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2024-11-02田军科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10期

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学好语文学科的有效抓手,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减轻,课余时间增多,有了更为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然而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不够,除了教师的引导和安排之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下的规范阅读氛围不足、质量不佳。那么,如何为小学生开辟适合的阅读空间,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如何对中低段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呢?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1.浓厚的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的起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如讲故事、介绍有趣的书籍等。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比赛、阅读小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还可以通过巧用故事悬念和分享教师的阅读感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和乐趣。

2.良好的阅读氛围是课外阅读的前提。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式自主阅读。当下,各类电子阅读大行其道,而且花样繁多。相比较而言,纸质阅读显得枯燥无趣,面对这一现状,结合中低段学生的特点,我们需要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让他们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此外,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创造一个支持阅读的“同伴环境”,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积极交流,支持、鼓励同伴共读。

3.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长期阅读的保证。可以通过制订阅读计划、固定阅读时间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阅读过程中,学生应保持专注,在固定时间、空间,全身心投入阅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开展自主阅读,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利用资源,推荐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文本的特点,适时有效地进行拓展训练和强化延伸,要抓住这些训练点,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向课外拓展,利用课内阅读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课外阅读的大门。

1.利用好教材推荐阅读书目。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体系,各单元既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又有梯度化的“语文素养”要点,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精读课文、写作、口语训练、快乐读书吧等不同模块,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形成了若干个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点,具有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此外,教材也有其独特的“阅读系统”,比如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阅读策略单元以及渗透其中的“阅读要素”。这些都是教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和确定阅读内容的丰富“矿产资源”。

2.重视“1+X”阅读。梳理课内阅读方法,关注“阅读链接”,重视“阅读策略单元”阅读要素,落实“快乐读书吧”要求。以四年级的《琥珀》一课为例,此课所属的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学生可以就课文内容直接提问,也可以提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超越文本本身来阅读,落实“1+X”阅读策略,在课外阅读单篇文章《黄河象》《琥珀珠》时,要运用精读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深入了解科普性说明文,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琥珀物语》整本书阅读的推荐,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方法

1.掌握恰当的读书顺序。读书前,先看书籍的装帧设计、作者、出版社,再看目录页,然后有计划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边看边思考8d3f9a8c755cb8610d0bb4a39c63d87d7a1c144e1a659176a0771705891c45e2,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做好标记,阅读全书后再进行理解和归纳。

2.掌握正确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总结阅读、提问阅读等,以及如何使用字典和利用词典辅助阅读。

3.做好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感悟和问题,以便加深理解和积累素材。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可以教给他们更多的阅读方法,如标注画读法、摘录笔记法、眉批旁注法等。

四、精心设计阅读过程记录单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记录单”,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跟踪,给予评价,也能督促学生养成每日、每周读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记录单”的设置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基本的目的是一致的。“课外阅读记录单”可以设置的信息有基础信息、词句信息、读后感受和家长评价等。基础信息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页码等,词句信息包括积累的好词、积累的好句等,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该记录单也可以作为后期回顾阅读的资料库、摘抄本。

五、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与分享

在“课外阅读活动”作业中,要求完成教材“快乐读书吧”规定书目及“同步阅读”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共同阅读后的交流,也可以是个性化阅读的交流。“共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交流可以碰撞思维,个性化自主阅读后交流可以增长见识。

1.故事式交流分享。故事式交流分享活动适用于低段学生。针对低段学生,教师要鼓励孩子主动阅读,爱上阅读。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易于接受的故事类文本入手,通过开展“故事大王争霸赛”“我会讲故事”“我喜欢的故事”等主题的故事交流活动,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选取和表达的流畅程度来进行评价,以达到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持续推进的目的。

2.座谈式交流分享。座谈式分享适合于分享单篇课外推荐读物,这种形式便于操作,利于开展。教师在交流前可以说明交流要求,选定几个固定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交流阐述,具体的问题设置可以参考略读课文前的导读提示,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下册的《千年圆梦在今朝》一课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探月之嫦娥奔月》这篇文章,可设置“中国探月工程是怎样逐步实现的;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探月领域的最新成果”等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座谈,给出参考答案,供大家思考。

3.比赛式交流分享。教师在赛前要布置好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充分阅读,做好参赛准备。比赛可以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设置必答题和风险题两个环节。以本年级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和必背古诗为命题范围,题型要灵活多变,应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论述题等,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积累、理解与运用。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答题,答完后,小组互换答卷,教师通过PPT来公布答案,由学生批阅客观题,教师批阅主观题。现场公布答案,将得分分为三个区间,给予不同的奖励。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来保证其质量和效果,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手段,目的都是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课内所学向课外延伸,学用结合,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