阅读教学更具意义和深度。

3. 引进多元化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

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定期举办展示活动,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能力发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还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并促进他们在阅读中的个性化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品阅读心得、书评撰写、小组合作项目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和能力发展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名著阅读后撰写阅读心得或书评,鼓励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将小组合作项目纳入评价范畴,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与作品相关的话题并展开创作,在评价时综合考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此外,教师还要引进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促使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以便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分享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思考,从而鼓励他们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和个性化表达。这让他们有机会向全班分享自己对名著的理解、观点和创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启发。在展示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让他们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教材的选择和更新,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放在首位,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此外,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掌握学情,根据学情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