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4-11-04邰金文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讨。以往的教育通常是以教师为核心,而学生则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的阅读方式也比较被动,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质,还会让课堂变得更加无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阅读技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的,并且利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在精通阅读技能的情况下,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一、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
1. 学生语文阅读基础薄弱
要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动性,有效利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线上和线下的互动。然而,因为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上都比较欠缺,因此,其阅读能力不足。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无法与学生有效地交流与协作,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经常会出现一些不顺畅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认识不够,这也是阻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会导致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缺乏综合性和针对性。
2.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不足
在课堂上,阅读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并且一些教师误以为在有限的课堂上只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教完就可以了,忽略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学习和读书的指导。另外,一些教师反映,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这也说明了他们的阅读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和提高。
3. 学生没有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127/CS5TrjZefSoU37sQeXddHz.webp)
目前,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有的学生虽然看了很多书,效果却不是很好。一般来说,读书有两种方式:细读和泛读。在读书的时候,学生要清楚什么是重要的,需要细读,什么是不重要的,泛读即可。然而,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清楚什么是关键,因此不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式,造成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使用的方法较为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其次,课堂上的作业太多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有些教师会让学生阅读文本或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很难让他们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许多学校在进行此项工作时都采取了“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真正地予以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不一。最后,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在课堂上,阅读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并且一些教师误以为在有限的课堂上只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教完就可以了,忽略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三、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对策探究
1. 精心设计导入语
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他们对阅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思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要选取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利用生动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以文言文阅读课来说,可以先从讲述典故开始,让学生对这篇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迅速地融入作品。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一定要做到简洁,富有悬念。例如,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草原》《腊八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散文,文章有较强的叙述性。如果教师能把握好这些课文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引导,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做还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阅读有新的理解,长期下来,他们会把练习和阅读结合起来,把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2. 提供丰富的语文阅读素材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必须有充足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国家应加强对乡村教育的扶持,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经费,鼓励学校购买更多的课外读物,持续扩大图书馆内的图书存量。家长需要给学生购置各种课外读物,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这些读物。教育管理部门应持续加强乡村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使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持续提升,促进乡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3. 教导学生正确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又要注重课外教学。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同时,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挑选各类高质量的图书。学生通过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一种自觉的阅读意识。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能够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地进行阅读,以此来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
4. 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移动客户端平台以及各类软件应用程序也被广泛地运用在了教育与教学之中。为此,教师应主动地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新的科技、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和能力。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课堂,这为新型教育方式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可以从视频故事开始,也可以在授课的时候,通过一些有关的故事和影像来减轻学生的疲劳,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有些文学作品是比较抽象、复杂的,并且与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在对此类作品进行讲解时,通过使用多媒体来看某些影视作品,可以缩短作品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教育方式的革新,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思想变化。这样教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