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是老师成长的镜子

2024-11-02李鹏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10期

当听到“学生是老师成长的镜子”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古人说的那句“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然后又联想到很多。

做老师的尤其是班主任,约谈完某个家长后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怪不得××孩子那么差呢,看看他的家长就知道了!差学生都是差家长生出来的!”那么以此类推,我们是否可以说“差学生也是差老师教出来的啦”?可是这个时候,有些老师们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卸责任,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如果说学生是老师的镜子的话,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或者是我们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或者是我们和学生相比也就是半斤八两,他们之所以不优秀,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优秀——这句话至少是相对正确的。

很多次开完公开主题班会后,同事们纷纷评价说:“你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你的范儿了,个个发言都很幽默,而且很放松,真实不造作。”我把这些反馈当作是同事对自己的一种褒奖。我以为,如果没有从学生这面镜子里看到一丝一毫自己的“影子”,其实未必是某老师在教学方面不优秀,而是他对学生在做人方面的影响力不够。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如果只管埋头教书而不管智慧育人的话,既有失职之嫌,又有浪费资源之惜。

当然,也有那种人气颇高、“粉丝”无数的优秀教师,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学生们往往会学习他、模仿他,这是好事情。当一个老师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或高超技能被学生们“get”到之后,这便是所谓的“薪火相传”了。但是要切记:人无完人。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一方面要尽可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要明确提醒学生辨证地看待老师,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学生们若不做选择地一味模仿,等他们到了社会上也许会碰钉子,这可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r2W+JAwgcm5ojZhIIQD3kyTJ3Z6wi80gqcQnOOuWSSo=

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会时常告诫学生们,可以学习我的认真、执着、钻研、创新,但不要学习我的迂腐、固执、说话过于直白等。我时常教导学生:“你们应该有自己的辨识力。比方你若想在一些事情上做到像我一样‘特立独行’,你能否无视他人的冷嘲热讽?是不是能淡泊名利?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切勿邯郸学步。模仿有风险,实践须谨慎。”

这句话中,“镜子”的前面还有一个“成长”,我的理解是,我们老师能从学生的变化中看到自身的专业成长。这里需要纵向比较,如刚毕业带第一届学生,三年之后学生在你的教育和影响下有了多大变化?第二届、第三届呢?如果每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那可以说明,这些年老师在专业方面进步不大,否则何至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多了,影响力反倒止步不前了呢?

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这面“镜子”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时常照“镜子”,照不同的“镜子”,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真实的样子,优点和缺点,尤其是缺点。

我采用的办法是在学期末让学生匿名给自己写评语。因为是匿名,所以学生们没有被“穿小鞋”的担忧,会畅所欲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恶,有不同的要求,也不同的视角,教师需要“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取最大公约数”。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了,就知道自己距离学生理想中的老师还有多大距离了。在之后的工作中,老师自然会严以律己,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在学生给的评语中,你也会看到各种花式点赞,看到学生们对自己的认可、支持、鼓励、期望,之后,你自然会信心满满、豪情万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在每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我会在最后一节课给他们留一个作业,那就是在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给我写一封信。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以曾经的“当局者”和现今的“旁观者”两种身份来审视老师,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的看法会比在中学时代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更能给教师以启发和借鉴意义。我手里收藏了很多封这样的信件,也会经常在失意的时候拿出来看,鞭策并警醒自己:学无止境。

教师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无论我们主观上是否有强烈的影响意识,客观上学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过三年,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那么多双眼睛每天盯着我们,那么多祖国未来栋梁的世界观、人生观可能会因我们的影响而改变,所以我们不得不谨言慎行,不得不提升专业水平,不得不开阔人生境界。因为,某种程度上,以“镜子”理论来观照的话,我们是怎样的,学生便是怎样的,世界也将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