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插上核心素养的翅膀

2024-11-04蒋思祺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0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育,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综合认知体验的持续深化。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情境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素养并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基于国学经典素材实现文化传承,在学科融合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

1. 阅读素材资源开发不足

阅读素材资源开发不足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围绕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基本学习状况,做好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有效监测,在掌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同时,真正建构适合学生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良好的教育机制影响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为学生创造更加深入的体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 阅读活动组织形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考虑到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在相关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缺乏科学管理,这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 阅读教学评价较为死板

教学评价活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活动的实施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综合认知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素养。目前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评价机制建构仍然有待优化,他们没有充分关注阅读背后蕴含的深刻价值及内涵,在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评价活动的实施,也并没有考虑到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这样一来评价活动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培育难以取得应有效果。

4. 课外阅读缺乏有效落实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组织和管理仍然有待优化,没有真正做好对阅读活动形式的全面创新。在阅读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以及个性发展需求,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容易受到限制,在阅读中整体认知无法满足预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 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基本的阅读教学需求着手,重视情境化教学,帮助学生强化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素养的持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围绕语文知识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能够还原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价值内涵,促进学生综合认知的持续提升。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季之美》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出发对相关阅读文本的素材进行分析,并且借助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材料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刻理解,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强化阅读认知,基于情境感受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感,为后续全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提供相应支持。

2.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入探索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阅读教学的相关价值特点,对学生阅读活动做好充分指导,真正尊重学生客观认知规律,做好对学生阅读行为的管理,在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帮助学生强化实际认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深度合作交流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帮助学生加强认知与体验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影响,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学生的综合体验,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不断深入,为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支持。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小组合作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围绕《小英雄雨来》课文的主要情节内容进行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尝试基于自身对课文阅读的思考进行深入互动及交流,思考为何将雨来称为小英雄。在与学生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下,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对语文的浓厚探究热情,并且基于思想观念碰撞,有效实现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3. 拓展国学经典素材实现文化传承

319a00fe23f3e74bd7c69c0dcd6fbc3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启迪学生,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为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国学经典的相关优秀著作作为拓展性阅读的素材资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和实际学习表现。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将多种元素的阅读素材进行融合,既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阅读需求,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阅读活动体验,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素养的有效培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分析。同时也要根据孔子的故事引出《论语》这一经典著作,在课堂上借助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儒学思想,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体验提供相应支持,同时也能够起到全面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理解能力的良好效果。

4. 通过美育学科融合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培育,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出发。做好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和指导,在尊重学生基本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对审美素养的培育提出较高要求,真正基于学科融合,将美育学科和语文教育相适应,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增强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培育和发展。阅读活动的组织设计应当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相适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关注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以及相关阅读能力表现,把握好阅读背后独特的审美价值,将阅读与美术学科相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美术创作尝试,将美好的画面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将自身对课文中关于恐龙的相关描述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尝试利用美术,将阅读场景还原至课堂,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阅读教学和美术学科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阅读认知和体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强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全面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保障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认知与理解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阅读活动的创新优化,做好对阅读教学机制的全面建构,从基本阅读教学需求着手做好对学生的科学管理,真正帮助学生强化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让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有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