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文本,洞悉主旨精髓
2024-11-04黄陈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一个人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时期是读书的黄金时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通常伴随着理解、分析、思考和想象等一系列智力活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在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读完一篇文章却不知道所读内容为何物的情况。针对这一点,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的阅读技巧,从整体上仔细阅读文章,掌握总体思想,这样才能逐步体会文章中传递的信息,并提高阅读效果。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技巧展开阅读活动:
一、阅读文章标题,揣摩全文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对文章主旨的精练概括。通过阅读标题,学生可以初步揣摩全文内容,预测文章的大致方向。例如,在阅读《家乡的小河》时,通过观察标题,学生可以确定作者的写作对象,即家乡的小河,然后还可以根据阅读经验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描写家乡的小河的,作者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小河的特点,重点突出了小河的哪些特点,作者想要通过家乡的小河表达怎样的情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猜测文章的具体内容。当然,这一过程也能够活跃思维、强化阅读动机,为接下来的全文阅读做好准备。
二、抓住文本要素,实现整体阅读
一篇文章通常会包含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是通篇阅读中的重要“抓手”,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梳理文章内容。基于此,在阅读全文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文章中包含的基本要素,知道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学生通过边读边画等方法表明关键要素,并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例如,《滴水之恩》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记叙文。在整体阅读时,学生可以按照文中描写的三件事对关键要素进行梳理,最终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对比,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进一步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
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行文线索是文章发展的脉络,是连接各个段落的桥梁。通过理清行文线索,学生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行文脉络的把握不清,无法深入体会作者架构文章的方式,导致在整体阅读后依然一头雾水,不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也无法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时,采用段落划分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根据每段的具体内容理解文章的推进过程,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阅读《漓江》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划分文章段落,然后按顺序阅读每段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脉络。第1段,作者用一句“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点明主题,明确了漓江的特点。第2—5段中主要展现了漓江春夏秋冬的变化。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让文字层次分明,且突出了漓江的“美丽”这一特点。最后,在第6段作者用一句话再次总结了漓江的美丽隽永。根据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划分段落、分清层次对于把握文章整体行文脉络的重要性。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着急阅读,而是先划分段落,并认真思考每个段落的内容以及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逐步探究文章的内在逻辑,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把握以及对文章思想的感知。
四、思考文章表达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文章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要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它们是如何服务于文章主旨的。同时,在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着眼全文,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布局来强化表达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127/L8wgkxYAPtsdWqbw4DvG7P.webp)
例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了关于纳米技术的内容。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确定文体,并结合之前所学的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思考文章可能运用的表达方法,及其想要输出的主要观点。然后,学生要根据文章的细节找出其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例如,“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这段话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对于纳米有了更加直观的概念。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从整体出发,分析作者的设计结构,即先介绍纳米的概念—说明纳米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展望纳米的未来。通过这一结构,学生可以了解说明文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和条理清晰的结构特点。基于这一案例,学生可以看出明确表达方式对于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把握主旨思想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提高对表达方式的重视,通过对表达方式的思考和体会来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以及所表达的观点。
五、掌握文章总体思想,理解作者情感
正所谓“文以载道”,文章创作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总体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观点,也是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把握的关键信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文字中流露的喜怒哀乐,还要跳出文章,从整体上着眼,把握作者的总体思想,理解其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例如,在《猫》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段落的细节来体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其中在第2段,作者用“老实、贪玩、尽职”这三个词表达了对小猫的喜爱。透过生活化的文字,学生能够看出作者对小猫的细致观察,以及赋予在小猫身上浓厚的情感。
六、适当拓展延伸文章,实现思想升华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文章本身的内容,还要善于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通过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阅读经验的积累中还可以实现思想升华,将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通过“智勇斗鬼子”的精彩故事展现了抗日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也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课后阅读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小英雄雨来》这部中篇小说进行整本书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雨来的故事,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书中传递的爱国情感。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一句话始终激荡着学生的内心,而雨来的勇敢、坚韧和爱国情怀也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进。由此可见,这样的拓展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其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并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升华。
结束语
总之,仔细阅读全文、掌握总体思想是阅读中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梳理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提高阅读效率。当然,阅读中还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有待学生探索、挖掘。在未来的学习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主动思考,找到更多“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好方法,并使其可以在好书、美文的陪伴下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