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谱写民族团结的赞歌

2024-11-02马杰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10期

乐山有恒,大爱无疆。在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有一位老师深受师生爱戴,他就是张阳。他立足岗位职责,从“抓好思想建设,夯实学风建设,突出志愿服务,精耕实践育人”等方面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进步,以真挚的情感和不懈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事迹。

铁肩担道义,铸牢团结魂,守护民族和谐根

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张老师始终将个人的职责与党的使命紧密相连。每当提及民族团结,他的眼中总会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常说:“民族团结,就像我们手中的茶,虽然每片茶叶形状、颜色各异,但放在一起冲泡,就能形成一股醇厚回甘的滋味。”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他都力求将民族团结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他积极组织各民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学生之间彼此的了解和友谊,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前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宝鸡眉县扶眉战役纪念馆和陕西泾阳安吴青训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并把党课、团课纳入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当中,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张凌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校与学生们开展交流座谈,面对面地为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党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多年来,张老师一直坚守教师本色,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思想,充分发挥“两红两优”“陕西好青年”“荣誉校园”等优秀朋辈的引领作用,推出“朋辈榜样说”系列微辅导,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每一个教育环节。充分发挥“青年组织领航”学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团员和青年同学习、共进步,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餐饮服务保障,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并被陕西省教育厅领导评价为“心怀国之大者”的体现,被团中央和省教育厅、团省委报道宣传。

青春因奋斗而多彩。作为学生们的贴心人,张老师鼓励并支持学生们到西部去接受锻炼,背上行囊奔赴祖国西部,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课上课下,张老师一直教育学生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在张老师的影响下,学校报名西部计划的人数逐年递增。张老师始终教育学生们心怀感恩,感谢党和国家,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负时代责任,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用自己微薄之力服务基层。

微光绘斑斓,繁星皆含情,蓄满爱意洒满天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作为一名辅导员,张老师深知自己的职责是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他在学院倡议并组建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共庆节日、共享民族团结和谐幸福”活动,利用学生专业特点与优势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民族特色食品如月饼、粽子等,让各民族学生在共庆节日的过程中享受民族团结和谐的快乐。他每周还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比如,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维吾尔族新生小木,初入大学校园时,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和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他一度陷入了迷茫和厌学的困境。频繁逃课和内心的挣扎让他压力倍增。在得知小木的困境后,张老师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主动与他“结对子”,成为他学习与生活的导师。张老师不仅耐心地倾听小木的心声,细心解答他的种种疑惑,在课余时间为他提供普通话辅导,帮助他克服语言障碍,而且在休息日陪他练习专业技能。他的耐心与关爱让小木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小木也逐渐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并在陕西省技能大赛上取得了好成绩。

一次深夜,彝族学生小乔因胰腺炎疼痛难忍,张老师闻讯后,尽管自己家中也有事需要处理,但他却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事务,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陪着小乔进行各项检查,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并一直守在小乔身边,给予他安慰和鼓励。第二天下午,当远在贵州的小乔家长赶到医院时,孩子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情况明显好转。看到这一幕,家长激动不已,眼中满含热泪,向张老师下跪并连连感谢:“多亏张老师了,要是没有您,我的孩子真不知该怎么办啊!”张老师见状连忙制止,不断安慰道:“这是我作为老师应该做的,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我最关心的事情。”藏族学生小尕想退学回家放牧,张老师知道后,立即给家长打去电话,但由于学生家长说不了普通话导致沟通困难,张老师便拨通了学生所在地的政府热线,经过一级一级转接,最后请了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帮忙翻译,一周打了7次电话,累计通话6小时,给家长和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家长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终经过张老师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后,学生和家长同意复学,同时也理解了张老师的良苦用心。事后,有人问张老师:“如果您当时做不通工作咋办?”张老师坚定地说:“一次说不通咱就说两次,要不是离得远,我早都到他家去了。有困难就解决困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但绝对不能在我手上少一根苗子。”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张老师更是倾囊相助。他积极申请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等资助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他个人也对口帮扶了一名特困大学生,在思想和物质上进行长期帮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学生的心灵,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

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在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这件事上,张老师同样付出了很多心血。只有让学生们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家长才能理解自己孩子的书没有白念。毕业季,张老师总憋着一股劲想要让边疆的孩子们好就业、就好业,在校园招聘展位上,张老师一个接一个地了解并咨询就业单位的福利待遇和环境,拿着本子逐个登记,最后总能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同事曾开玩笑地说:“这些学生都是他自家亲戚,血缘浓着呢!”是啊,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血浓于水,张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为同事们树立了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秉承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中。

防疫先锋勇,助人楷模暖,传递温暖真善美

庚子新春之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张老师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在疫情期间,张老师组织学生们为一线执勤人员送水饺,各民族学生团结一心,共同为抗疫事业贡献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相关新闻也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抗击疫情期间,张老师化身“大白”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不畏严寒酷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骑着小电摩给学院师生们递送日用品。张老师及其家庭成员也都冲在抗疫一线并捐款捐物累计5000元。郑州遭遇特大洪水时的捐款、陕西商洛特大暴雨时和家人前往救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张老师也会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同时他也是一名红十字会献血累计4500毫升的“爱心明星”。

民族团结守教坛,石榴抱籽一家亲。张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温暖着无数少数民族学子的心灵,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中学生名均为化名)