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从“文学阅读”走向“创意表达”的深度探索
2024-11-04胡小诗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类整合性较高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一任务群以优质文学作品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中通过联想、想象,有针对性地汲取文学作品中的养分,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融合创造,再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大单元教学可以为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所期望达到的育人目标提供一个范围广阔、目标聚焦的新视域。教师要激发学生文学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联想和想象,从而实现从“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的自然转化。
一、情境激活:激发审美欲望
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指出,教师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这里提到的“阅读情境”,是教师对单元内所有文学作品进行统整、加工、想象,创设出的沉浸式学习情境,其创设思路具体有以下几类:
1. 整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构想的情境
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人文主题,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创设一个“乡村寻忆之旅”的主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乡村生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得表达情感的方法,最终落实“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一习作要素。
2. 还原作品创作过程所构想的情境
这一类情境的创设旨在通过还原该类文学作品创作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及其心路历程,引导学生变换不同角度去阅读和理解文本,走进作者创作的过程,为创意表达提供更真实可感的场景。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更真切地感受作家对动物的复杂情感,使其能够迁移表达情感的方法并写好自己喜爱的动物,可以创设一个“动物朋友控诉会”的主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先尝试通过想象还原老舍写《猫》《母鸡》和丰子恺写《白鹅》时可能经历的情景,把自己代入作家角色,感受作家对动物又爱又恨的心情,再迁移表达出自己对动物朋友的类似情感。
3. 根据创意表达所适应的场景构想的情境
所谓“情境表达”,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真实、具体的场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有话想说。教师通过设想,构建一个创意表达所适应的场景,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愿望。
二、沉浸对话:感受文本魅力
文学阅读是审美的过程,应引导学生通过移情体验和直觉想象等非理性方式来感知文本,与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对话”。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的深度阅读创造条件:
1. 关注阅读过程而非结果
教师总是习惯以前置性的“主问题”来引领学生的阅读,而在文学阅读中,学生应该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让自己读得“过瘾”。例如,在教学《牧场之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初读的引导问题改为“默读课文,感受牧场之美”。而不是“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以此减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的心理负担,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沉浸式阅读。
2. 激发阅读时的联想和想象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那六年级之前,学生阅读时会不会也“想开去”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第一,补白——通过补充文学作品中留白的细节,学生的想象能在文本情境中被激活;第二,角色代入——把自己代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激发前所未有的想象。
三、梳理归纳:提取表达介质
沉浸式阅读是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而梳理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具有相同特性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换言之,这一阶段是对文学作品“文学性”的探析,提取语言介质,为之后的创意表达搭建支架。
1. 要素定位语言锚点
文学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往往揭示了单元内文学作品的表达共性。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提示本单元文章中都有一些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例如,《乡下人家》中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根据语文要素的提示,教师可以清晰定位本单元文学作品的语言锚点,并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关注这种表达方式。
2. 对比观照表达异同
围绕语文要素,单元内几篇选文通常呈多维或层级递进式编排,学生需在阅读时对比观照,发现其异同,并找到素养生长线。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帮助他们理清什么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这在单元内每篇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只有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才能发现作品的语言精妙,对文学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才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并从中提取出表达的介质。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127/oWLZbEtf4TA6zJ7eZyNewR.webp)
四、自主创生:传递个性体验
大单元学习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和表达欲望,文学赏析为其搭建了表达支架,到了创作阶段,学生需要一个多元、包容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将阅读体验转化为个性化的表达。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尊重表达者的主体性
所谓“创意表达”,其创意之处就在于学生能充分传达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可能体现在独特的选材、别致的立意、巧妙的语言,以及新颖的表现形式等方面。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表达和展示的平台时,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其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才能在表达中收获成长。
2. 关注阅读与表达的承接性
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要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后者是建立在前者之上的。
在大单元学习中,学生已经在情境中习得了语言表达的奥妙,因此在创意表达前,教师可以先出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要领。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现代诗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图中的学习任务: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127/6wG98vPJCS5psfVA8GSCf5.webp)
当学生要从“品诗”“吟诗”进入“作诗”“汇诗”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他们梳理和强化现代诗特点:第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第二,大胆留白,充满想象;第三,情感真挚丰沛;第四,语言独特;第五,格式自由等,以便学生在创作现代诗时能更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提升创意表达的质量,实现从阅读到表达的自主进阶。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是学习任务的发布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从带领学生进入单元学习情境,到引导学生进行浸润式阅读和体验文学作品,与作品深度对话,再对所习得的语言进行归纳,最后鼓励学生迁移所学、自主创作。最终,教师帮助学生达成从阅读到表达的目标,实现语文素养的多维交融。
备注:本文系思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大单元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Z2022X039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