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本位 优化跨学科实践作业

2024-11-02胡彦飞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10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的跨学科学习体现的正是“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这一理念。基于此理念,笔者从“国庆假日小记”跨学科作业案例出发,从案例的提出、设计、反馈与评价、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探索。

一、案例的提出:明确目标定位,确定活动主题

一是单元习作的目标指向。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学习写日记”。单元习作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具有内容宽泛、选材灵活的特点,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物都可写入日记,写作方式也没有限制,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二是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跨学科学习的实施需要创设真实和生活化的情境,唤起学生探究、发现的内驱力。例如中秋国庆假期既有家庭团圆的情境,又有举国欢庆的情境,还有个性化的假期情境。在这种愉悦而自由的真实情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见闻,写自己想说的话,也能感受到写日记的快乐,坚定坚持写日记的信心,为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奠定基础。

三是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在真实情境中,学生会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自身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记录,尝试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将得到综合发展。同时考虑学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加日记记录的趣味性,如美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手账记录丰富的暑假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掌握了手账的设计方法,将美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

二、案例的设计:分解大情境,设计多维任务

在明确了目标定位,确定了活动主题后,笔者便开始进行“国庆假日小记”跨学科实践作业的具体设计。将中秋、国庆这一大情境分解成一个个多样的、恰当的小模块,设计了多维链接任务,并搭建支架,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基于真实情境的、赋予支持性的、能够自主参与的环境中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1.确定主体内容

主体内容为四篇日记,日记完成后,每篇日记的前页设计了与日记内容匹配的美术手账,这既是对日记内容的梳理、思考、再提炼,又是对美的感知与创造。手账同日记较为相似,日记的记录内容自由,手账的发挥空间自由,都能够灵活而自由地记录生活。

在篇目的确定上,笔者的考虑有三:一是学生初学写日记,还未养成每日写日记的习惯,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要求两天写一篇日记,既保证让学生带着热爱写日记,又增强了学生操作的可行性。二是日记是记录最想记录的真实经历或感受,需要学生对每日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和筛选。三是在假期期间,有外出旅行的同学,记录的内容会更加丰富,返程后可梳理为“国庆假日旅行小记”。

2.确定日记主题

第一篇:我的中秋节。要求学生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文化,记录与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光。第二、三、四篇:自由选题。要求学生记录国庆假期的见闻和感受,可以是外出的见闻,也可以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经历及感受。第五篇:设计国庆专栏。中华上下五千年,月照古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山河壮阔。要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要求学生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的历程,记录自己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形式不限,照片、绘画、文字均可。

在设计作业前,教师可以预先调研学生的假期安排,丰富主题设置,让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可以合理运用综合学习手册,给学生提供任务支架,将多维链接任务整合在一起。

三、案例的过程性反馈及评价

跨学科学习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反思、探索、合作与创造,并以积极的反思评价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再提升。评价方式应更加开放与多元,评价维度既要有核心知识、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又要有学习成果的结果性评价。要运用成果展示与多维评价,构成跨学科学习的“活”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保证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1.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在跨学科实践作业中,家长应给予学生积极支持,家长要给教师提供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并给予过程性评价,班级内可通过小组互评推选优秀作品,班级总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要进行展示。跨学科作业关注增值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关注个体进步,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避免过度评价和简单衡量。

2.从过程性反馈和作业效果上看,跨学科作业是一次有方向、有意义、有效果的尝试。一方面,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创设中聚焦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与运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体现了儿童立场。尊重学生的多种可能性,注重作业设计的思维价值、情感价值。

四、案例的总结与反思

跨学科学习既要跨,也要融。一是要坚守本位。语文的跨学科学习最终要落实在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运用上,要促进语文核心素养达成,融入其他学科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跨学科学习要思考几个问题:与哪门学科融合、怎么融合等,明确目标指向后,教师要在设计跨学科作业的过程中,寻求学科目标间的融合点。二是注重学科融合,形成合力。跨学科学习要求目标、知识、能力的融合,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实施语文跨学科学习,要找出各学科的融合点,注重跨学科大概念。以中秋国庆假期作业为例,只通过文字记录日记,会略显枯燥,教师引入手账后,效果便截然不同。在手账作业的设计中,教师立足语文学科本质,融入对文本的解读和内容的梳理,同时链接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发挥了日记和手账的共同核心作用——记录与积累,丰富了作业设置,增强了日记的趣味性。

教师要不断探索学科的融合点,设计形式新颖、丰富的跨学科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在评价跨学科作业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效果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